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超聲射頻消融術與手術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近期預后
發(fā)布時間:2017-12-19 05:09
本文關鍵詞:對比超聲射頻消融術與手術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近期預后
更多相關文章: 射頻消融術 手術治療 PHC QOL生存質量評分 甲胎蛋白 肝功
【摘要】:背景:原發(fā)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以下簡稱肝癌)惡性程度高,預后差,是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2],全球近半數肝癌發(fā)生在我國,因此肝癌的診斷及治療任務是當今國內醫(yī)務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目前對于治療早期肝癌,手術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療手段,但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大,高齡患者并發(fā)癥相對較多,手術風險高,部分患者對手術具有一定的恐懼,尤其對于腫瘤數目過多、腫瘤位于不可切除的位置、肝儲備不足以耐受手術等情況來說,還需非手術綜合治療。在非手術治療中,射頻消融治療(RFA)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常見的腫瘤熱療方法之一[3]。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對癌癥病人的生存質量、人文關懷、社會綜合效益的研究,也是廣大醫(yī)學工作者的探討的熱點之一[30]。目的:通過探討對比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的肝癌射頻消融術與傳統(tǒng)手術切除肝癌的近期預后及生活質量,評價兩種治療方式出現并發(fā)癥、治療時間、經濟費用及生存質量情況,為臨床治療肝癌提供更優(yōu)化的治療方案以及數據支持。資料與方法:選取天津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yī)院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確診PHC患者109名,其中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組患者51名,年齡38-78歲(平均年齡60±8.7歲),共計79個病灶,病灶大小3.2±1.5 cm(5cm-1.4cm),手術治療組患者58名,年齡40歲-69歲(平均年齡49±7.8歲),總共72個病灶。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彩色超聲多普勒、增強CT檢查或增強MRI檢查,檢查AFP、肝功等系列實驗室檢查,術后病理均確診為PHC。射頻消融設備采用美國產RITA1500型射頻治療儀和15G的多電極射頻針,內套針設置7-9根細針電極,配有多個電極導線,主機能量150W,發(fā)生器頻率為460k Hz。GE vivid7彩色超聲診斷儀引導穿刺,選用凸陣探頭頻率3.5MHz。射頻消融前確定進針點、進針角度以及布針方案;盡量選擇先經過部分正常肝臟,再進入腫瘤。選擇肋間進針,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應點準確定位,避免反復多次穿刺,導致腫瘤種植、損傷鄰近組織(包括血管、肝內膽管)或腫瘤破裂出血等意外發(fā)生;一般情況下,應先消融較深部位的腫瘤,再消融較淺部位的腫瘤,逐點進行。為確保消融治療的效果,治療結束前進行再次使用超聲全面掃描肝臟,消融范圍應該力求達到0.5cm的安全邊界,并排除出現腫瘤破裂、出血、(血)氣胸等并發(fā)癥的可能;一針多點的重疊消融方式可以保證消融范圍和減少漏空的發(fā)生;撥針時必須進行針道消融,防止術后發(fā)生出血和腫瘤沿針道種植等并發(fā)癥。手術切除者行局部根治性肝切除:術中常規(guī)間歇肝門阻斷,嚴格控制門脈阻斷時間10-15分鐘/次,一次未能切除肝組織,開放肝門血供,5分鐘后行二次切除,切除時采用指捏加鉗夾法或者超聲刀、ligasure方式斷肝,肝內血管及膽管要逐一結扎,大血管雙重結扎,近下腔靜脈時不可過分牽拉,以免損傷肝后靜脈和下腔靜脈,斷肝面采用被褥式縫合,高頻電力或氬氣刀的燒灼、化學黏合劑封閉斷面以減少出血。結果:1.射頻消融組患者術后至出院前出現并發(fā)癥的患者數量少于手術治療組P值0.05(P=0.04),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術后第3日生存質量QOL評分指數顯示RFA組高于手術組,P值0.05(P=0.03),其差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3.患者術后第3日及第2月手術組與RFA組生化檢查(肝功)顯示術后第三日肝功能檢查RFA組改善的比例較手術組高P值0.05(P=0.03),其差值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第2個月復查肝功顯示RFA與手術組總的改善率方面無明顯差別P值0.05(P=0.32),其差值無統(tǒng)計學意義;4.手術組與RFA組患者采用WHO實體瘤客觀療效評定標準的總緩解率方面比較無明顯差別P值0.05(P=0.41),無統(tǒng)計學意義;5.患者術后第3日及第2個月復查患者彩超、CT、MRI比較患者影像學改善方面手術組與RFA組無明顯差別,(分別為P=0.91,P=0.86,均P值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1.RFA治療直徑小于5cm的PHC具有同手術治療相同的效果,尤其是直徑3cm的PHC,RFA具有更獨特的優(yōu)勢;2.RFA治療直徑5cm的PHC近期生存質量優(yōu)于手術治療,具有痛苦少、費用低、效果好的特點,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臨床價值來說可以作為臨床治療病變直徑5cm的PHC的首選治療方式。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5.7
【引證文獻】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楊永平;王春平;;原發(fā)性肝癌非手術治療的現狀和進展[A];全國第2屆中西醫(yī)結合傳染病學術會議暨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1屆傳染病協(xié)作組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本文編號:13069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3069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