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論文網: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生存論基礎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生存論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3A論文網:aaalw.com 張編輯QQ:1105665661
??學術月刊??2003.7.??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生存論基礎鄒詩鵬
????內容提要??作為當代實踐哲學的典范形式,馬克思實踐哲學啟動并引
導著當代哲學存在論范式的歷史性變革,其實質是從超驗的、實體性的抽象
存在論,向根源于現實生活世界的感性的、社會歷史性的、生存論的轉變。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存在論結構正是實踐生存論。實踐生存論應當看成是自
然、人、社會通過人的歷史性的生存實踐及社會化活動所展開的生存論統(tǒng)
一。實踐生存論蘊含的理性的歷史樂觀主義以及對現代生存方式及文化轉
型的建設性理解,與當代西方生存哲學的非理性的感性個體生存觀以及虛
無主義的歷史觀,形成了一種批判性的和建設性的對話。
關鍵詞??馬克思實踐哲學??實踐生存論??存在論變革??生存論轉向
作者鄒詩鵬,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教授、哲學博士。
????馬克思哲學的存在論(本體論)問題再次成為哲學界關注的焦點,包括??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學術月刊??等一批刊物相繼發(fā)表了一些重要論文??。其中很多學者認為,應當結合馬克思哲學的革命性變革以及當代哲學的生存論路向,從生存論存在論意義上揭示馬克思哲學的存在論結構。不過,也有一些學者對這種路數提出非議,主要是認為這種路數把馬克思實踐哲學完全看成??參見吳曉明:??試論馬克思哲學的存在論基礎??,??學術月刊??2001年第9期;俞吾金:??馬克思哲學是社會關系本體論??,??學術研
究??2001年第10期;楊學功:??傳統(tǒng)本體論哲學的終結和馬克思哲學變革的實質??,??現代哲學??2002年第1期;高清海:??馬克思對??本體思維方式??的歷史性變革??,??現代哲學??2002年第2期;張奎良:??馬克思的本體論思想及其當代意義??,??現代哲學??2002年第2期;孫伯:??存在范疇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問題??,??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衣俊卿:??人之存在與哲學本體論范式??,??江海學刊??2002年第4期;張曙光:??論??存在??的生存意蘊與辯證性質??,??江海學刊??2002年第4期;孫正聿:??馬克思的本體論革命??,??學術月刊??2002年第9期;賀來:??馬克思哲學與??存在論??范式的轉換??,??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孫伯、劉懷玉:????存在論轉向??與方法論革命??,??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歐陽康、張明倉:??馬克思本體論批判的價值取向及其當代意義??,??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等。
??
??學術月刊??2003.7.??
了生存主義哲學,把馬克思本人海德格爾化了,忽視了馬克思哲學與當代西方生存主義哲學的??原則性區(qū)別??,屬于對馬克思哲學的??過度詮釋??。在我看來,上述非議并沒有構成對生存論研究路數的否定,而是有益于對問題本身的深入探討。揭示馬克思哲學的存在論,有必要深入理解馬克思哲學的實踐觀變革,把馬克思哲學確定和理解為實踐哲學在當代的典型范式,進而結合馬克思實踐哲學對當代哲學存在論變革的重要意義,挖掘和構建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生存論存在論基礎,進而建立馬克思實踐哲學與當代西方生存主義哲學批判性和建設性的對話,拓展和彰顯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當代性。
一
所謂實踐觀,指的是馬克思哲學超越傳統(tǒng)哲學并內在地貫通于唯物史觀的整個新的哲學思維方式。在這個意義上,學界近些年來對舊唯物主義以及傳統(tǒng)哲學教科書的清理和批判,包括對知性思維方式的批判,都是敞開馬克思實踐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但這仍然還是屬于實踐觀的思想啟蒙,本身還不是、也不能代替實踐哲學的理論建構。當人們明確意識到馬克思實踐哲學是要??破??除一切舊的思維方式以及理論形式時,仍然需要追問:馬克思實踐哲學究竟是靠什么??立??起來的?要深究這一問題,就必須深入到當代哲學的存在論變革中,并從這一存在論變革中內在地引出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存在論結構。
當代哲學的存在論變革,筆者把它概括為從傳統(tǒng)的、超驗性的、實體性的抽象存在論,向根源于
??現實生活世界的感性的、社會歷史性的生存論的轉換,其實質是生存論轉向。概括地說,作為當
代哲學的最深刻的變化,存在論變革或生存論轉向反映了當代哲學在理論特質、理論表現形式、文化傳統(tǒng)以及與一定的存在論樣式相關聯的生存方式上的根本變化。抽象存在論的理論特質是超驗性,而生存論的特質是感性現實性;前者的理論表現形式是實體性的和知性化的,而后者則強調關系、過程以及基于生活世界的經驗直觀;前者根源于有神論(并且是一神論)的文化傳統(tǒng),強調的是神的超越性,而后者則具有明確的無神論旨向,強調的是人的超越性與人的生存的內涵豐富性;前者以自身否定的方式表現了人對自身受動性的生存處境的理論把握與馴服,而后者則表達了人試圖超越物化的生存狀態(tài)并實現人的自由的生存實踐活動的理論自覺。可見,生存論轉向不只是存在論論閾的轉換,而是包含著文化傳統(tǒng)、信仰形式、生存方式、時代精神等多重因素的歷史性變革,并從整體上決定著哲學形態(tài)從抽象哲學到實踐哲學的當代轉型。
當馬克思通過實踐觀變革提出哲學世界觀的轉變時,實質上已經歷史性地蘊含了存在論變革或生存論轉向。實踐觀變革直接帶來了哲學世界觀的變革,這就是從超驗的宗教世界觀和舊唯物主義的自然主義世界觀,徹底轉向新唯物主義世界觀,從??彼岸世界的真理??,歷史地轉向??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從對對象世界的客體的、直觀的和被動的解釋,轉變?yōu)閷ΜF實生活世界的感性的、合人性的因而是積極的理解。馬克思實踐哲學中的??世界??,不再是撇開了人的生存實踐活動的外部世界或超驗世界,而是人的生存實踐活動置身于其間的現實生活世界。馬克思當然承認外部世界對于人及其思維活動的??優(yōu)先地位??,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把自然界當作是??真正的、人本學的??關于生存論轉向,筆者近年來一直在清理和琢磨這一問題,并發(fā)表了一些文字。代表性的文章有:??生存論轉向與21世紀哲
學發(fā)展??,??江海學刊??2000年第1期;??生存論轉向與當代生存哲學研究??,??求是學刊??2001年第5期;??生存論轉向與當代哲學轉型??,??哲學研究??2001年第12期;??生存論轉向與馬克思實踐哲學??,??現代哲學??2002年第1期。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53頁。
??
??學術月刊??2003.7.??
自然界????,以實現自然的屬人化與人的自然化的統(tǒng)一。在馬克思看來,哲學不應當去追問在人生存之前的??人??與??自然??,那樣的話,勢必??把自然界和人的存在抽象掉??,??既然人和自然界的實在性,亦即人對人說來作為自然界的存在和自然界對人說來作為人的存在,已經具有實踐的、感性的、直觀的性質,所以,關于某種異己的存在物、關于凌駕于自然界和人之上的存在物的問題,亦即包含著對自然界和人的非實在性的承認的問題,實際上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了。????馬克思甚至認為,作為已經完成對有神論的歷史性否定的無神論,也不再有任何意義,因為新哲學的基礎,正是??從作為存在物的人和自然界的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感性意識開始的??。這里的??感性意識??并不是知性意義上的感覺,而是活生生的人的感性。馬克思把感性直接看成是??感性活動??與??感性關系??,并由此與費爾巴哈的??二重性的直觀??區(qū)分開來,并且把人的感性、欲望等等看成是??對本質(自然界)的真正存在論的肯定??。可以看出,馬克思強調的正是生存論意義上的感性直觀。這里,馬克思雖然也使用了Ontology這一術語,但對它的理解卻不再是其傳統(tǒng)語義,而是生存論。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研究馬克思的存在論問題不需要在Ontology上下工夫(這一點看來仍然是近年來馬克思哲學存在論研究值得注意的)。事實上,只有在Ontology問題上下足工夫,我們才能深入理解馬克思實踐哲學在何種程度上真正超越了西方哲學傳統(tǒng)并與當代哲學融通。
馬克思的實踐觀變革同時也體現為生存觀的變革。傳統(tǒng)哲學的那種通過肯定神的存在而否定人的生存意義的超驗生存觀,和在生物學層面形成的客體主義的生存觀,兩者所表現的正是一種臣服于受動的生存處境的消極被動的生存論態(tài)度。而馬克思實踐哲學所表達的,則是一種從受動型生存方式向主動型生存方式歷史性轉變的、積極主動的生存論態(tài)度。馬克思要求把生存主體定位于現實的和歷史活動中的人,并從有生命的個人、自由自覺的類本質活動以及人的社會歷史性活動等相互交織的多重維度上闡釋人的生存實踐活動,進而把人的生存與一般動物的生命活動區(qū)別開來,把生存看成是屬人的意義范疇,把賦予神存在的超驗性還原為人生存的超越性。正是通過這些努力,馬克思揭示了人的生存的全面而豐富的內涵,進而實現了生存論的理論建構。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本體??已不再是外在于人的抽象實體,而是表達人的個性豐富性與社會化本質、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關系的感性活動,這是一種歷史性的、流動性的??本體??。相應地,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存在論(本體論)也不再是抽象的實體存在論(本體論),而是對于人自身社會性和歷史性的生存實踐活動的自我闡釋及其理論建構。我們可以從不同方面把握和稱謂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存在論(本體論),如實踐本體論、社會本體論、社會歷史存在論、社會存在本體論、社會關系存在論、感性存在論(感性關系存在論、感性活動存在論)、社會生產存在論,交往實踐本體論、生成本體論等等。但是,在馬克思實踐哲學超越抽象存在論這一共同旨向上,這些不同的稱謂之間又是相通的。結合馬克思的相關著述以及馬克思實踐哲學對當代哲學存在論變革的強勢影響,筆者主張把馬克思實踐哲學中具有本體論承諾價值的理論結構稱為實踐生存論。
實踐生存論是自然、人、社會通過人的歷史性的生存實踐及社會化活動所實現的、自為的生存論結構。在這一結構中,自然、人、社會不再以自在的實體形式存在:自然是活生生的自然,是社會化的人生存于其中的自然,馬克思稱之為??自然界的生活????;人不再是抽象的自我意識,而是以自身的全面發(fā)展與人類解放為旨歸、并處于具體歷史活動中的人;社會則是世界歷史時代以及現代性條件下正在歷史地生成的人類交往共同體。當代哲學存在論變革或生存論轉向的目標,即感性的、社會歷史性的生存論,恰恰是實踐生存論的理論內涵,這意味著馬克思實踐生存論對當代哲學生存論轉向的引導意義。也正是奠基于實踐生存論之上,馬克思的實踐哲學以及人的哲學才獲得一個??????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1、84、84、103、121頁。????
??
??學術月刊??2003.7.??
可靠的理論地基,并由此深刻地影響著當代哲學變革。
二
熟悉哲學史人的都知道,實踐哲學并不是專屬于馬克思的,自泰勒士以來,西方哲學史上一直就有實踐哲學傳統(tǒng)。但在亞里士多德之前,希臘哲學家并沒有把實踐看成是人的特有的活動。亞里士多德把知識區(qū)分為三種形式:Episteme(自然之知)、Techne(技術之知)、Phronesis(德性之知),并認為只有后一種知識,即用來處理公共事務和個人生活的實踐智慧,才真正稱得上實踐。這意味著實踐哲學是屬于倫理學和政治學的,在更廣泛的意義上屬于人文學科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這是西方實踐哲學的主流傳統(tǒng)。由此可見,實踐被用來指稱人的社會化以及道德踐履活動由來已久。近代哲學的確存在著按照技術生產的邏輯改造實踐、進而把實踐泛化為指向于對象自然的外在活動的傾向,其結果是實踐被框定于認識論范疇,從而失去了其實踐智慧的內涵。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康德要求將自然與自由嚴格區(qū)分開來,把自然看成是人的理論哲學的領域,把自由看成是人的實踐哲學的領域??。康德的實踐哲學雖然蘊涵著生存論,但由于把自然以及人對于自然的對象性活動排除于實踐領域之外,因而這種生存論蘊涵仍然是基于某種超驗存在的、內在而純粹的規(guī)定性?档聦嶋H上是強化了亞里士多德以來的西方實踐哲學的主流傳統(tǒng),與此同時也深刻地暴露出傳統(tǒng)實踐哲學在理論根源上對生存論的疏離。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意義在于,它不僅只是一般地繼承了實踐哲學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而且要求在無神論的意義上貫徹實踐哲學的徹底的人本主義。但這種徹底的人本主義并不是與自然主義的割裂,而是恰恰相反,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是人的實現了的自然主義與自然界的實現了的人本主義????。自然主義與人本主義的這種統(tǒng)一,顯然不是實體概念上的抽象同一,而是生存論的統(tǒng)一。在馬克思那里,并不存在康德那種面對自然的理論哲學與面對自由的實踐哲學的絕然區(qū)分,也就是說,人對于外部自然世界的認識和改造活動,與人自身的道德實踐活動本身就是關聯在一起的?档聟^(qū)分自然與自由(包括現象界與自在之物以及知性與信仰的區(qū)分)靠的是人的理性能力,而馬克思則通過意識形態(tài)批判的方法,揭示出這種區(qū)分實際上是宗教神學的理論預設,而當基督教神學把人對于外部自然世界的認識和改造活動撇開在外的同時,也意味著撇開了人對于外部世界的改造活動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在馬克思看來,人對于外部自然的認識和改造活動恰恰是人的一切生活活動的前提,馬克思并不是要回到把實踐理解為外在的對象化活動的近代認識論哲學,而是把實踐看成是面對自我、自然界、社會和歷史的總體性的生存活動。在這個意義上,人對自然界的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人自身實踐活動的內在的歷史展開過程,在此,自然史則被看成是人類史的內在環(huán)節(jié)。如果說西方實踐哲學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本質上仍然是神本主義,馬克思則要通過徹底的無神論,使實踐哲學真正人本主義化。基督教神學雖然以一種外在超越的方式表達了人性關懷,但這恰恰是以離棄并舍棄人的生存為前提的。馬克思重視的并不是稱謂上的人本主義,而是在實踐上是否體現為人本主義,而這種實踐意義上的人本主義,恰恰是從實踐的歷史的生存論活動中呈現出來的。這同時也意味著,如果不在無神論的、徹底的人本主義意義上建構生存論,就不可能真正進入馬克思的實踐哲學。
一些反對從生存論層面理解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觀點認為,馬克思的實踐哲學由于直接蘊含著??
??康德:??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頁。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第75頁。
??
筆耕文化傳播(http://www.bigengculture.com)包含總結匯報、人文社科、專業(yè)文獻、資格考試、應用文書、辦公文檔、教程攻略、經管營銷、IT計算機以及3A論文網: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生存論基礎等內容。
本文共2頁12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生存論基礎,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153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21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