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生命哲學的現(xiàn)代啟迪 ——《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的生命向度
發(fā)布時間:2021-04-28 03:44
柏格森哲學的特征是從“生命”的原則出發(fā)來反對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因此被稱為“生命哲學”,“生命”充斥著柏格森哲學的整個思想體系。從時代背景來看,柏氏哲學產(chǎn)生的歷史時代與我國現(xiàn)在所處的階段有著某些相似之處,故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思想以求探討當下對中國社會的現(xiàn)代化建設有著一定參考價值的思想理路。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思想內(nèi)容較多,本文擬通過分析柏格森的最后一部著作《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的生命向度,以此揭示柏格森哲學的思想本質(zhì)。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在論文的開始部分對柏格森哲學的一些基本概念進行了必要的梳理;其次,對《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一書中彰顯出的“生命”的思想含義予以細致的分析;最后,就柏格森思想對中國哲學的影響和柏格森生命哲學的得失,提出自己的初步看法,以此探求柏格森生命哲學對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和建立和諧社會的啟迪。本文的宗旨在于嘗試從一個新的維度審視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思想,或許能為我們現(xiàn)今的道德與宗教觀帶來某種程度的有益啟示。
【文章來源】:華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柏格森生命哲學概觀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的闡述
第二節(jié) 柏格森生命哲學概述
第二章 《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的生命向度
第一節(jié) 道德產(chǎn)生的生命向度
第二節(jié) 宗教產(chǎn)生的生命向度
第三節(jié) 兩種社會形態(tài)
第四節(jié) 機械設置與神秘主義
第三章 道德與宗教生命向度的現(xiàn)代審視
第一節(jié) 柏格森生命哲學對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影響
第二節(jié) 柏格森道德與宗教生命向度的評析
第三節(jié)《道德與宗教的兩人來源》的生命向度之啟迪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梁漱溟與柏格森的生命哲學[J]. 熊呂茂. 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2)
[2]馬克思人學生命觀論略[J]. 曾永成.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4)
[3]論柏格森生命哲學對張君勱新儒學思想的影響[J]. 翁芝光. 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1995(05)
[4]亨利·柏格森的哲學[J]. 賀麟. 學習與思考. 1983(03)
本文編號:3164737
【文章來源】:華僑大學福建省
【文章頁數(shù)】:4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論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柏格森生命哲學概觀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的闡述
第二節(jié) 柏格森生命哲學概述
第二章 《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的生命向度
第一節(jié) 道德產(chǎn)生的生命向度
第二節(jié) 宗教產(chǎn)生的生命向度
第三節(jié) 兩種社會形態(tài)
第四節(jié) 機械設置與神秘主義
第三章 道德與宗教生命向度的現(xiàn)代審視
第一節(jié) 柏格森生命哲學對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影響
第二節(jié) 柏格森道德與宗教生命向度的評析
第三節(jié)《道德與宗教的兩人來源》的生命向度之啟迪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梁漱溟與柏格森的生命哲學[J]. 熊呂茂. 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02)
[2]馬克思人學生命觀論略[J]. 曾永成. 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04)
[3]論柏格森生命哲學對張君勱新儒學思想的影響[J]. 翁芝光. 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1995(05)
[4]亨利·柏格森的哲學[J]. 賀麟. 學習與思考. 1983(03)
本文編號:31647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164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