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腫瘤的光動力治療及其進展
[Abstract]: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is a new type of tumor therap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herapy,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lectivity and low toxicity. At present, photodynamic therapy has been used in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such as gastric cancer, colorectal cancer, an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so on, and some patients have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but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large sample size of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in recent year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國際醫(yī)院普通外科;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普通外科;
【分類號】:R73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賴建明;李紅浪;;胃腸道腫瘤術后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特點及治療[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年32期
2 李紅浪;賴建民;毛盛勛;熊炳賢;;胃腸道腫瘤術后并發(f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特點及治療[J];廣東醫(yī)學;2008年05期
3 王文義;徐楊;;消癌平治療化療失敗后胃腸道腫瘤的療效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08年04期
4 龐明輝;侯曉林;康長明;唐繼海;張琳琳;;胃腸道腫瘤患者圍術期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0年25期
5 馬昭如;;小兒的胃腸道腫瘤[J];國外醫(yī)學參考資料(腫瘤學分冊);1974年01期
6 李璽;張國華;;胃腸道腫瘤聯(lián)合化療效果不優(yōu)于單藥[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1991年01期
7 陳捚;陳宗舜;;免疫學技術在診斷胃腸道腫瘤中的應用[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1991年03期
8 姜凡,李玉蘭;胃腸道腫瘤的超聲診斷價值[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1995年01期
9 陳道達;胃腸道腫瘤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及臨床應用趨勢[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1997年03期
10 倪俊,倪忠恕;晚期胃腸道腫瘤的替代治療[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黎雪琴;;腸道腫瘤的腹部常規(guī)CT表現(摘要)[A];湖北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影像專業(yè)委員會成立暨第一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楊瑞雪;馬向華;沈捷;;胃腸道腫瘤患者腹內脂肪脂聯(lián)素的表達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季巧金;胡銘榮;李杭;王雄;王雪根;何樺波;;70歲以上高齡胃腸道腫瘤圍手術期處理(附72例臨床分析)[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陳軍平;黃榕;;癌復康治療胃腸道腫瘤癌胚抗原升高的臨床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六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5 倪寧;邢子駒;;胃腸道腫瘤患者癌胚抗原與血小板計數的關系分析[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倪寧;;胃腸道腫瘤患者癌胚抗原與血小板計數的關系分析[A];第五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王暢;郭文文;譚業(yè)輝;姚程;李薇;;洛鉑用于胃腸道腫瘤腹腔灌注治療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第七屆全國中青年腫瘤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腫瘤 明日之星”大型評選活動暨中青年委員全國遴選論文匯編[C];2011年
8 季巧金;胡銘榮;李杭;王雄;王雪根;何樺波;;70歲以上高齡胃腸道腫瘤圍手術期處理(附72例臨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腫瘤外科學術年會暨腫瘤外科規(guī)范化診治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9 季巧金;胡銘榮;李杭;王雄;王雪根;何樺波;;70歲以上高齡胃腸道腫瘤圍手術期處理(附72例臨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張曉娟;趙惠鵬;安素坤;李煥研;;螺旋CT薄層掃描及三維后重建技術在胃腸道腫瘤或類腫瘤病變中的應用和特殊意義[A];第十二屆全國臨床醫(yī)學影像學術會議、第四屆東北三省放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黎昌政;我國啟動胃腸道腫瘤患者大隨訪[N];醫(yī)藥經濟報;2007年
2 劉寧春;早期胃腸道腫瘤“不開刀”[N];健康時報;2007年
3 郭小毛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院長 主任醫(yī)師 教授 博士生導師;癌癥,不是“伏地魔”[N];文匯報;2014年
4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李楠;清查2毫米微小癌灶 局部抑瘤降低副反應 新技術“保腸護胃”[N];健康時報;2006年
5 中日友好醫(yī)院中醫(yī)腫瘤科主任醫(yī)師 郝迎旭邋張代釗;“動、靜、節(jié)、律”戰(zhàn)癌癥[N];健康時報;2007年
6 ;主動自查降低結腸癌風險[N];健康報;2006年
7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 楊燕貽;癌腫有信號 自己莫忽視[N];家庭醫(yī)生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才波;IFN-γ信號通路在Apc~(Min/+)小鼠腸道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2 石萌;對Fas信號通路誘導胃腸道腫瘤產生EMT現象的研究及microRNA對其調控機制的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王一;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腸炎惡性轉化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維;Pkhd1基因的缺失對Apc突變小鼠腸道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2 鄧阿君;朊蛋白對APC~(min/+)小鼠腸道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3 王朝;目標導向液體管理對胃腸道腫瘤患者炎性細胞因子和預后的影響[D];華北理工大學;2016年
4 唐玉琦;復方苦參注射液減輕胃腸道腫瘤化療毒副反應的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5年
5 劉奎杰;銅綠假單胞菌制劑輔助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陳嘯風;老年人胃腸道腫瘤患者營養(yǎng)狀況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高昱;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切口感染與手術時間及機體免疫功能之間的關系[D];中南大學;2008年
8 郭文文;洛鉑用于胃腸道腫瘤腹腔灌注治療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D];吉林大學;2011年
9 劉貴峰;中晚期胃腸道腫瘤術中腹腔熱灌注化療的臨床觀察[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10 鄭揚陽;PET和CT對胃腸道腫瘤術后患者腫瘤局部復發(fā)及遠處轉移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472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244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