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對海德格爾存在論的內(nèi)在批判
本文關(guān)鍵詞: 存在 存在論 非同一性 阿多諾 海德格爾 出處:《學(xué)術(shù)月刊》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阿多諾從內(nèi)在的角度批判了海德格爾的存在論。他認為海德格爾的存在論把系詞名詞化,把系詞從句子中獨立出來,從而表達句子中主賓詞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不可還原性和超越性,但是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把不可還原性還原了,是脫離了被超越的東西來談超越。當(dāng)然海德格爾試圖用"存在"這個概念來表達非同一性,但是他卻用具有同一性特征的"存在"概念來表達非同一性,這實際上就是像實證主義那樣直接表達名詞所涉及的東西,而非同一性的東西是不能被直接表達的。雖然海德格爾試圖把存在和存在者區(qū)別開來,提出了存在者狀態(tài)的概念,這個存在者狀態(tài)實際上就是要表達非同一性的東西,但這其實就是"存在"要表達的東西,因此,他的存在者狀態(tài)的概念實際上也存在論化了。他所提出的"此在"實際上也只能在存在的意義上理解,而這個存在論意義上理解的此在之生存具有獨斷論的特征。阿多諾對海德格爾的批判為我們思考馬克思主義存在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Abstract]:Adorno criticizes Heidegger's existentialism from an intrinsic perspective. He believes that Heidegger's existentialism nominalizes bound words and separates them from sentences, thus express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object words in sentences. Irreducible and transcendent, but this is actually a reduction of irreducibility, of course, to talk about transcendence from what is transcended. Of course, Heidegger is trying to use the concept of "being" to express non-identity. But he uses the concept of "being" with identity to express non-identity, which is actually what nouns are concerned with, as is the case with positivism. Although Heidegger tried to distinguish the existence from the being, he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the state of the being, which is actually to express the non-identity. But this is what "being" is meant to express, so the concept of the state of his being is actually existential.His "being" actually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he sense of being. The existence of this existentialism, understood in the sense of ontology, is characterized by arbitrariness. Adorno's criticism of Heidegger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us to think about Marxist existentialism.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xué)哲學(xué)系;
【分類號】:B516.5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一兵;阿多諾:真正的哲學(xué)是反體系的[J];江海學(xué)刊;2001年02期
2 陳勝云;阿多諾后現(xiàn)代情結(jié)的批判性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xué)報;2001年01期
3 張亮;“阿多諾誕辰100周年紀(jì)念暨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綜述[J];哲學(xué)動態(tài);2004年02期
4 杜敏;阿多諾的“啟蒙”的反思[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4年02期
5 張靜靜;論阿多諾作品的形式特征[J];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學(xué)報;2004年05期
6 沃爾夫?qū)げ┛?張含笑;鏡中的阿多諾:一種繼承形式理論之緒論[J];現(xiàn)代哲學(xué);2005年03期
7 劉偉;;阿多諾:終生選擇“流亡”的孤獨者[J];世界文化;2006年11期
8 鄭偉;;阿多諾哲學(xué)中的“經(jīng)驗”概念分析[J];哲學(xué)研究;2012年02期
9 張一兵;物化、異化及其觀念反抗——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解讀[J];哲學(xué)研究;2001年06期
10 甘培聰;;道德星叢:個體和整體的合理對抗——阿多諾論正確生活的可能性[J];現(xiàn)代哲學(xué);2013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喬國強;;用異端向正統(tǒng)挑戰(zhàn)的阿多諾[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六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哲學(xué)·歷史·文學(xué)學(xué)科卷)[C];2008年
2 胡緒明;;評阿多諾現(xiàn)代性批判理論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會科學(xué)界第五屆學(xué)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xué)者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華南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化學(xué)院 凌海衡;后奧斯維辛?xí)r代的責(zé)任[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3年
2 南開大學(xué)哲學(xué)院 謝永康;何處為象牙塔?[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趙海峰;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黑龍江大學(xué);2001年
2 張亮;“崩潰的邏輯”的歷史建構(gòu)[D];南京大學(xué);2001年
3 吳友軍;批判的人學(xué)[D];吉林大學(xué);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李夢雅;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5年
2 侯紅艷;阿多諾美學(xué)思想的接受與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12年
3 許靜;阿多諾文化批判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xué);2014年
4 吳亞南;中介:阿多諾文化工業(yè)批判理論的內(nèi)在建構(gòu)分析[D];汕頭大學(xué);2005年
5 岳亞;反理性主義的理性[D];哈爾濱師范大學(xué);2012年
6 沙家強;對同一性的否定和抗拒—阿多諾批判理論中的生存論解讀[D];鄭州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514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51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