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即時療效”法配合康復健康指導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與觀察
本文關鍵詞:針灸“即時療效”法配合康復健康指導在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與觀察
【摘要】:目的運用針灸"即時療效"法配合康復健康指導,達到短時間內產生療效的良好效應。即在進針后10~20 min內即可出現讓病人或家屬認同的患肢功能好轉。方法對98例腦卒中患者實施針灸"即時療效"法并輔以相應的康復指導及健康教育。即針灸前循經絡按摩一次,針剌相關穴位10~15 min后讓病人活動患側肢體,找出肢體功能好轉的動作并告訴病人及家人,讓他們確定這個進步。每天1次,連續(xù)7天,以后每周三次,連續(xù)4~5周。結果經治療的98例中,出現針灸"即時療效"的90例。全部痊愈病例均是在發(fā)病后15 d內開始進行針灸治療的。有效病例最早是在發(fā)病后十幾天,最晚10年的病例。結論在發(fā)病后15 d內開始進行針灸"即時療效"法并輔以相應的康復指導及健康教育,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出現運動功能的恢復,給患者增加康復的信心。
【作者單位】: 海南省三亞市中醫(yī)醫(yī)院;海南南衛(wèi)生學院;
【關鍵詞】: 腦卒中 針灸“即時療效” 運動功能康復
【分類號】:R246.6;R743.3
【正文快照】: 患者在出現腦卒中經搶救其生命體征穩(wěn)定意識清楚后即進入康復階段。此時病人最關心的問題是功能障礙的肢體得到康復。針灸“即時療效”法是針對病人的問題而設計的。與以往文獻所報道的康復思路不同的是,本方法特別注意到病人在接受針灸治療后其功能障礙的肢體療效出現的時間,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慧萍,陳珍弘;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及健康指導[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0年11期
2 張龍生;王新燕;竇金娟;楊賀;李慶彬;孫靜;;北京市通州區(qū)腦卒中患者二級預防現狀調查分析[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07年05期
3 盧海;劉仁學;劉光華;鐘晨;肖晟;;石氏中風單元療法治療腦卒中急性期康復的臨床觀察[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6年06期
4 王悠炯;劉雋;熊燕媚;;對腦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中醫(yī)康復護理知識宣教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年22期
5 王翠萍;;首發(fā)腦卒中32例中醫(yī)護理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1年10期
6 張大旭,張婭婕,董春哲,張博,王丹;針灸治療腦卒中患者頑固性呃逆165例[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4年03期
7 方芳;張勇;;滋水清肝飲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8 陳立典;林秀瑤;陶靜;;腦卒中中醫(yī)康復單元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7年11期
9 張義方;張波;黃正國;;腦卒中患者早期運用高壓氧結合針灸、推拿治療臨床效果觀察[J];西南軍醫(yī);2008年01期
10 金妹;傅建明;楊葉珠;顧旭東;金敏敏;朱美紅;;頭針療法結合認知干預治療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42例[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財德;陳立典;陶靜;楊珊莉;韓平;;針刺結合作業(yè)療法對社區(qū)腦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礙的影響[A];第十二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22分會場——“中醫(yī)藥在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張云云;陳曦;燕飛;張海梅;鐘秩;;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中醫(yī)體質特點[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滕進忠;;頭針結合運動療法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療效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邢艷麗;唐強;魏鐵花;;利用腦卒中殘損評價表評定頭針結合促進技術對腦梗死患者療效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管華盈;;腦卒中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推拿點穴促通治療體會[A];第五次全國創(chuàng)傷康復暨第七次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高永華;王瑜;孫濤;高迎梅;;頭針、體針及物理因子治療腦卒中療效觀察[A];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第十五屆全國針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王偉;傅建明;顧旭東;姚云海;金敏敏;李巖;;頭皮針刺結合認知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十三屆全國腦血管病康復學術會議會議指南[C];2010年
8 王偉;傅建明;金敏敏;;頭皮針刺結合認知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觀察[A];2011年浙江省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學術年會暨康復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9 劉金喜;穆俊林;李恒芬;毛向瑩;;烏靈膠囊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緒及認知功能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精神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黃飛龍;王惠芳;;腹針療法對腦卒中患者的康復作用觀察[A];繼往開來 與時俱進——2003年康復醫(yī)學發(fā)展論壇暨慶祝中國康復醫(yī)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雷興禾;三仁農民家門口有“健康學!盵N];麗水日報;2006年
2 記者 劉明云;多數單位重視復查工作[N];福州日報;2006年
3 記者 項錚;專家建議建立腫瘤科普教育基地[N];科技日報;2006年
4 北京五洲女子醫(yī)院總經理 黃金雄;倡導全新醫(yī)療模式[N];光明日報;2006年
5 程莉;健康教育增進醫(yī)患溝通[N];光明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米娜;理念有差別 打法不一樣[N];黑龍江日報;2006年
7 ;開辟新思路 攻克銀屑。ㄅFぐ_)[N];工人日報;2000年
8 梁震宇;發(fā)揮社區(qū)醫(yī)療服務七優(yōu)勢[N];健康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向未來;讓農民不再為看不起病發(fā)愁[N];巴中日報;2006年
10 兵團衛(wèi)生局;為建設新型團場提供醫(yī)療衛(wèi)生保障[N];兵團日報(漢);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云霜;基于五臟應時發(fā)病基礎的氣溫驟變誘發(fā)腦卒中機制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李偉峰;急性缺血中風陰類證綜合治療方案療效確認和安全性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3 曾慶云;中、西醫(yī)綜合康復方案對缺血性腦卒中早期偏癱的影響的對比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4 李俊哲;芎冰噴霧劑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實驗與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邵衛(wèi);缺血性腦卒中痰瘀阻絡證和肝風上擾證的生物學基礎的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8年
6 賈超;靳三針療法治療腦梗塞偏癱的規(guī)范化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7 闞保紅;基于腦梗死中醫(yī)全程適時干預方案的實施過程評價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8 扎娃;缺血性中風急性期大小動脈病變的證候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王志飛;“心應夏”理論及其受體調控機制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招遠祺;基于急性缺血中風臨床路徑組織化卒中管理的構建與實踐[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磊;偏癱康復丸治療缺血性腦卒中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宋長紅;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指導的護理措施對腦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鐘原;耳穴貼壓預防腦卒中患者便秘的臨床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4 嚴容;腦卒中急性期辨證分型及病情輕重與血脂、血鈣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5 王澤;于氏頭針對腦卒中危險因素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6 劉波;針刺結合康復訓練對急性期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及活動能力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7 高燕玲;巨刺法結合康復訓練治療軟癱期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研究[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8 許倩倩;腦卒中的中醫(yī)辨證分型與MTHFR多態(tài)性相關性研究[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陳晶;脊穴點段針刺療法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10 何妍婷;家庭病床腦卒中患者的中西醫(yī)康復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920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920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