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社會形態(tài)”概念的文本闡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本文關鍵詞:馬克思“社會形態(tài)”概念的文本闡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出處:《學術探索》2017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社會形態(tài) 社會有機體 全球化 人類命運共同體
【摘要】:馬克思社會形態(tài)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闡發(fā)其社會形態(tài)理論理應從"社會形態(tài)"這一概念的分析入手。本文試圖從不同角度盡可能詳細地通過"社會形態(tài)"概念的初步闡釋,比較經(jīng)濟的社會形態(tài)與社會經(jīng)濟形態(tài)、社會形態(tài)與社會有機體、社會形態(tài)與全球化等相聯(lián)系的概念,有利于我們更加深入、細致、全面地理解這一概念。同時,通過聯(lián)系習近平總書記所倡議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更能體會到"社會形態(tài)"這一概念的現(xiàn)實感。
[Abstract]:Marx's social form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theory of social morphology analysis should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form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from different angles as much detail as possible through the" social form "of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social formation and social economy, society and society the concept of social organism, morphology and globalization relate, is conducive to a more in-depth, detaile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ncept. At the same time, the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roposed to build a connection of human community of destiny, we can realize the concept of" social forms "sense of reality.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
【分類號】:B036
【正文快照】: 在馬克思整個歷史唯物主義的宏大體系中,社會形態(tài)理論占有特殊的位置。隨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社會形態(tài)理論也應該與時俱進。我們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拓展理論的廣度與深度,才會實現(xiàn)歷史與邏輯的真正統(tǒng)一。因此,“社會形態(tài)”這一概念的界定(作為該理論的起點),應該不斷地在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段中橋;對馬克思社會形態(tài)概念的再考察[J];教學與研究;199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海麗;;試論高新技術企業(yè)內(nèi)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7年15期
2 劉寧;;基于雙因素理論下的中小型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研究[J];經(jīng)營管理者;2017年10期
3 賀芳紅;;淺談高新技術企業(y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7年02期
4 包洋帆;;論企業(yè)市場營銷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對策[J];全國商情;2016年33期
5 雷平賢;;淺談如何加強研發(fā)項目財務管理[J];財經(jīng)界(學術版);2016年07期
6 吳俊平;;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財務管理探討[J];行政事業(yè)資產(chǎn)與財務;2016年09期
7 諸銀娟;;關于如何規(guī)范高新技術企業(yè)財務核算的研究[J];新經(jīng)濟;2016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錦麟;;愿景——構筑“兩岸命運共同體”[J];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5期
2 李怡;;命運共同體的文學表述——兩岸華文文學視野中的“民國文學”[J];社會科學研究;2013年06期
3 ;漫話[J];南方人物周刊;2010年37期
4 張曉政;;一個晚清官員的應酬之殤[J];月讀;2013年12期
5 嚴寶康;;中國夢[J];東方劍;2013年06期
6 美朗宗貞;德西永宗;;康藏人民以商抗日與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構建[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7 學誠;;文明交流互鑒中佛教文化的價值[J];法音;2014年04期
8 劉德斌;;聚合與裂變:當代世界的歷史演進[J];史學集刊;2012年05期
9 金鳳;;破鏡重圓情更深[J];群言;2001年06期
10 ;歷經(jīng)風雨 愈見堅強——他們說香港十年[J];風景名勝;2007年07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黃歆;中國強大有利于實現(xiàn)“人類命運共同體”[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2 記者 袁震宇 劉莉莉 熊爭艷;讓命運共同體意識落地生根[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3 本報記者 謝文艷 廖和明;打造企業(yè)與員工“命運共同體”[N];中國石油報;2014年
4 特派記者 彭斌;借力海絲 建設中泰命運共同體[N];泉州晚報;2014年
5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近平;努力構建攜手共進的命運共同體[N];人民日報;2014年
6 記者 柳絲 趙暉;命運共同體為世界送光熱[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7 本報記者 禹洋;攜手共進成就中拉命運共同體[N];經(jīng)濟日報;2014年
8 李思輝;應對疫情就是保衛(wèi)命運共同體[N];湖北日報;2014年
9 記者 朱羿;打造互利共贏的命運共同體[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10 新華社記者 陳二厚 尚軍;推動亞歐命運共同體更緊密相融[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劉嘉琳;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及存在問題研究[D];延邊大學;2016年
2 周辰罡;社會認同視角下中國“周邊命運共同體”塑造研究[D];遼寧大學;2016年
3 周升;中美提供國際公共產(chǎn)品的比較分析[D];遼寧大學;2016年
4 張旭輝;論“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新時期中國外交實踐[D];安慶師范大學;2016年
5 夏天;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D];聊城大學;2017年
6 師曉勇;建構主義的視角下的東亞命運共同體建構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7 陳明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7年
8 賈磊;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nèi)涵、思想淵源與路徑選擇[D];吉林大學;2017年
9 毛渲;中國與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概念與戰(zhàn)略分析[D];華東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65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zhexuezongjiaolunwen/1365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