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學對荀子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9 06:25
本文關鍵詞:道家哲學對荀子的影響研究
【摘要】:荀子是兼綜百家之長而集其大成的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對各家各派都進行了批判和吸收,而對荀子影響最深刻、最顯著的莫過于道家學派。戰(zhàn)國末期,天下即將統(tǒng)一,荀子利用諸子百家思想來改造儒家學說,以適應新的時代發(fā)展。黃老道家是當時最為流行的學說之一,對荀子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荀子受道家天道觀的影響,對道家天道觀思想進行了吸收和借鑒。他把道家最高的哲學范疇“道”納入自己的學術范疇,并作為自己學說的基礎,以此建構自己的思想體系。荀子把“道”作為萬事萬物的本原,它是不依賴于任何人的意志而客觀存在的,有其自己的運動規(guī)律,基于此,荀子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思想。荀子對道家的“無為”思想進行了批判性的吸收和改造,他承認自然規(guī)律確實是自發(fā)地、無目的地在發(fā)生著作用,但是他又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強調了人對自然的改造能力,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張。在荀子這里,天是道家的天,人卻是儒家的人。在認識論方面,荀子的認識論是先秦認識論的總結,他對認識任務、認識對象、認識能力和認識方法的論述,幾乎全部來自道家,具有十分鮮明的道家認識論色彩。荀子生活的戰(zhàn)國末期,社會變革劇烈,階級斗爭尖銳,戰(zhàn)亂頻繁,他為了適應時代要求重建禮治秩序吸取道家人性論的思想,并對這些思想理論加以改造和發(fā)展,創(chuàng)立了他自己獨特的人性論思想。荀子受到道家哲學思想的影響非常深刻,但是荀子并不是盲目的對道家哲學進行借鑒,他有著自己的方法和原則,這使得他在受道家哲學思想影響對儒家學說進行改造之后,又沒有脫離儒家。荀子對道家哲學思想的既肯定又批評,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同時又兼容并蓄的進行了創(chuàng)新,而他在創(chuàng)新之中始終都明確著自己的堅持。荀子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對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新和改造,一直都遵循著這些原則和方法。在對道家哲學思想的借鑒的過程中,他所使用的方法,堅持的態(tài)度是他能夠成功的將道家思想融進儒家學說之中的重中之重,同時這也是使他能夠成為儒家大師的重要因素,而這也對今天的我們在研究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荀子 道家哲學 借鑒 批判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222.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5
- (一)選題依據(jù)及意義9-10
-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3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13-14
- (四)創(chuàng)新之處14-15
- 第一章 道家與荀子思想的形成15-18
- (一)荀子思想的時代背景及任務15-16
- (二)荀子對道家的批評與借鑒16-18
- 第二章 道家天道觀對荀子的影響18-26
- (一)把“道”納入自己的學術范圍18-19
- 1.“道”是道家的最高哲學范疇18-19
- 2.借鑒道家的“道”19
- (二)“明于天人之分”的提出是受道家影響的結果19-24
- 1.天行有常20-21
- 2.不見其事而見其功21
- 3.天人分職21-24
- (三)“制天命而用之”受到道家思想的啟發(fā)24-26
- 第三章 道家人性論對荀子的影響26-33
- (一)荀子人性論的復雜性26-27
- (二)對人性的討論27-33
- 1.荀子的“人性樸”直接來源于道家27-28
- 2.荀子的“人性惡”明顯受道家的影響28-33
- 第四章 道家認識論對荀子的影響33-43
- (一)“虛壹而靜”的提出33-40
- 1.“去蔽”與“別宥”34-37
- 2.對“虛”、“靜”的超越37-39
- 3.對“壹”的發(fā)展39-40
- (二)“天官”、“天君”論40-43
- 第五章 荀子借鑒道家思想的原因43-48
- (一)時代要求43-46
- 1.戰(zhàn)國末期的大環(huán)境使得荀子借鑒道家思想43-44
- 2.荀子自身所處的小環(huán)境也使荀子對道家思想吸收和改造44-46
- (二)儒家學說自身缺陷使得荀子求助于諸子思想46-48
- 第六章 荀子借鑒道家的啟示48-51
- (一)肯定中有批評48-49
- (二)繼承中有創(chuàng)新49
- (三)創(chuàng)新中有堅持49-51
- 結論51-52
- 參考文獻52-54
-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54-55
- 致謝5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趙吉惠;;荀子非儒家辨[J];管子學刊;1990年04期
2 丁原明;;論荀子思想中的黃老傾向[J];管子學刊;1991年03期
3 李剛興;;簡析荀子對道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4 周熾成;逆性與順性——荀子人性論的內(nèi)在緊張[J];孔子研究;2003年01期
5 張家成;荀子“道”論探析[J];浙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6 石洪波;徐慶豐;;試論荀子人性論的兩重性[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年01期
7 梁啟雄;荀子思想述評[J];哲學研究;1963年04期
8 丁四新;天人·性偽·心知──荀子哲學思想的核心線索[J];中國哲學史;1997年03期
,本文編號:699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69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