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社科論文 > 哲學論文 >

余英時儒學思想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0 21:35
  盡管余英時在將現(xiàn)代新儒家看作“只是熊十力一系的專稱”的意義上,否認自己的新儒家身份,但是在“廣義的新儒家”的觀念框架下,我們不難看出余英時同現(xiàn)代新儒家之間存在的諸多“共性”。比如:對儒家價值系統(tǒng)的積極認同,對儒學現(xiàn)代命運的深切關懷,通過對儒學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詮釋,尋求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接榫,等等。當然,同“狹義的新儒家”相比,余英時也表現(xiàn)出鮮明的思想個性,這在其對宋代理學歷史形相的重構、對陽明心學的新釋及其頗具特色的“明清儒學思想基調”說、“儒家智識主義”、“韋伯式命題”中有著集中的體現(xiàn)。余英時思想中所蘊涵的“廣闊而動態(tài)”的儒學觀,強烈而深厚的問題意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xiàn)代儒學的多元開展狀態(tài);余英時“內在理路”與“外緣情境”交互為用的廣義的文化史(cultural history)研究取徑,更展現(xiàn)了其與“哲學(史)范式”迥然不同的理路和風格,職是之故,稱之為“余英時范式”也許并不為過。然而,“余英時范式”及余英時思想又是一個矛盾的復合體:余英時主張通過東西文化系統(tǒng)的比照,彰顯中國文化的獨特性,但有拿中國歷史經(jīng)驗比附于西方理論框架之嫌;他強調思想的自主、主動性,反對絕對的思想自足性和各種形式的決定... 

【文章來源】:南開大學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9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后王安石時代”與宋代理學歷史形相的重構
    第一節(jié) “王安石時代”與“朱熹的歷史世界”
        一、“回向三代”與“秩序重建”:一種特有的論述
        二、“以天下為已任”與“同治天下”:一以貫之的政治主體意識
        三、“非常相權”與熙寧變法
        四、“國是”“法度化”與熙寧變法
    第二節(jié) 理學家的“得君行道”
        一、“得君行道”與“朱陸異同”
        二、“得君行道”與理學家的“群體意識”
        三、“得君行道”與“理學”、“儒學”之分疏
    第三節(jié) “皇極”之論的政治意涵
        一、“國是”與“王淮之‘皇極”
        二、光宗重申“皇極”為“國是”
        三、諸家論“皇極”新解
第二章 “龍場頓悟”新釋與“明清儒學思想基調”
    第一節(jié) “龍場頓悟”新釋
        一、明代政治生態(tài)與陽明“廷杖”之辱
        二、“龍場頓悟”與“汲汲于求去”
        三、“得君行道”與“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四、“致良知”之教與“覺民行道”
    第二節(jié) 從“得君行道”到“覺民行道”與“明清儒學思想基調”
第三章 儒家智識主義脈絡中的戴震與章學誠
    第一節(jié) 戴震與“儒家智識主義”的興起
    第二節(jié) 史學對抗經(jīng)學:章學誠回應戴震“考證的挑戰(zhàn)”
        一、兩度會晤:“考證的挑戰(zhàn)”與“義理的印證”
        二、文史校讎與經(jīng)學訓詁
        三、“六經(jīng)皆史”說
        四、“朱陸異同”論
第四章 中國近世儒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一個“韋伯式"命題
    第一節(jié) 兩種“外緣”與“韋伯式”命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近世儒家倫理的新發(fā)展與中國商人精神的興起
    第三節(jié) “韋伯式”命題與“韋伯命題”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內圣外王之辨及其當代價值——對一個學術公案的遲到解讀[J]. 楊澤波.  河北學刊. 2012(04)
[2]試析馬克斯·韋伯的儒學觀[J]. 劉雪飛.  齊魯學刊. 2011(06)
[3]存異與求同——以章學誠和柯林伍德的比較研究為例[J]. 張汝倫.  人民論壇. 2011(32)
[4]史家與時代:余英時先生的學術研究[J]. 王汎森.  書城. 2011(03)
[5]朱子心性論的結構及其內在張力[J]. 喬清舉.  哲學研究. 2011(02)
[6]略論歷史歸納中的幾個問題[J]. 張耕華.  史學史研究. 2010(04)
[7]余英時的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J]. 何俊.  學術界. 2009(06)
[8]“霸王道雜之”:秦漢政治文化模式考論[J]. 韓星.  哲學研究. 2009(02)
[9]論“大知”之作為“中華共識”——兼論余英時“反智論”與中國哲學“大知識論”[J]. 張耀南.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05)
[10]宋代的學派與政派——從“紹興學禁”到“慶元黨禁”[J]. 金春峰.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7(03)



本文編號:344763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44763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3d4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