論干針療法是針灸學的一部分
本文關鍵詞:論干針療法是針灸學的一部分 出處:《中國針灸》2017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筆者認為凡是將針刺入皮膚,以防治疾病為目的治療方法都屬于針灸學中的針刺方法。經(jīng)絡腧穴理論雖然是傳統(tǒng)針刺的重要理論基礎,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現(xiàn)代醫(yī)學的解剖、生理等,已經(jīng)是現(xiàn)代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干針則只限于激痛點理論。針刺部位方面,傳統(tǒng)針刺以穴位為主,但涉及皮膚、肌肉、肌腱、血管與神經(jīng)等多個層次,而干針主要集中于肌肉。從針刺方法上看,傳統(tǒng)針刺療法的針刺工具有長短粗細之別,針刺方法也非常豐富,既有傳統(tǒng)手法,也有借助于現(xiàn)代科技研究成果的電針療法等,而干針針具單一、手法簡單。正因為如此,傳統(tǒng)針刺的適應證更廣,而干針主要用于肌筋膜疼痛及其相關病癥。從知識結構來看,傳統(tǒng)針灸醫(yī)師不僅需要學習中醫(yī)知識,還需要學習西醫(yī)基礎,而目前干針從業(yè)者的培訓有不足之處;谝陨侠碛,我們認為,干針只是針灸學中針刺療法的一部分,是傳統(tǒng)針灸現(xiàn)代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
[Abstract]: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needle into the skin, to prevent the disease for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methods are methods of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science. Although the theory of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bu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ine, anatomy, physi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cupuncture, needle and stem it is only limited to the trigger point theory. The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with acupoint primarily, but relates to the skin, muscles, tendons, multiple levels of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and the needle stem mainly concentrated in muscle. From the acupuncture metho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therapy of acupuncture tool length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other, acupuncture method very rich, both traditional practices, also with the help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electro acupuncture therapy, while the dry needle is single, simple way. Because of this,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indications of more widely, and is mainly used for dry needle myofascial pain The pain and related conditions. From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doctors not only need to learn the knowled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lso need to learn the basis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dry needle practitioner training has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e above reasons, we believe that the dry needle is just a part of Acupuncture in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is a manifestation of modern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yī)藥學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加拿大漢博理工學院中醫(yī)部;哈佛大學醫(yī)學院達納法伯癌癥研究所;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國際靳三針學會;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基層醫(yī)療機構中西醫(yī)適宜技術集成與規(guī)范研究”:2013 BAI 05 B 09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重大項目“中醫(yī)藥名詞規(guī)范化研究”:2012 FY 130100
【分類號】:R245
【正文快照】: 針刺阿是穴治療疾病,尤其是在痛證的治療中,是針灸較為常用的方法。近年來,以激痛點為刺激部位的干針療法(dry needing,DN)在西方開始出現(xiàn)。一些沒有進行針灸師注冊的其他醫(yī)學領域人士,如物理治療 師、整脊師等,實施干針療法。無論是其使用的工具,還是所依據(jù)的理論基礎及應用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君,王國義,孫申田;針刺治療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的臨床研究[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楊志梅;;針刺治療耳鳴[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張慶萍;;正確理解“腹部深似井”在針刺臨床上的運用[J];江蘇中醫(yī)雜志;1987年01期
4 宋國英;;針刺腮中穴治療嘔吐1600例[J];中國針灸;1991年04期
5 張吉武;張荔;;針刺治療周圍性面神經(jīng)麻痹220例[J];上海針灸雜志;1997年S1期
6 孔慶壽;《內經(jīng)》中針刺獲效影響因素的探討[J];針刺研究;2000年01期
7 郭淑香;針刺治療飲水返嗆38例總結[J];針灸臨床雜志;2000年05期
8 王彪,李秋光,趙元琛;針刺治愈癔癥12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0年11期
9 許宏珂,張晨霞,齊敬東,趙清秀;針刺轉復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30例[J];中國針灸;2001年08期
10 李濤,常國良;不同針刺方法治療痛痹癥的療效比較[J];長治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曉卿;康建華;韓靜;陳玄;葉笑然;;針刺治療帕金森病臨床研究的現(xiàn)狀[A];第九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實驗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鄭余銀;李勁民;陳海麗;葉天申;陳傳幫;蔣松鶴;;對應與中軸針刺對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A];中國針灸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下集)[C];2009年
3 東紅升;鄭麗靜;胡偉民;夏秋芳;牛燕霞;秦宏;東貴榮;;中風病針刺治療關鍵技術的臨床研究[A];中國針灸學會2009學術年會論文集(下集)[C];2009年
4 董素亭;張彬;賈海波;溫長寧;王桂青;王炳芝;;針刺所致疼痛的心理干預效果觀察[A];第十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眼科學術會議暨第五屆海峽眼科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阿拉坦巴根·陶琦;;針刺臨床病例體會[A];中國特種針法應用與針灸臨床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0年
6 牛燕霞;徐佳;;針刺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血氧飽和度作用的臨床觀察[A];中國針灸學會第八屆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劉振寰;陳杰奎;;針刺促進大腦神經(jīng)發(fā)育與修復的新進展[A];第28次全國中醫(yī)兒科學術大會暨2011年名老中醫(yī)治療(兒科)疑難病臨床經(jīng)驗高級專修班論文匯編[C];2011年
8 陶素愛;李史清;;中藥內服配合針刺以及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60例[A];山東省第三次中西醫(yī)結合神經(jīng)內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盧君艷;鄭余銀;李勁民;陳海麗;葉天申;陳傳幫;蔣松鶴;;對應與中軸針刺對偏癱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A];中國針灸學會第九屆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陳杰奎;劉振寰;;針刺促進腦神經(jīng)發(fā)育與修復的新進展[A];廣東省針灸學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甘肅中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中風康復科 毛忠南 何天有 張志明;針刺與康復結合促中風恢復[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3年
2 健康時報記者 王志勝;中醫(yī)針刺治療老年癡呆[N];健康時報;2006年
3 蔡志紅;針刺清喘穴治療哮喘[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4 甘肅省岷縣堡子衛(wèi)生院 周永紅;針刺可緩解闌尾術后疼痛[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2年
5 王改花;針刺一穴治咳嗽[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6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醫(yī)大師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教授 石學敏 本報記者 胡彬 實習記者 趙維婷 整理;針刺降壓有優(yōu)勢[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4年
7 李祥農(nóng);針刺治斑禿[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8 文章;針刺一穴治支氣管哮喘[N];農(nóng)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9 ;針刺可改善腦梗死后運動功能障礙[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魏峗;一根銀針,為基層醫(yī)療活血通絡[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宇;針刺“百會”透“曲鬢”對腦出血急性期大鼠PI3K、p-AKT、Bax影響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劉奇;針刺促SAMP8小鼠海馬神經(jīng)元突觸可塑性的能量轉運機制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3 楊楊;針刺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行為學及神經(jīng)血管再生機制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4 王艷杰;針刺高血壓患者太沖配伍太溪穴的fMRI腦功能成像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6年
5 王婧;針刺安全理論探源及框架構建[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6 張全明;針刺治療兒童語言障礙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7 于雪峰;針刺促進骨折愈合的機理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8 姚筱梅;針刺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動力、內臟感覺、胃電圖和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7年
9 張珊珊;圍手術期針刺對手術應激反應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柳剛;針刺對注意網(wǎng)絡功能影響的神經(jīng)心理學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成越;針刺抑制MMP-2、MMP-9及炎性因子對大鼠腦梗死溶栓時間窗的影響[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2 薛洋;針刺背俞穴對失眠模型大鼠腦組織差異蛋白表達的研究[D];河南中醫(yī)學院;2015年
3 沈志全;針刺治療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臨床療效觀察[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陳麗華;針刺治療耳鳴的臨床療效觀察[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5 于淼;針刺對抑郁模型大鼠前額葉皮質cAMP-PKA-CREB通路的影響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6 張茜茹;針刺足三里穴對腦梗死患者心率變異性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7 趙日霞;針刺對躁狂模型大鼠海馬GLU/GABA興奮/抑制調節(jié)系統(tǒng)作用研究[D];云南中醫(yī)學院;2016年
8 陳進釘;針刺對術后結腸ICCs修復微環(huán)境中CSE表達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9 楊益宗;針刺足三針通過CO途徑對大鼠結腸吻合術后ICCs修復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10 楊素音;針刺合谷穴對尋常型痤瘡患者面口部紅外熱像圖影響的實驗觀察[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964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yixuelunwen/1396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