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豐隆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膽固醇逆轉運通路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電針豐隆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膽固醇逆轉運通路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電針 豐隆穴 高脂血癥 巨噬細胞(MΦ) 膽固醇逆轉運
【摘要】:目的 高脂血癥是指機體內脂肪代謝或轉運異常所致。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研究均表明,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近幾年非藥物療法治療高脂血癥受到重視,尤其是臨床應用針刺療法治療高脂血癥,有了較大的進展,療效也較為顯著,顯示出獨特的優(yōu)勢。本實驗旨在以高脂血癥大鼠模型為研究對象,以膽固醇逆轉運通路為切入點,觀察各組大鼠血脂水平、血液流變學、巨噬細胞炎癥因子、肝臟和主動脈弓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及ABCA1、SR-BI、PPAR Y、IGF-1的基因、蛋白表達,探討電針豐隆穴對膽固醇逆轉運通路的影響以及防治高脂血癥的作用機制。 方法 選取成年雄性大鼠40只,適應性喂養(yǎng)1周后,將實驗大鼠隨機分空白對照組、模型+普通飼料組、模型+高脂飼料電針組、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這4組,每組10只。治療結束后,將各組大鼠經頸動脈取血,測定血脂(TC、TG、HDL-C、LDL-C)含量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相對指數(shù)、全血低切相對指數(shù)、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然后分離各組大鼠腹腔巨噬細胞,加熒光標記的炎癥因子分子抗體后應用流式細胞儀檢測ICAM-1、MCP-1、TNF-α、IL-6的含量。用HE染色法,在光鏡下觀察各組大鼠肝臟組織和主動脈弓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情況。檢測肝臟組織ABCA1、 SR-BI、PPARγ、IGF-1的基因(mRNA)表達影響和蛋白含量。 結果 ①與空白對照組相比較,其余三組血清TC值均顯著上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模型+普通飼料組和模型+高脂飼料電針組與空白對照組比較血清LDL-C值顯著上升,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而HDL-C值明顯下降,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與模型+普通飼料組相比較,模型+高脂飼料電針組和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血清TC、LDL-C值均顯著降低,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②除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外,其余各組大鼠血液流變學(全血高切相對指數(shù)、全血低切相對指數(shù)、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均有所增加,具有顯著型差異(P0.05,或P0.01);與模型+普通飼料組比較,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大鼠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均有明顯下降,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③除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組外,其余各組大鼠腹腔巨噬細胞內ICAM-1、 MCP-1、TNF-a、IL-6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升高(P0.01,P0.05)。與模型+普通飼料組比較,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的IL-6有明顯減少(P0.05), ICAM-1、MCP-1、TNF-a均顯著減少,兩組比較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④模型+普通飼料組大鼠肝臟組織可見中度到重度彌漫性脂肪變性,肝臟組織已經出現(xiàn)損害,有脂肪沉積情況。主動脈弓動脈管壁厚薄不均,內膜增厚和脂質沉著,主動脈內皮細胞嚴重破壞,內膜不連續(xù),大量的泡沫細胞沉積于內膜下層,可見病變脂紋脂斑。而高脂造模成功后給予針刺治療同時分別加高脂飼料、普通始料喂養(yǎng)的兩組情況有不同程度改善,肝臟組織病變程度有所減輕,肝細胞結構部分修復,脂肪沉積減輕,主動脈弓組織血管壁結構有所修復清晰,內皮下脂質及炎性細胞浸潤減少,中膜彈力膜有所修復。⑤與空白對照組比較,除了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外,其余兩組ABCA1、SR-BI、PPARγ均有顯著降低(P0.01),IGF-1有顯著升高(P0.01);與模型+普通飼料組比較,模型+高脂飼料電針組只有SR-BI和IGF-1這兩個數(shù)值有差異性(P0.05),而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的ABCA1、SR-BI、PPARγ均有顯著降低(P0.01), IGF-1有顯著升高(P0.01);與模型+高脂飼料電針組比較,模型+普通飼料電針組的ABCA1、SR-BI、PPAR γ、IGF-1均有顯著差異性(P0.05,P0.01)。 結論 電針豐隆穴能降低高脂血癥大鼠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改善高脂狀態(tài)下血液濃、黏、聚、凝的高危險狀態(tài),減少大鼠巨噬細胞內炎癥因子ICAM、MCP-1、TNF-a、IL-6的含量,改善大鼠肝臟及主動脈弓形態(tài)學變化,有效抑制脂肪變性的發(fā)生程度,清除脂肪細胞,保護血管內皮,減少脂質沉積,對于動脈硬化早期的血管壁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電針豐隆穴通過提高膽固醇逆轉運通路兩個重要功能蛋白ABCA1、SR-BI的表達,加速脂質代謝,達到治療高脂血癥的目的。
【關鍵詞】:電針 豐隆穴 高脂血癥 巨噬細胞(MΦ) 膽固醇逆轉運
【學位授予單位】: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245.97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1
- ~.略詞表11-13
- 前言13-15
- 實驗一 電針豐隆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的調脂作用15-28
- 摘要15-16
- 實驗材料與方法16-17
- 結果17-19
- 討論19-25
- 參考文獻25-28
- 實驗二 電針豐隆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的血液流變學影響28-35
- 摘要28
- 實驗材料與方法28-30
- 結果30-31
- 討論31-34
- 參考文獻34-35
- 實驗三 電針豐隆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巨噬細胞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35-48
- 摘要35
- 實驗材料與方法35-38
- 結果38-39
- 討論39-42
- 參考文獻42-48
- 實驗四 電針豐隆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的肝臟及主動脈弓組織形態(tài)學影響48-60
- 摘要48-49
- 實驗材料與方法49-51
- 實驗結果51-55
- 討論55-58
- 參考文獻58-60
- 實驗五 電針對高脂血癥模型大鼠肝臟組織ABCA1、SR-BI、PPARr、IGF-1的基因表達和蛋白含量的影響60-72
- 摘要60-61
- 實驗材料與方法61-64
- 結果64-66
- 討論66-69
- 參考目錄69-72
- 討論72-120
- 一、現(xiàn)代醫(yī)學對高脂血癥的認識72-80
- 二、中醫(yī)學對高脂血癥的認識80-84
- 三、豐隆穴治療高脂血癥的取穴依據(jù)84-87
- 四、“痰瘀相關”學說理論87-89
- 五、巨噬細胞炎癥因子與高脂血癥的關系89-103
- 六、膽固醇逆轉運通路與高脂血癥之間的關系103-113
- 參考文獻113-120
- 結語120-121
- 博士研究生期間發(fā)表論文121-122
- 文獻綜述122-135
- 參考文獻131-135
- 致謝13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肖偉;李飛;;針藥并用對高脂血癥患者血脂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年01期
2 龔一萍;高脂血癥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探討[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3 呂建敏,應華忠,徐孝平,王德軍,周為民,王輝;高脂血癥動物模型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4 巫祖強;劉吉昌;粟漩;;針刺配合燈盞細辛治療頸動脈斑塊的臨床研究[J];光明中醫(yī);2008年03期
5 秦永新,陳佰義;IGF-1及IGFBPs對成纖維細胞糖代謝及其功能的影響[J];國外醫(yī)學.呼吸系統(tǒng)分冊;2005年05期
6 羅丹;ATP結合框轉運子A1的結構、功能及調控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3年05期
7 成其迅 ,趙勇;IL-6在癌性惡病質中的作用可能是因其降低小鼠脂肪組織和3T3-L脂肪細胞中的脂蛋白脂酶活性〔英〕/And-[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1993年05期
8 喬淑章,陳莉,康文巧,劉立萍;半導體激光穴位照射治療高脂血癥60例[J];河北中醫(yī);2005年03期
9 蔡輝;袁愛紅;;針刺對高脂血癥大鼠血脂及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髓過氧化物酶活力的影響[J];河北中醫(yī);2010年09期
10 方永奇;黃可兒;李小兵;;痰證的血液循環(huán)特征初探[J];湖北中醫(yī)雜志;1992年06期
,本文編號:9235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92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