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3
【分類號】:B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敏;;菩薩是如何中國化的[J];尋根;2011年04期
2 杜斌;;世界化——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新課題[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3 孟慶艷;;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需要中國傳統(tǒng)哲學[J];學周刊;2011年24期
4 段俊平;;孔子的五美四惡與中國化管理方略[J];法制與經濟(上旬刊);2011年05期
5 馮燕芳;;政治性閱讀:時代變遷與理論選擇——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理解與接受[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呂洪剛;;論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中國化[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陳食霖;;蘇聯(lián)哲學教科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J];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8 李熙;;英語對話教學中的地方化及中國化[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9 郭云;;論西方文論的中國化[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趙中秋;;試論艾思奇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先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必然性[A];上海社會科學院第三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李佑新;;現(xiàn)代性問題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趨勢[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3 譚培文;;馬克思主義人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A];人學論叢:第九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2007)[C];2007年
4 邵軍;;“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價值訴求的中國化表現(xiàn)形態(tài)[A];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問題研究——重慶市研究生馬克思主義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滄南;韓瑩瑩;;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趨勢[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6 郭紅;;沈百英與設計教學法中國化的探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7 孔金平;;行政學中國化的技術路線[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論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王曉剛;;孤獨研究的中國化[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劉芳;劉鳴;;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及其啟示[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卷)[C];2007年
10 許全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出的文化背景[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學理論》教材編寫課題組;反映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論的新發(fā)展[N];光明日報;2010年
2 記者 李大慶;院士“導演”中國化學界科普盛會[N];科技日報;2011年
3 中共臨沂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 李抒望;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中國化[N];大連日報;2011年
4 李抒望;馬克思主義民主政治理論的中國化[N];青島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智文學;嘉仕堡:百年歐洲品牌的中國化進程[N];中國商報;2011年
6 記者 危麗瓊;中國化企接受核查頻率明顯上升[N];中國化工報;2010年
7 韓克慶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社會質量中國化面對的社會背景[N];中國社會報;2010年
8 張廣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討會(2010)在中國社科院舉行[N];中國民族報;2010年
9 記者 劉大江 高鵬;開幕式點火將“非常中國化”[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10 劉好光;中國化的大道管理[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煒;風險投資的經濟學考察——制度、原理及中國化應用的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1年
2 繆柏平;艾思奇哲學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4年
3 徐曙海;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中國形態(tài)[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4 宇恒偉;唐宋時期印度佛教的中國民間化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5 劉亞明;中國漢傳佛教懺悔思想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6 王玉平;二十世紀上半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之檢視[D];南開大學;2005年
7 徐華春;中國人抑郁易感人格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周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D];復旦大學;2005年
9 劉欣;論中國現(xiàn)代改譯劇[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10 侯建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啟勇;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D];武漢大學;2003年
2 吳俊峰;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D];山西大學;2003年
3 馮世勛;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D];西華大學;2010年
4 李海平;馬克思主義人的解放學說中國化的基本歷程和基本經驗初探[D];浙江財經學院;2010年
5 費利平;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王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就業(yè)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楊晶;崛起的第三方—中國非政府組織發(fā)展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徐鳳萍;體育舞蹈音樂“中國化”的思考[D];武漢體育學院;2009年
9 潘福金;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發(fā)展與啟示[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10 劉沁瀟;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提出的條件與基礎[D];蘭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6559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655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