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可說”看維特根斯坦前后期意義觀的演變
發(fā)布時間:2021-03-29 09:15
意義理論是語言哲學的核心問題。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語言哲學家之一,維特根斯坦的意義觀在整個語言哲學領域占有獨特地位。他的前期“圖像論”的意義觀將分析哲學的發(fā)展推向極致,而后期“游戲論”的意義觀開創(chuàng)了日常語言哲學新時代。研究發(fā)現(xiàn),長久以來,維特根斯坦的中期意義觀——意義證實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并且,正因如此,學界普遍認為他的意義觀乃至全部語言哲學經(jīng)歷了從前期到后期的“轉(zhuǎn)變”。本文以前期維特根斯坦的“劃界工作”——“不可說”為線索和切入點,通過追問并分析維特根斯坦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意義觀,最終得出結論,維特根斯坦的意義觀乃至全部語言哲學經(jīng)歷了“演變”與發(fā)展的過程;“證實論”的意義觀兼有其前后期思想的雙重內(nèi)核,在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課題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一、國外
二、國內(nèi)
第二節(jié)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jié) 本文結構
本章小結
第一章 “不可說”——維特根斯坦式的含蓄
第一節(jié) 劃界:“可說”與“不可說”
一、“可說”的“事實世界”
二、“不可說”的“價值世界”
第二節(jié) “可說”的“意義”與“不可說”的“意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圖像論”的意義觀
第一節(jié) “可說”——“可確定”
一、意義的產(chǎn)生
二、意義的確定
第二節(jié) “可說”——“未確定”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證實論”的意義觀
第一節(jié) “可說”與“不可說”——“可證實”
一、“可說”的邏輯證實
二、“不可說”的經(jīng)驗證實
第二節(jié) 追根溯源——從“圖像”到“游戲”的演變
一、從圖像到期待
二、從期待到游戲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游戲論”的意義觀
第一節(jié) “不可說”——“不確定”
一、語言游戲論
二、游戲與遵守規(guī)則
第二節(jié) “不可說”——“不必說”
一、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
二、生活形式與人的世界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演變”非“轉(zhuǎn)變”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疑問話語間接意向的推斷——語言哲學系列探索(11)[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09(05)
[2]索緒爾與后期維特根斯坦:繼承與超越——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 劉輝. 外語學刊. 2009(03)
[3]西方語言哲學批判——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七[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08(06)
[4]語言哲學的域限:在文化視野內(nèi)[J]. 耿菲菲. 外語學刊. 2008(04)
[5]西語哲在外語界的傳播與未來的發(fā)展[J]. 錢冠連. 外語學刊. 2008(02)
[6]意見命題意向謂詞與命題的搭配——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六[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07(04)
[7]劃界與批判——《純粹理性批判》與《邏輯哲學論》比論[J]. 韓東暉. 浙江學刊. 2004(05)
[8]維特根斯坦論“語言游戲”和“生活形式”[J]. 韓林合.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1)
[9]關于遵守規(guī)則和私人語言的研究[J]. 徐友漁. 哲學動態(tài). 1992(03)
博士論文
[1]意義底蘊的哲學追問——從言語行為意義論到實踐意義論[D]. 劉龍根.吉林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索緒爾和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觀批判[D]. 劉輝.黑龍江大學 2009
[2]維特根斯坦“不可說”與莊子“言意之辯”比較[D]. 龔雅琴.湖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07318
【文章來源】:黑龍江大學黑龍江省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課題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一、國外
二、國內(nèi)
第二節(jié) 研究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jié) 本文結構
本章小結
第一章 “不可說”——維特根斯坦式的含蓄
第一節(jié) 劃界:“可說”與“不可說”
一、“可說”的“事實世界”
二、“不可說”的“價值世界”
第二節(jié) “可說”的“意義”與“不可說”的“意義”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圖像論”的意義觀
第一節(jié) “可說”——“可確定”
一、意義的產(chǎn)生
二、意義的確定
第二節(jié) “可說”——“未確定”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證實論”的意義觀
第一節(jié) “可說”與“不可說”——“可證實”
一、“可說”的邏輯證實
二、“不可說”的經(jīng)驗證實
第二節(jié) 追根溯源——從“圖像”到“游戲”的演變
一、從圖像到期待
二、從期待到游戲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游戲論”的意義觀
第一節(jié) “不可說”——“不確定”
一、語言游戲論
二、游戲與遵守規(guī)則
第二節(jié) “不可說”——“不必說”
一、語言游戲與生活形式
二、生活形式與人的世界
本章小結
第五章 “演變”非“轉(zhuǎn)變”
本章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疑問話語間接意向的推斷——語言哲學系列探索(11)[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09(05)
[2]索緒爾與后期維特根斯坦:繼承與超越——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 劉輝. 外語學刊. 2009(03)
[3]西方語言哲學批判——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七[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08(06)
[4]語言哲學的域限:在文化視野內(nèi)[J]. 耿菲菲. 外語學刊. 2008(04)
[5]西語哲在外語界的傳播與未來的發(fā)展[J]. 錢冠連. 外語學刊. 2008(02)
[6]意見命題意向謂詞與命題的搭配——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六[J]. 李洪儒. 外語學刊. 2007(04)
[7]劃界與批判——《純粹理性批判》與《邏輯哲學論》比論[J]. 韓東暉. 浙江學刊. 2004(05)
[8]維特根斯坦論“語言游戲”和“生活形式”[J]. 韓林合.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01)
[9]關于遵守規(guī)則和私人語言的研究[J]. 徐友漁. 哲學動態(tài). 1992(03)
博士論文
[1]意義底蘊的哲學追問——從言語行為意義論到實踐意義論[D]. 劉龍根.吉林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索緒爾和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觀批判[D]. 劉輝.黑龍江大學 2009
[2]維特根斯坦“不可說”與莊子“言意之辯”比較[D]. 龔雅琴.湖南師范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073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310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