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政治哲學思想探微
發(fā)布時間:2020-11-12 22:40
儒學在漢代發(fā)展是以經(jīng)學形式出現(xiàn)的。作為一代儒學大師是漢代的哲學家--董仲舒,他的思想適合漢代的政治需要,其深刻的內涵是以儒家思想,吸收百家之所長,構建了天人理論,適應社會大一統(tǒng)的需要。他的政治目的是鞏固大一統(tǒng)的漢帝國,構建適應中國農業(yè)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的需要政治哲學體系。我們以《春秋》、《公羊傳》、《春秋繁露》、《天人三策》文獻為依據(jù),對董仲舒的政治哲學思想進行剖析。 董仲舒的政治哲學體系涉及相當復雜,但是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董仲舒的思想都與漢代的政治密不可分,本文首先以董仲舒的生平為起點,來論述漢代所面臨的政治局勢,然后,以天人論的思想為基礎,運用天、地、人,陰陽五行與宇宙的關系,來論述君權的合法性,作為國家的根基,以德治為主,刑法為輔。董仲舒是漢代著名的公羊學者。他為漢代制法,通過對《春秋》和《公羊傳》的哲學詮釋來闡明春秋的微言大義,以“通三統(tǒng)”為漢代政權的合法性,作為政治哲學論證,以“張三世”作為他的政治理想,運用“更化改制”來改革漢代弊制。 董仲舒的哲學,以天為最高的主宰,以陰陽五行為框架,以氣為運行的工具,以人為天下貴,把一切囊括與這一體系之中,形成一個井然有序的哲學模式,這一哲學,正好滿足大一統(tǒng)的封建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的需要,起著推動歷史的發(fā)展,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的進步作用。董仲舒的政治哲學,是時代的產物,他的思想出現(xiàn)在歷史的轉折點,迎合了統(tǒng)治者的需求,同時也為儒家思想確立為漢以后中國的指導思想和官方哲學做出巨大貢獻;仡櫄v史,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兩面性,它積極的一面為漢代的政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消極的一面是儒學在漢代失去原儒的民主性精華,使得儒學成為輔助政治的工具。一個事物的發(fā)展都有兩面性,如何把握才是關鍵,但是本人覺得儒學對漢代的政治而言是做出巨大貢獻的,這是一個時代的必然產物,所以要認清現(xiàn)實,尊重歷史,不能把任何事物絕對化,才是最重要的。總體而言,漢代政治的發(fā)展與儒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為漢代政權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學位單位】:西藏民族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B234.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 選題背景
二、 選題意義
三、 相關研究綜述
(一)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二)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三) 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起源
一、 董仲舒的簡介
二、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時代背景
三、 董仲舒政治哲學中以“天人感應”論為理論依據(jù)
(一) 天人感應的起源于發(fā)展
(二) 天人感應的思想具體內涵
(三) 董仲舒的宇宙論的思想
第三章 從《春秋繁露》看董仲舒的政治哲學思想
一、 董仲舒《春秋》、《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繁露》
(一) 《春秋》意義和地位
(二) 《公羊傳》關于對《春秋》的哲學詮釋
(三) 董仲舒《春秋繁露》對公羊傳的系統(tǒng)詮釋
二、 董仲舒對《春秋》及《公羊傳》政治哲學詮釋的特點和內容
(一) 大一統(tǒng)
(二) 張三世
(三) 進夷狄
三、 董仲舒對“更化改制”合理性的哲學論證
(一) “更化改制”的合理性
(二) “更化改制”大一統(tǒng)的需要
(三) 董仲舒《春秋繁露》的“三代改制”論
(四) 三統(tǒng)論
四、 董仲舒關于“德治”思想的發(fā)展
(一) 上古時期的德治傳統(tǒng)
(二) 孔子、孟子“德治”思想
(三) 董仲舒德治思想
第四章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政治哲學思想
一、 《天人三策》對漢代政權合理性的論證
(一) 德主刑輔
(二) 興太學
(三) 官史選賢制
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文化政策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881325
【學位單位】:西藏民族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3
【中圖分類】:B234.5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 選題背景
二、 選題意義
三、 相關研究綜述
(一)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二)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三) 主要研究內容、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第二章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起源
一、 董仲舒的簡介
二、 董仲舒政治哲學的時代背景
三、 董仲舒政治哲學中以“天人感應”論為理論依據(jù)
(一) 天人感應的起源于發(fā)展
(二) 天人感應的思想具體內涵
(三) 董仲舒的宇宙論的思想
第三章 從《春秋繁露》看董仲舒的政治哲學思想
一、 董仲舒《春秋》、《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繁露》
(一) 《春秋》意義和地位
(二) 《公羊傳》關于對《春秋》的哲學詮釋
(三) 董仲舒《春秋繁露》對公羊傳的系統(tǒng)詮釋
二、 董仲舒對《春秋》及《公羊傳》政治哲學詮釋的特點和內容
(一) 大一統(tǒng)
(二) 張三世
(三) 進夷狄
三、 董仲舒對“更化改制”合理性的哲學論證
(一) “更化改制”的合理性
(二) “更化改制”大一統(tǒng)的需要
(三) 董仲舒《春秋繁露》的“三代改制”論
(四) 三統(tǒng)論
四、 董仲舒關于“德治”思想的發(fā)展
(一) 上古時期的德治傳統(tǒng)
(二) 孔子、孟子“德治”思想
(三) 董仲舒德治思想
第四章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政治哲學思想
一、 《天人三策》對漢代政權合理性的論證
(一) 德主刑輔
(二) 興太學
(三) 官史選賢制
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的文化政策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力;董仲舒大一統(tǒng)帝國的社會控制思想[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2 周桂鈿;董仲舒天人感應論的真理性[J];河北學刊;2001年03期
3 賴美琴;試析董仲舒的和諧思想[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4 萬義廣,林倩;董仲舒的民本思想新探[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5 梁宗華;董仲舒新儒學體系與道家黃老學[J];齊魯學刊;1999年06期
6 臧振;董仲舒的歷史命運[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7 張榮明;論董仲舒的政治神學[J];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8 賴美琴;董仲舒社會穩(wěn)定思想初探[J];學術研究;2001年05期
9 湯一介;再論創(chuàng)建中國解釋學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01期
10 梁宗華;西漢初期儒學的發(fā)展演變[J];哲學研究;1994年07期
本文編號:28813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88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