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在胃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本文關鍵詞: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在胃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更多相關文章: 胃癌 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 預后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摘要】:研究背景: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 SR-BI)是公認的高親和力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受體。人SR-BI主要在肝臟和類固醇的組織中表達,如腎上腺、卵巢和睪丸。SR-BI在HDL代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參與膿毒癥和丙型肝炎病毒進入肝細胞的過程。既往一些文章報告了HDL和腫瘤之間復雜的關聯(lián),也間接推論出SR-BI在腫瘤中可能存在某些潛在的作用。在某些腫瘤細胞系,包括肝癌、前列腺、乳腺、結腸、胰腺、卵巢癌、鼻咽癌中,我們可探測到SR-BI的高表達。既往實驗證明SR-BI的高表達與乳腺癌的惡性程度呈相關性,包括更晚的腫瘤分期,更高的區(qū)域淋巴結轉移(lymph node metastasis. N)分期,更大的腫瘤體積和雌二醇受體(estradiol receptor, ER)陰性。但是SR-BI在胃癌中的表達和意義卻尚無報道。研究目的:研究SR-BI在胃癌和對應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水平,以及SR-BI表達與臨床病理指標和生存的相關性。研究方法:我們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方法對含90例胃癌組織和相對應的癌旁組織的芯片進行SR-BI表達的檢測,并分析其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臨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預后的關系。免疫組織化學SR-BI染色的評分由兩個獨立的病理學家進行,屏蔽患者的臨床信息和預后情況。評分的方法應用改進的免疫反應評分法(immune response scoring method,IRS),主要評價染色細胞的百分比(無染色,0;10%,1;10-50%,2;51-80%,3;80%,4)和染色強度(無染色,0;弱,1;中度,2;強,3)。每例患者的最終得分是染色強度和染色陽性細胞數(shù)比例的乘積得分(范圍從0到12)。在隨后的統(tǒng)計分析中應用兩級分層。腫瘤標本評分最后在0-4之間認為是SR-BI低表達,而≥6為高表達。SR-BI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之間的關系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進行評估,取決于不同的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數(shù)值性質和正態(tài)分布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進行評價,并用Log-rank檢驗各變量對生存時間(overall survival,OS)的影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來計算,計算風險比(hazard ratio,HR)和95%可信區(qū)間(confidence interval,CI)。結果:在正常胃組織中,胃小凹的頸部和底部的胃底腺細胞上SR-BI為高表達,主要分布在細胞的胞膜和胞漿部分。而胃粘膜表面粘液細胞則不表達SR-BI。在對應的胃癌標本中,SR-BI在84例可檢測的胃癌樣本中有69%表達陽性。且SR-BI的低表達與更差的分化程度(P=0.008)、更高的原發(fā)腫瘤(primary site, T)分期(P0.001)、更高的N分期(P=0.010)和彌漫型胃癌(P0.001)呈相關。SR-BI低表達組的胃癌患者對比高表達組, OS顯著縮短(P=0.037,Log-rank檢驗)。SR-BI低表達是患者預后較差的重要指標。而多因素分析表明,SR-BI低表達并不是胃癌的一個獨立預后因素。結論:1.在正常胃組織中,SR-BI的表達呈階梯狀分布。胃小凹的頸部和底部胃底腺的細胞可觀察到SR-BI強陽性表達,而胃粘膜表面粘液細胞則不表達SR-BI.2.胃癌組織中SR-BI的表達水平與胃癌患者的生存相關。SR-BI表達水平越低,預后越差。3.胃癌組織中SR-BI的表達水平并不是胃癌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4.彌漫型胃癌SR-BI表達水平比腸型胃癌SR-BI表達水平更低。5.彌漫型胃癌和腸型胃癌的SR-BI表達水平不同,暗示兩者的起源和分子機制不同。研究意義:胃癌SR-BI的低表達與一些傳統(tǒng)意義上的臨床惡性指標顯著相關,有可能參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中。SR-BI低表達在胃癌中是一個預后不良指標。SR-BI的表達可能被作為胃癌的惡性指標之一而應用于臨床檢測中。
【關鍵詞】:胃癌 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 預后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5.2
【目錄】: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符號說明12-14
- 前言14-22
- 實驗設計和方法22-27
- 結果27-37
- 討論37-45
- 結論45-46
- 研究意義46-47
- 參考文獻47-54
- 致謝54-55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聞劍,凌文華,馬靜,唐志紅,陳超剛;小鼠腹腔巨噬細胞A型清道夫受體的研究[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4年03期
2 王蓉蓉;朱炳陽;嚴鵬科;廖端芳;;小凹蛋白在清道夫受體AI介導的巨噬細胞源性泡沫細胞形成過程中的作用[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05期
3 王文健;余學清;史偉;梁馨苓;竇獻蕊;陳文芳;李曉艷;劉雙信;黃鋒先;;敲除清道夫受體AⅠ/Ⅱ基因對小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組織分布和清除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年02期
4 凌生林;付勇;廖斌;;B族I型清道夫受體的研究進展[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文江華;孫遼;;A類Ⅰ型和Ⅱ型清道夫受體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0年10期
6 姜傳倉,陳兵,范樂明,邵莉君,蔡海江;輕度修飾低蜜度脂蛋白對小鼠肝脾中清道夫受體mRNA表達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4年04期
7 張賽,樓定安,,張驊;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活性的影響因素[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5年01期
8 陳兵,范樂明,蔡海江,王南,朱宇;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對小鼠腹腔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途徑和細胞內膽固醇酯積聚的影響[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7年01期
9 萬臘香;清道夫受體A基因的表達和調控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分子生物學分冊);1999年05期
10 金艷;清道夫受體研究新進展[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陳琪;;A類清道夫受體與血管病變[A];中國生理學會腎臟生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3年
2 陳琪;;A類清道夫受體調控細胞脂質積聚的分子機制[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和信號轉導專業(yè)委員會暨消化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陳琪;;A類清道夫受體促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分子機制[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4 王蓉蓉;嚴鵬科;廖端芳;萬臘香;嚴奉祥;楊永宗;;囊泡/囊泡素1在清道夫受體AI轉基因小鼠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中的作用[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動脈粥樣硬化專業(yè)委員會五屆一次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危當恒;萬臘香;萬載陽;易光輝;楊永宗;;阻斷清道夫受體AⅠ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處理THP-1細胞基質金屬蛋白酶9和2及組織抑制劑1表達的影響[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動脈粥樣硬化專業(yè)委員會五屆一次會議論文集[C];2002年
6 張玲;張文高;王怡斐;;中藥通過清道夫受體干預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A];第八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嚴鵬科;李世煌;段才聞;譚湘萍;梅崢嶸;司徒冰;肖國宏;;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對骨髓源性平滑肌樣細胞小凹蛋白1表達的抑制作用及其清道夫受體A的關系[A];2010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莫中成;易光輝;唐朝克;陳欣;王佐;劉錄山;譚玉林;曾穎;任重;;氧化型低密度、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和HDL對 THP-1巨噬細胞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表達的影響[A];第八次全國動脈硬化性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朱貴月;清道夫受體A、炎癥反應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及藥物干預的基礎與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2 孟真;河豚清道夫受體的基因鑒定及其在炎癥反應中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3 管曉翔;A類清道夫受體胞漿域功能特性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葉文玲;人腎小球系膜細胞A型清道夫受體的表達及辛伐他汀對誘導的清道夫受體表達作用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5 劉旭光;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早期的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6 劉宏;炎癥促進清道夫受體雙敲小鼠組織脂質異常積聚和動脈粥樣硬化的分子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賁晶晶;I/Ⅱ型A類清道夫受體胞漿域結合蛋白的篩選及功能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高松;A類清道夫受體與葡萄糖調節(jié)蛋白78相互作用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興文;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在胃癌中的表達及意義[D];山東大學;2016年
2 馮金柱;清道夫受體與磨損微粒引起的巨噬細胞反應的相關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大學;2013年
3 唐娟;辛伐他汀對人單核細胞源性泡沫細胞化及A類清道夫受體表達的影響[D];南華大學;2010年
4 陳耀宇;雙亮氨酸結構域調節(jié)A類清道夫受體介導的脂質內移[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5年
5 孫蓓;辛伐他汀對高脂血癥大鼠肝細胞B族I型清道夫受體表達的影響[D];青島大學;2005年
6 李躍艷;重組人結合磷脂酰絲氨酸和氧化脂蛋白的清道夫受體(SR-PSOX)的表達及其功能研究[D];南華大學;2007年
7 莫中成;B類Ⅰ型清道夫受體在小型豬及HepG2、THP-1細胞中表達的變化[D];南華大學;2005年
8 黎倩倩;豬A類清道夫受體SRA和MARCO的克隆、表達及其介導對病原菌吞噬功能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5年
9 晁帆;FXR對SR-BI表達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探討[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張紅梅;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基因分析[D];武漢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8556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85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