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爾的科學觀評析
發(fā)布時間:2021-07-22 17:59
卡爾·波普爾(Karl Raimund Popper)是20世紀西方最偉大的科學哲學家之一,批判理性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批判邏輯實證主義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并發(fā)揮了以“證偽主義”方法論為核心的系統(tǒng)的科學觀,包括科學理論的來源與性質(zhì)、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科學進步的標志、科學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學的發(fā)展模式等等。波普爾的科學觀獨樹一幟、特點鮮明,對后來科學哲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同時也為人們加深對科學的認識、把握正確的科學方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資料。 全文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波普爾的科學觀形成的社會背景。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波普爾科學觀形成的社會背景:第一,“自由開放”的社會氛圍。當時的奧地利正處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之后,整個社會彌漫著自由主義氣氛,二戰(zhàn)后的英國也是較為“開放”的社會,這為波普爾的科學觀的形成,提供了客觀基礎;第二,自然科學的飛速發(fā)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物理學、化學和信息論的飛速發(fā)展,為波普爾科學觀的形成提供了科學條件;第三,邏輯實證主義陷入困境。受到來自內(nèi)部和外部的嚴厲批評和指責,這也為波普爾科學觀的形成,提供了機遇。 第二部分——波普爾的科學觀的主要理論觀點。根據(jù)波普爾...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波普爾的科學觀形成的社會背景
(一) “自由開放”的社會氛圍
(二) 自然科學的飛速發(fā)展
(三) 邏輯實證主義的困境
二、波普爾的科學觀的主要理論觀點
(一) 科學理論的來源與性質(zhì):靈感與猜測
(二) 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可證偽性
(三) 科學理論進步的標志:可證偽度與經(jīng)驗確證
(四) 科學進步的模式:“四段式”
(五) 科學的研究方法:“試錯法”
三、值得弄清楚的幾個問題
(一) 科學理論是主觀猜測還是對客觀的反映
(二) 科學與非科學有無絕對的界限和劃界標準
(三) 試錯法是否是科學探索的唯一方法
(四) 科學的進步是否是單純的否定
四、波普爾的科學觀對我們的啟示
(一) 要充分認識科學理論相對性的一面
(二) 要肯定批判在科學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 要重視對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波普“四段論的試錯法”的價值[J]. 謝振華.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10)
[2]證偽原則:波普爾科學哲學的精華[J]. 楊易.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1)
[3]波普爾科學分界問題評析[J]. 馬桂英,計彤. 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6)
[4]論波普爾否證論中的科學精神[J]. 聞鳳蘭. 理論界. 2004(04)
[5]科學哲學觀與科學的辨證法[J]. 劉小年. 科學管理研究. 2004(03)
[6]波普爾的科學觀之于中國[J]. 費多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4(02)
[7]評波譜爾的證偽主義——兼論科學的劃界標準[J]. 李詩和,王麗嬌. 理論月刊. 2004(02)
[8]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是科學方法論[J]. 杜蘭順. 衡水師專學報. 2003(04)
[9]論科學研究中的"科學問題[J]. 劉文霞.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10]波普科學哲學的精髓——批判精神[J]. 董華.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2(S1)
本文編號:3297624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4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引言
一、波普爾的科學觀形成的社會背景
(一) “自由開放”的社會氛圍
(二) 自然科學的飛速發(fā)展
(三) 邏輯實證主義的困境
二、波普爾的科學觀的主要理論觀點
(一) 科學理論的來源與性質(zhì):靈感與猜測
(二) 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準:可證偽性
(三) 科學理論進步的標志:可證偽度與經(jīng)驗確證
(四) 科學進步的模式:“四段式”
(五) 科學的研究方法:“試錯法”
三、值得弄清楚的幾個問題
(一) 科學理論是主觀猜測還是對客觀的反映
(二) 科學與非科學有無絕對的界限和劃界標準
(三) 試錯法是否是科學探索的唯一方法
(四) 科學的進步是否是單純的否定
四、波普爾的科學觀對我們的啟示
(一) 要充分認識科學理論相對性的一面
(二) 要肯定批判在科學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三) 要重視對科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
注釋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波普“四段論的試錯法”的價值[J]. 謝振華.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5(10)
[2]證偽原則:波普爾科學哲學的精華[J]. 楊易. 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1)
[3]波普爾科學分界問題評析[J]. 馬桂英,計彤. 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4(06)
[4]論波普爾否證論中的科學精神[J]. 聞鳳蘭. 理論界. 2004(04)
[5]科學哲學觀與科學的辨證法[J]. 劉小年. 科學管理研究. 2004(03)
[6]波普爾的科學觀之于中國[J]. 費多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4(02)
[7]評波譜爾的證偽主義——兼論科學的劃界標準[J]. 李詩和,王麗嬌. 理論月刊. 2004(02)
[8]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是科學方法論[J]. 杜蘭順. 衡水師專學報. 2003(04)
[9]論科學研究中的"科學問題[J]. 劉文霞.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1)
[10]波普科學哲學的精髓——批判精神[J]. 董華. 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2(S1)
本文編號:32976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29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