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哲學意蘊
發(fā)布時間:2020-11-14 03:03
梁漱溟的學術定位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問題。謂其儒家者有之,謂其亦佛亦儒者有之,謂其先佛后儒者有之,謂其棄佛歸儒者亦有之。種種判斷,皆有所本,然有一共同處,那就是“著相而求”,囿于表面現(xiàn)象,未能深入儒佛本質。特別是對于佛家的見解還停留在小乘教的見地,以是否結婚成家、是否佛語佛形為判準,殊失佛家深旨。本文以梁漱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由佛入儒”的歷史事件為研究對象,從史學和佛學、儒學相結合的緯度,以事實為依據(jù),以儒佛義理為準繩,系統(tǒng)闡述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本質是大乘菩薩道的一以貫之,從未改變,彌久彌堅。謂之“儒表佛里”、“儒行佛心”則可,謂之“由儒入佛”、“棄佛歸儒”、“先佛后儒”、“亦佛亦儒”均不可。本文據(jù)以判斷的根本義理在于,大乘實教尤其是一乘佛學,本來就不以出不出家為判準,而只以是否得佛家宗旨為根據(jù)。佛學宗旨在精神,不在言語,不在形式。梁漱溟先生的學行完全符合大乘乃至一乘佛學的標準,謂其結婚成家就是“由佛入儒”,惑于表象而忽其實質耳。本文主要貢獻,就是系統(tǒng)梳理學界有關梁漱溟學行定位的研究成果,結合史學與佛學(特別是大乘佛學)深刻闡述梁漱溟的佛家本質,還其學術身份的本來面目。其次,本文還結合當前國際國內世道人心之現(xiàn)狀,闡述了研究梁漱溟“由佛入儒”問題的思想史意義和它對于新時代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參考價值。
【學位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B948;B2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文綜述獻
一、梁漱溟儒佛關系研究綜述
二、梁漱溟的宗教觀和佛學思想研究綜述
三、梁漱溟新儒學中佛學思想的影響作用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轉變歷程
第一節(jié) 出世前奏:功利主義之“去苦就樂”
第二節(jié) 折入佛家:出世主義之“人生唯苦”
第三節(jié) 人生的安頓:儒家文化之“孔子真樂”
一、出世的動搖——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
二、入世的選擇——以儒者的面貌經世
第二章 “儒表佛里”的人生
第一節(jié) 世間的佛教修行
第二節(jié) 以佛家闡釋儒學
第三節(jié) “由佛入儒”的實質:“儒表佛里”
第三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哲學思考
第一節(jié) “由佛入儒”之必要
一、入世的必要性:慈悲濟世
二、入世的可行性:儒家最合時宜
第二節(jié) “儒表佛里”之可能
一、佛法的包容性
二、世出世間不二
三、儒佛不同卻相通
第四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第一節(jié)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義
一、梁漱溟的學行定位
二、在儒佛會通思想史上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當代啟示
一、慈悲的現(xiàn)代價值
二、以“存異求通”為原則應對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2992
【學位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B948;B2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文綜述獻
一、梁漱溟儒佛關系研究綜述
二、梁漱溟的宗教觀和佛學思想研究綜述
三、梁漱溟新儒學中佛學思想的影響作用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轉變歷程
第一節(jié) 出世前奏:功利主義之“去苦就樂”
第二節(jié) 折入佛家:出世主義之“人生唯苦”
第三節(jié) 人生的安頓:儒家文化之“孔子真樂”
一、出世的動搖——陷入出世與入世的矛盾
二、入世的選擇——以儒者的面貌經世
第二章 “儒表佛里”的人生
第一節(jié) 世間的佛教修行
第二節(jié) 以佛家闡釋儒學
第三節(jié) “由佛入儒”的實質:“儒表佛里”
第三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哲學思考
第一節(jié) “由佛入儒”之必要
一、入世的必要性:慈悲濟世
二、入世的可行性:儒家最合時宜
第二節(jié) “儒表佛里”之可能
一、佛法的包容性
二、世出世間不二
三、儒佛不同卻相通
第四章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第一節(jié)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思想史意義
一、梁漱溟的學行定位
二、在儒佛會通思想史上的意義
第二節(jié) 梁漱溟“由佛入儒”的當代啟示
一、慈悲的現(xiàn)代價值
二、以“存異求通”為原則應對文化交流與文明對話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志捷;;出世與入世的統(tǒng)一—梁漱溟宗教觀辨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2 喬小河;;論梁漱溟的“儒”“佛”會通觀[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3 祝薇;;以道德代宗教——論梁漱溟的宗教觀[J];學術界;2010年02期
4 辛涼;;現(xiàn)代新儒學的佛學詮釋——概論儒佛會通與現(xiàn)代新儒學的理論建構[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5 趙行良;;梁漱溟論儒佛異同與會通[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6 向海英;梁漱溟由佛轉儒原因試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7 張立文;20世紀中國儒教的展開[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8 韋政通;梁漱溟的人格特質與生命動力[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9 李勇;儒佛會通與現(xiàn)代新儒家、人間佛教的形成[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8年04期
10 龔建平;略論梁漱溟人生哲學中的儒佛雙重性[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程曦;明代儒佛融通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倪秀蘭;佛教的慈悲觀[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82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88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