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語境下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困境及其重建可能——兼論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的價值與限度
[Abstract]:The methodological dilemma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academic circles is that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belong to different civilized systems, so the argumentation method which emphasizes logical analysis can not be us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understanding,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he emergence of this kind of methodological dilemma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 of understanding Chinese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by "heterogeneous others", which is a kind of premise fallacy, and the presupposition of "heterogeneous others" is illegitimate. This kind of methodological dilemma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model" system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itiated by Feng Youlan. In the field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scholars agree that Hu Shi is the "model" for "opening the mountain" and Feng Youlan "the model". However, the two kinds of evaluation are based on different criteri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definition and methodology. Hu Feng is not a successor, but has opened two different paths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we need to reassess Hu Shi's attempt to create a way out. 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he problem-centered rather than on a certain theory as the standard, open up the self-subjectivity in the mode of thinking, consciously cultivate rational thinking methods, and consciously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 problem domains in the cultural comparison. Methods the corresponding method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domain and the limit should be clear.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哲學系;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哲學現(xiàn)代轉(zhuǎn)型中的知識論問題研究”(14CZX028)
【分類號】:B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立群;近20年中國哲學研究評析[J];求是學刊;2003年01期
2 ;近20年中國哲學研究之流弊[J];文藝理論研究;2003年03期
3 楊國榮;中國哲學研究的四大問題[J];哲學動態(tài);2003年03期
4 馮達文;拓寬中國哲學研究的視域[J];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01期
5 李維武,欣文;拓展20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的思維空間——李維武教授訪談[J];學術(shù)月刊;2004年09期
6 問永寧;“西方學術(shù)背景與當代的中國哲學研究”會議綜述[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7 王敬華;;現(xiàn)當代中國哲學研究的新收獲——讀《20世紀中國哲學的歷程》[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8 陳來;;中國哲學研究三十年回顧(1978~2007)[J];天津社會科學;2008年01期
9 秦平;郭齊勇;;中國哲學研究30年的反思[J];哲學研究;2008年09期
10 李承貴;;30年來中國哲學研究的四大成就[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10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蔡方鹿;;中國哲學研究的方法及現(xiàn)實意義[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黎文;;中國哲學在海外(二)[A];時代與思潮(3)——中西文化交匯[C];199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魏長寶;面向新世紀的中國哲學研究[N];光明日報;2003年
2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院教授 郭齊勇;中國哲學研究的七大缺失[N];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胡偉希;中國哲學研究方法評析[N];光明日報;2003年
4 景海峰;中國哲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及發(fā)展趨勢[N];光明日報;2005年
5 郭齊勇;略談當前中國哲學研究的趨向[N];光明日報;2007年
6 上海大學哲學系 朱承;中國哲學:開創(chuàng)哲學致思新路徑[N];社會科學報;2008年
7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李翔海;新世紀以來的中國哲學研究[N];光明日報;2013年
8 方朝暉;越走越窄的中國哲學研究[N];中華讀書報;2011年
9 陳仁仁;當代視野下的哲學新探索[N];光明日報;2004年
10 黃勇 美國賓州庫茲城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研究的全球化:比較哲學與學術(shù)交流[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馬嘯東;無有初探[D];中共中央黨校;2016年
,本文編號:2435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43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