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效果觀察
本文關鍵詞:尿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效果觀察
【摘要】:背景與目的嬰幼兒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發(fā)生率高達5-10%[1]。通常出生后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快速增長期、穩(wěn)定期及自發(fā)消退期。雖然大多數(shù)瘤體會自然消退,但仍可留下疤痕、纖維-脂肪組織殘留或毛細血管擴張。會陰部的血管瘤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血管瘤,因生理位置的特殊性,局部易受到汗浸及摩擦,加之患兒家屬護理不當,易形成潰爛且愈合較慢,在臨床上發(fā)生率高,且治療較難。因此找到一種能夠加快會陰部血管瘤治愈的方案顯得尤其重要。目前臨床上治療IH的方法多樣,無統(tǒng)一的方法治療所有類型的嬰幼兒血管瘤。臨床上對于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有局部硬化劑注射如尿素,口服藥物如普萘洛爾。自2008年Leaute-Labreze等首次報道普萘洛爾(propranolol)可用于治療嬰幼兒血管瘤以來[3],世界各地陸續(xù)報道了其在治療IH的有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普萘洛爾已經(jīng)成為治療IH的一線藥物,尤其對于難治性嬰幼兒血管瘤,有特殊的療效。然而普萘洛爾的不良反應多且療程長,早期停止治療可能導致血管瘤的反彈性生長,因此縮短服用普萘洛爾療程,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減輕患兒的痛苦顯得相當重要。尿素(urea)硬化治療是臨床上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尿素療法屬于硬化療法的一種,已有幾十年的使用史,臨床效果確切,不良反應少,發(fā)生率低,與其他治療血管瘤的硬化劑不同,尿素是人體的相容性物質,最大優(yōu)點是對人體無明顯的毒、副作用且在體內無蓄積,可長期使用,其性質溫和,局部不發(fā)生壞死,可不留瘢痕,符合美容要求[4,5],。本研究主要對比探討口服普萘洛爾、尿素硬化注射及兩者聯(lián)合治療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效果,目的是為會陰部ih提供一種較為可靠的治療方法,從而減少患兒痛苦,增加美觀性,滿足臨床需求。材料與方法選取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就診于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血管瘤科的患兒90例,且均已診斷明確為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將其隨機分為3組,a組30例,局部注射尿素;b組30例,口服普萘洛爾;c組30例,口服普萘洛爾聯(lián)合尿素硬化注射治療。隨訪12個月,每8周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測量瘤體的上下徑線、左右經(jīng)線、前后徑線,記錄并判定瘤體的治愈情況。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分析。采用多組資料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三組患兒瘤體治愈情況比較第8周時,b、c組治愈率均顯著高于a組;第16周時,c組治愈率顯著高于a、b組;第24周時,c組治愈率顯著高于b組;第32周時,比較三組的治愈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第40周時,c組治愈率顯著高于b組。第48周時,c組治愈率顯著高于b組。結論1.在治療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方面,口服普萘洛爾及尿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起效較單獨尿素硬化注射更為迅速。2.16周后,尿素硬化注射與口服普萘洛爾治愈率相當。3.尿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較單獨口服普萘洛爾及單獨尿素硬化注射更為有效,可以縮短普萘洛爾的用藥時間,加快瘤體治愈。
【關鍵詞】:嬰幼兒血管瘤 尿素 普萘洛爾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37.2
【目錄】: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中英文縮略詞表11-12
- 前言12-15
- 材料與方法15-19
- 1 材料15
- 1.1 主要實驗藥品及試劑15
- 1.2 主要儀器15
- 2 病例選擇及分組15-16
- 2.1 樣本含量的估計15
- 2.2 病例選擇15-16
- 3 治療方法及實驗流程16-18
- 3.1 治療前檢查及準備事項16-17
- 3.2 治療方法17
- 3.3 停止治療指征及療效判定17-18
- 4 觀察指標18
- 5 質量控制18-19
- 6 統(tǒng)計學方法19
- 結果19-22
- 討論22-25
- 結論25-26
- 參考文獻26-28
- 綜述部分 嬰幼兒血管瘤28-48
- 參考文獻42-48
- 個人簡歷及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48-49
- 致謝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艷杰 ,李雯 ,梁劍虹 ,田娜 ,呂炳鑫 ,楊洪濤 ,李明山;嬰幼兒血管瘤及其手術治療(附76例報告)[J];青海醫(yī)藥雜志;2001年11期
2 曾祥輝,趙福運,張建國,張震康,俞光巖,何冬梅;嬰幼兒血管瘤49例的診斷與處理[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5年03期
3 袁斯明;姜會慶;歐陽天祥;邢新;;嬰幼兒血管瘤病理結構變化與臨床演變過程的聯(lián)系[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6年05期
4 唐鴻珊;朱一元;;嬰幼兒血管瘤及其治療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年01期
5 ;嬰幼兒血管瘤:與低體重幼兒出生率升高有關的健康問題[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9年02期
6 ;不尋常的良性嬰幼兒血管瘤[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9年03期
7 陳曉東;林曉曦;;嬰幼兒血管瘤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2010年03期
8 李小珠;;嬰幼兒血管瘤的健康教育[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年26期
9 鄭家偉;;嬰幼兒血管瘤“等待觀察”的治療策略應予改變[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年02期
10 黃巧玲;馮曉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祥輝;趙福運;何冬梅;;49例嬰幼兒血管瘤的診斷與處理[A];2004'全國口腔頜面部脈管性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趙東華;楊楠芳;;尿素注射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護理體會[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全國神經(jīng)內、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黃巧玲;馮曉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歐陽天祥;陳惠平;虞杰;肖燕;林軍;;嬰幼兒血管瘤的注射治療方法選擇[A];第四屆華東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學術會議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5 陳剛;趙怡芳;;自噬在內皮細胞缺氧應激及嬰幼兒血管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雙向作用[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口腔醫(yī)學學術會議(2012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李玉蘭;安秀杰;;液氮冷凍治療嬰幼兒血管瘤140例[A];首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7 王緒凱;陳亞飛;;不同時期嬰幼兒血管瘤的病理變化及超微結構變化[A];2002全國口腔頜面部血管瘤治療與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2年
8 馬剛;林曉曦;金云波;李偉;王維;胡曉潔;許志成;楊川;;嬰幼兒血管瘤內皮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A];第四屆華東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學術會議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袁斯明;陳榮亮;王修坤;陳海妮;沈衛(wèi)民;周曉軍;;嬰幼兒血管瘤中血管周圍祖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其體外和體內分化實驗[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金云波;林曉曦;葉肖肖;陳輝;馬剛;江成鴻;陳達;陳曉東;胡曉潔;;普萘洛爾作為嚴重嬰幼兒血管瘤一線治療的前瞻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整形外科學分會第十一次全國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醫(yī)學美容專業(yè)委員會全國會議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向齊;嬰幼兒血管瘤要早治[N];大眾衛(wèi)生報;2007年
2 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小兒外科 湯紹濤 李帥 陽歷 整理 涂曉晨;治療嬰幼兒血管瘤不一定手術[N];健康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尚濱;HIF-VEGF-Notch通路相關因子在嬰幼兒血管瘤組織中的表達和意義[D];山東大學;2015年
2 常雷;嬰幼兒血管瘤停用普萘洛爾后復發(fā)機制的初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3 袁斯明;嬰幼兒血管瘤病理演變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4 彭強;嬰幼兒血管瘤的發(fā)病機制及γ-干擾素治療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5 蔡育;同種異體移植炎癥因子1在嬰幼兒血管瘤中表達及作用機制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吉毅;β腎上腺素受體信號通路對嬰幼兒血管瘤內皮細胞增殖與凋亡的調控作用[D];復旦大學;2013年
7 廖洪躍;Fas配體誘導嬰幼兒血管瘤內皮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8 徐建國;嬰幼兒血管瘤病程相關microRNAs的篩選和作用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9 徐廣琪;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臨床觀察及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0 劉超;beta腎上腺素受體在嬰幼兒血管瘤發(fā)病中的作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巧玲;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王立冬;口服普萘洛爾對比激素治療嬰幼兒血管瘤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李書波;三類藥物聯(lián)合注射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療效研究[D];山東大學;2016年
4 董建勇;口服普萘洛爾治療頭頸部嬰幼兒血管瘤臨床療效的評價[D];山東大學;2016年
5 李淼淼;尿素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會陰部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效果觀察[D];鄭州大學;2016年
6 吳凡;普萘洛爾治療嬰幼兒血管瘤的臨床療效和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影響的評估[D];山東大學;2016年
7 陳增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2及其受體在嬰幼兒血管瘤中的表達及意義[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陳巖青;巨噬細胞在嬰幼兒血管瘤中分布及表型變化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孫羽;嬰幼兒血管瘤治療方法的研究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趙哲媛;嬰幼兒血管瘤組織中β2受體的表達分布及意義[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209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lx/1020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