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實踐論轉向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4-01-20 19:51
在黑格爾看來,當時德國哲學“無能的理性觀”大行其道,這種“精神”赤字的發(fā)展模態(tài)與真實世界的精神追求背道而馳。哲學本應該是用以理性來了解和掌握事物的內容的,即“哲學可以定義為對于事物的思維著的考察”,然而以往知性形而上學受困于其有限的限制性思維,對事物的表象假以研究,基于知性思維的立場以有限去把握無限。在對知性形而上學對象的批判中,黑格爾將形而上學的對象由知性立場提升至理性的思辨立場之上,創(chuàng)建了其對象為絕對和無限、內容為絕對理念的思辨哲學,絕對理念外化為上帝、精神與自由,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建了理念——自然——精神三者交互的正反合完備系統(tǒng)。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的“建構術”進行了理性的斷離與承接,將現(xiàn)實從理念世界拉回到人類現(xiàn)實物質生產活動,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完成實踐論轉向。馬克思認為真正的現(xiàn)實是人類現(xiàn)實的物質生產活動,讓哲學回歸“現(xiàn)實家園”,就必須將哲學對象對準現(xiàn)實,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轉向,首先打破了黑格爾思辨對象——“理念”的幻象根基,由理念轉向人的實踐類本質;其次將理念流轉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正反合精神運動轉向社會生產方式運動,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矛盾運動;最后由絕對理念的自我實...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研究背景及意義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義
0.2 國內外研究概況
0.2.1 國外研究概況
0.2.2 國內研究概況
0.3 研究特色與創(chuàng)新點
0.3.1 研究特色
0.3.2 理論創(chuàng)新
1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及其理論價值
1.1 黑格爾對于知性形而上學對象的批判
1.2 思辨哲學的對象:上帝、精神與自由的“三位一體”
1.3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與思辨哲學體系的確立
1.4 黑格爾形而上學對象的理論局限
2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揚棄
2.1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批判
2.1.1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抽象性
2.1.2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無人身性
2.2 馬克思哲學對象在實踐領域中的確立
2.2.1 哲學對象:人類社會的生產實踐
2.2.2 哲學對象的內容:人的實踐本性
2.2.3 哲學對象的目標:人類的現(xiàn)實解放
2.3 馬克思哲學對象確立的理論價值
2.3.1 哲學對象的現(xiàn)實唯物性
2.3.2 哲學對象的社會實踐性
3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超越與變革
3.1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現(xiàn)實轉向
3.1.1 哲學對象的內容:由理念轉向人的實踐類本質
3.1.2 哲學對象的具體展開:由精神運動轉向社會生產方式運動
3.1.3 哲學對象的最終實現(xiàn):由絕對理念的自我實現(xiàn)轉向人類自身的現(xiàn)實解放
3.2 馬克思哲學對象轉向的變革實質
3.2.1 “哲學現(xiàn)實化”實踐道路的開啟
3.2.2 哲學功能由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轉向
3.3 研究馬克思哲學對象實踐論轉向的意義
3.3.1 增添了研究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變革關系的新視角
3.3.2 為當代中國形而上學的理論建構提供新維度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81455
【文章頁數】:4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0.1 研究背景及意義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義
0.2 國內外研究概況
0.2.1 國外研究概況
0.2.2 國內研究概況
0.3 研究特色與創(chuàng)新點
0.3.1 研究特色
0.3.2 理論創(chuàng)新
1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及其理論價值
1.1 黑格爾對于知性形而上學對象的批判
1.2 思辨哲學的對象:上帝、精神與自由的“三位一體”
1.3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與思辨哲學體系的確立
1.4 黑格爾形而上學對象的理論局限
2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揚棄
2.1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批判
2.1.1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抽象性
2.1.2 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無人身性
2.2 馬克思哲學對象在實踐領域中的確立
2.2.1 哲學對象:人類社會的生產實踐
2.2.2 哲學對象的內容:人的實踐本性
2.2.3 哲學對象的目標:人類的現(xiàn)實解放
2.3 馬克思哲學對象確立的理論價值
2.3.1 哲學對象的現(xiàn)實唯物性
2.3.2 哲學對象的社會實踐性
3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超越與變革
3.1 馬克思對黑格爾思辨哲學對象的現(xiàn)實轉向
3.1.1 哲學對象的內容:由理念轉向人的實踐類本質
3.1.2 哲學對象的具體展開:由精神運動轉向社會生產方式運動
3.1.3 哲學對象的最終實現(xiàn):由絕對理念的自我實現(xiàn)轉向人類自身的現(xiàn)實解放
3.2 馬克思哲學對象轉向的變革實質
3.2.1 “哲學現(xiàn)實化”實踐道路的開啟
3.2.2 哲學功能由解釋世界向改變世界的轉向
3.3 研究馬克思哲學對象實踐論轉向的意義
3.3.1 增添了研究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變革關系的新視角
3.3.2 為當代中國形而上學的理論建構提供新維度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8814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88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