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PS的電解質教學研究
【圖文】:
探查工具測驗法是診斷學生相異構想的有效方法之一,即在測驗試題中有部分是由題目和簡單的答案構成,第二部分是學生作答的理由定知識主題教材的分析,確定了下列知識主題,如表 5-2 所示。表 5-2 電解質知識命題表念圖知識命題質是一種化合物,混合物和單質不屬于電解質。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能夠導電是因為產(chǎn)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質和非電解質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是否能夠自身電離。質包括酸、堿、鹽和金屬氧化物,以及水。質按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分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解質包括強酸、強堿、大部分的鹽和金屬氧化物,弱電解質包括部分的鹽,水是弱電解質。
3.了解阿侖尼烏斯的“離解度”概念,學習科學家嚴謹求實的精神。通過溶液導電性實驗,進一步培養(yǎng)細致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夠從微觀的角度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本質。5.6 教學重難點分析經(jīng)過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于如何讓學生理解電離的過程,并以電離來定義電解質。這是學生理解物質在水溶液中狀態(tài)和反應的重要基礎。教師應當利用微觀演示動畫進行電離的教學,促進學生從微觀角度理解物質在水溶液中的狀態(tài),進而用是否電離來定義電解質和非電解質。而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于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概念的建立,,由于課本上使用導電性實驗作為概念的定義,學生很容易形成導電的物質就是電解質這一相異構想。教師在講解時應當逐步推進,明確電離與電解質和非電解質之間的聯(lián)系,再講解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闡述電解質概念的由來,促進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合理的認識。5.7 教學思路綜合上述分析,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本研究基于 HPS 設計了如圖 5-2 的教學思路: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633.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小軍;;以電解質為例淺談化學概念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年10期
2 畢華林;萬延嵐;;當前國際化學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動向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5年09期
3 高曉偉;鄭長龍;徐潔;;“電解質”的教學設計與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年13期
4 蘇慨;謝祥林;;“電解質”有效教學設計初探[J];化學教與學;2015年07期
5 陸余平;趙拯;;電解質概念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化學教育;2014年11期
6 盧姍姍;畢華林;;化學學習中“電解質”概念相異構想的跨年級研究[J];化學教育;2013年12期
7 閆云龍;;“電解質(第1課時)”教學設計及反思[J];高中數(shù)理化;2013年22期
8 亓英麗;畢華林;;科學知識主體的歷史嬗變與教育意義[J];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09期
9 張丙香;畢華林;;化學三重表征的含義及其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3年02期
10 李發(fā)順;;“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教學與反思[J];化學教學;2012年1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劉玲玲;基于HPS教育理念的高中化學教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麗君;基于化學史的電解質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年
3 王向坤;基于HPS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研究與實踐[D];湖南師范大學;2014年
4 盧姍姍;中學生“電解質”概念相異構想的探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5 劉明;基于HPS的化學教學設計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6 高霞;中學生關于“電解質”的概念轉變的初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胡誠;HPS融入科學課程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錢華;高中生對“電解質溶液”的相異構想及概念轉變策略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5567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ongdengjiaoyulunwen/255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