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GA2:一個潛在預測乳腺癌患者預后的標記物及其分子機理研究
本文選題:HMGA2 切入點:腫瘤進展 出處:《浙江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于首位。隨著診斷和治療方式的進步,目前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已經(jīng)逐年降低。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是治療乳腺癌的新理念;熑允峭砥诨蜣D移性乳腺癌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隨之而來的化療耐藥是導致腫瘤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超過90%的死亡是由于化療耐藥導致的腫瘤復發(fā)或轉移[1]。乳腺癌可分為四個主要的分子亞型:LuminalA,LuminalB,HER2陽性型和三陰性乳腺癌(TNBC)。內分泌治療是Luminal型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HER2靶向治療是那些HER2陽性乳腺癌的有利治療方式。然而,TNBC往往預后較差并且缺乏常規(guī)化療藥物持續(xù)應答[2]。目前國內外學者仍然持續(xù)不斷努力尋找新的有效的可以用來準確預測化療藥物敏感性的標記蛋白。高遷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HMGA2)屬于非組蛋白染色體蛋白,是一種構筑型轉錄因子,其自身缺乏轉錄活性,但是含有三個特殊的AT-hook結構,可與DNA上AT序列富集區(qū)域結合,改變基因的DNA構象,促進或抑制相關靶基因的表達,從而影響胚胎的形成發(fā)育。近年來,HMGA2因其具有廣泛的致癌作用被受到關注。HMGA2可以作為一個轉錄因子調控下游基因的表達,在胚胎發(fā)育或者腫瘤發(fā)生過程中起到維持細胞的未分化狀態(tài)的作用[3-5]。HMGA2被視為一種癌胚蛋白,其在胚胎時期高表達而在正常成熟細胞中不表達,但是在惡性腫瘤中又能高表達,如在胰腺癌[6]、脂肪肉瘤[7]、膀胱癌[8]等癌癥中都能檢測到HMGA2表達且與腫瘤分化程度或者預后相關。HMGA2在結直腸癌中表達增高與腫瘤的遠處轉移及預后不良顯著相關,且HMGA2表達與結直腸癌患者對放療敏感性相關[9]。有學者報道在乳腺癌組織中HMGA2的mRNA水平表達升高并且與低分化病理類型相關[10]。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也可以檢測到HMGA2的mRNA水平升高[11]。但是在乳腺癌中關于HMGA2蛋白水平表達變化與預后的相關研究仍然未見系統(tǒng)的報道。為了進一步了解HMGA2與乳腺癌患者預后之間的關系以及HMGA2與化療藥物敏感性之間的關系,本文第一部分通過檢測乳腺癌樣本的HMGA2的表達,進行相關生存預后分析。第二部分我們進行相關細胞功能學機制研究,將MCF-7及SKBR-3兩種乳腺癌細胞轉染過表達HMGA2后進行相關實驗研究,探索HMGA2在乳腺癌細胞中所產(chǎn)生的致癌作用以及其對化療藥物阿霉素影響的作用機制。第一部分HMGA2表達與乳腺癌患者預后關系的研究目的:通過臨床組織樣本檢測HMGA2表達,分析HMGA2表達與乳腺癌患者預后的關系,HMGA2是否為乳腺癌患者預后的一個獨立預測因素。方法:1.收集乳腺癌樣本:在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及上海生物芯超國家工程中心收集共583例乳腺癌樣本,所有樣本均通過電話隨訪獲得隨訪數(shù)據(jù)資料。2.構建組織芯片3.采用免疫組化染色獲得乳腺癌樣本HMGA2的表達情況。4.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 Statistics 19.0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歸分析,P0.05時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HMGA2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率有50%-65%左右,HMGA2在病理分化程度為G3乳腺癌組織中表達率最高。2.HMGA2表達的乳腺癌患者的預后比不表達HMGA2的乳腺癌的預后明顯差,COX回歸分析顯示HMGA2表達對預后影響的HR為4.24(1.17,15.37)和2.06(1.21,3.49)。結論:1.HMGA2在乳腺癌組織中的表達與腫瘤分化程度相關;2.HMGA2表達與乳腺癌不良預后相關,HMGA2是乳腺癌患者不良預后的獨立預測因素。第二部分HMGA2促進乳腺癌細胞遷移與侵襲,HMGA2促進p53(ser15)磷酸化表達導致阿霉素耐藥目的:在細胞水平上研究HMGA2的致癌作用,探討HMGA2影響化療藥物阿霉素作用效果的機制。方法:通過病毒轉染乳腺癌細胞獲取高表達HMGA2的乳腺癌細胞系。CCK-8試驗檢測HMGA2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能力的影響,Transwell實驗檢測HMGA2對乳腺癌細胞遷移與侵襲能力的影響。阿霉素處理乳腺癌細胞后檢測HMGA2對阿霉素作用效果的影響。結果:1.HMGA2高表達乳腺癌細胞與HMGA2低表達乳腺癌細胞的增殖能力無差異,但是Transwell實驗結果顯示HMGA2高表達乳腺癌細胞更容易穿過Matrigel小室,并且HMGA2高表達乳腺癌細胞的E-cadherin蛋白表達明顯降低。2.阿霉素處理細胞后,HMGA2高表達乳腺癌細胞的增殖能力比HMGA2低表達乳腺癌細胞明顯高;在阿霉素處理24小時后,HMGA2高表達乳腺癌細胞的p53(serl5)表達明顯增高。結論:1.HMGA2通過誘導上皮間質轉化(EMT)促進乳腺癌細胞遷移與侵襲能力。2.HMGA2促進p53(ser-15)磷酸化表達增加乳腺癌細胞對阿霉素耐藥性。
[Abstract]:Breast cancer incidence is the first in women with malignant tumors .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breast cancer has been reduced year by year . Chemotherapy , chemotherapy , radiotherapy , endocrine therapy , targeted therapy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are the main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ncer . Chemotherapy is still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advanced or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 More than 90 % of the death is due to the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caused by chemotherapy resistance . Breast cancer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molecular subtypes : LuminalA , LuminalB , HER2 - positive , and triple - negative breast cancer ( TNBC ) . endocrine therapy is the primary treatment modality for Luminated breast cancer , and HER2 targeting therapy is an advantageous treatment for those HER2 - positive breast cancer . However , TNBC is often poor in prognosis and lacks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drugs for persistent response .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 A2 ) belongs to non - histone chromosomal protein , it is a kind of construct type transcription factor , it is a kind of construct type transcription factor , it lacks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itself , but it has three special AT - hook structure . It can be used a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gene . It can be used a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gene . It can be used a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downstream gene .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level of mRNA levels of HMG - A2 in breast cancer tissues was elevated and associated with low - differentiated pathological types .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 it was also possible to detect an increase in the mRNA level of HMG - A2 .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 The prognosi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R737.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鈣粘素E水平低提示乳腺癌細胞轉移[J];中國腫瘤;2000年08期
2 黃嘯原;用“印度閱兵”形容乳腺癌合適嗎?[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1年02期
3 張嘉慶,王殊,喬新民;乳腺癌的現(xiàn)狀和遠景[J];中華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4 張維彬,汪波,石靈春;中醫(yī)藥在現(xiàn)代乳腺癌治療中的運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02年01期
5 薛志勇;食物與乳腺癌[J];山東食品科技;2002年04期
6 王旬果,王建軍,鄭國華;乳腺癌相關標志物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02年33期
7 陸尚聞;;男人也患乳腺癌[J];環(huán)境;2003年12期
8 ;新技術清晰拍攝早期乳腺癌細胞[J];上海生物醫(yī)學工程;2005年04期
9 田富國;郭向陽;張華一;;乳腺癌診治研究新進展[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5年S1期
10 馬濤,谷俊朝;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乳腺癌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于永利;;抗乳腺癌免疫治療融合蛋白[A];中國免疫學會第四屆學術大會會議議程及論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紅飛;;中醫(yī)治療乳腺癌的策略[A];江西省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3 龐朋沙;伍會健;;乳腺癌治療靶標的研究進展[A];北方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4 陸勁松;邵志敏;吳炅;韓企夏;沈鎮(zhèn)宙;;新型維甲酸抑制乳腺癌細胞的生長及誘導凋亡的機制研究[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5 劉愛國;胡冰;;乳腺癌臨床治療進展[A];安徽省抗癌協(xié)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暨乳腺癌、肺癌專業(yè)委員會成立會議、安徽省腫瘤防治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1年
6 張嘉慶;王殊;喬新民;;乳腺癌的現(xiàn)狀和遠景[A];第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劉清俊;;乳腺癌綜合治療的新進展[A];山西省抗癌協(xié)會第六屆腫瘤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3年
8 邵志敏;;21世紀乳腺癌治療的展望[A];第三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教育論文集[C];2004年
9 陳松旺;張明;;乳腺癌治療的回顧與展望[A];西部地區(qū)腫瘤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10 白霞;傅建新;丁凱陽;王兆鉞;阮長耿;;組織因子途徑抑制物-2在乳腺癌細胞中的表達研究[A];第10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血檢有望揭示乳腺癌治療效果[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2 記者 鄭曉春;乳腺癌細胞擴散基因被找到[N];科技日報;2007年
3 中國軍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中心主任 宋三泰;乳腺癌有了新療法[N];中國婦女報;2002年
4 王艷紅;抑制DNA修補可消滅乳腺癌細胞[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5 詹建;乳腺癌飲食 兩個時期不一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6 辛君;乳腺癌擴散基因“浮出水面”[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7 記者 毛黎;美發(fā)現(xiàn)有效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的分子[N];科技日報;2010年
8 記者 吳春燕 通訊員 王麗霞;乳腺癌治療將有新途徑[N];光明日報;2011年
9 王樂 沈基飛;我科學家發(fā)現(xiàn)導致乳腺癌耐藥的新標志物[N];科技日報;2011年
10 劉霞;一種天然分子能阻止乳腺癌惡化[N];科技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柴紅燕;疾病狀態(tài)下CYP4Z1和4A的生物學行為及其藥物干預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2 李凱;ID(inhibitor of DNA binding)家族蛋白調控乳腺細胞的分化并影響乳腺癌的預后[D];復旦大學;2014年
3 江一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前后基因變異檢測及其功能論證[D];復旦大學;2014年
4 馬邵;酪氨酸去磷酸化增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在乳腺癌治療中靶向性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姚若斯;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7誘導乳腺癌細胞發(fā)生表皮—間質轉換及轉移的作用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6 侯培鋒;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上調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誘發(fā)高致瘤性干細胞樣乳腺癌細胞機制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李麗麗;分泌蛋白SHON調控乳腺癌細胞EMT的分子機制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陳麗艷;PI3K抑制劑聯(lián)合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劑對乳腺癌協(xié)同殺傷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D];延邊大學;2015年
9 樸俊杰;乳腺癌差異基因篩選及PAIP1對其生物學行為的影響[D];延邊大學;2015年
10 汪[?如;染色體6q25.1區(qū)域基因多態(tài)性與乳腺癌遺傳易感性的關聯(lián)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文英;乳腺癌分子亞型的臨床與病理特點[D];鄭州大學;2011年
2 賈曉菲;彩色多普勒超聲與乳腺癌病理及免疫組化指標的相關性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3 靳文;乳腺癌全基因組DNA甲基化修飾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4 吳坤琳;TLR4/MyD88信號通路對乳腺癌侵襲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葛廣哲;樹,
本文編號:1718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71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