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
【學位單位】: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737.9
【部分圖文】:
發(fā)患者多行手術治療,隨后配合放療和化療。具體見表4。??西醫(yī)組和中西醫(yī)結合組平均DFS分別為19.571±4.147個月和19.038±2.428個月,??中位DFS均為15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820)。具體見表5和圖1。???表4兩組患者復發(fā)轉移情況(單位:例)???中西醫(yī)??西醫(yī)組?合計??結合組??項目?????P??例?例?例???數(shù)數(shù)數(shù)??首次轉移??內臟?M?13?46.43%?15?28.85%?28?35.00%?0.116??部位??非內臟?M?15?53.57%?37?71.15%?52?65.00%??總計?28?52?80??1?21?75.00%?41?78.85%?62?77.50%??2?4?14.29%?8?15.38%?12?15.00%??首次轉移??3?2?7.14%?3?5.77%?5?6.25%?0.466??部位數(shù)目??4?1?3.57%?0?0.00%?1?1.25%??總計?28?52?80??一線治療?化療?11?39.29%?22?42.31%?33?41.25%?0.083??手術+化療?5?17.8
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結果,并繪制生存曲線,分析結果顯示中西醫(yī)結合組患者??OS明顯優(yōu)于西醫(yī)組(71.165±11.048個月vs41.484±8.021個月),中位生存期分別為??49個月和27個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7)。具體見表6和圖2。??表6兩組TNBC患者復發(fā)轉移后OS比較(單位:月)??均值a?中位數(shù)??組別?估計?標準誤?95%置信區(qū)間?估計?標準誤?95%置信區(qū)間?P??下限?上限?下限?上限??西醫(yī)組?41.484?8.021?25.762?57.205?27.000?3.023?21.074?32.926??中西醫(yī)??71.165?11.048?49.511?92.818?49.000?9.041?31.279?66.721?0.027??結合組??總計?55.631?7.440?41.048?70.214?41.000?10.469?20.481?61.519??a.如果估計值已刪失,那么它將限制為最長的生存時間。??1〇〇TL??vv?西醫(yī)組??80-?IX??L?中西醫(yī)結合組???6〇-?W?p??CO?\?1???〇?40-? ̄ ̄I??20-????0?*?I?I?I?i*?^?u??0?24?48?72?96?120?144??months??圖2兩組患者復發(fā)轉移后OS生存曲線??36??
統(tǒng)計結果如下,中西醫(yī)結合組平均PFS為37.761±6.364個月,中位PFS為19個月,??較西醫(yī)組平均PFS?25.380±5.885個月及中位PFS?11個月均有所延長,但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〇.082)。具體見表7和圖3。??表7兩組患者PFS比較(單位:月)??均值a?中位數(shù)??組別?估計?標準誤?95%置信區(qū)間?估計?標準誤?95%置信區(qū)間?P??下限?上限?下限?上限??西醫(yī)組?25.380?5.885?13.846?36.914?11.000?2.018?7.045?14.955??中西醫(yī)??37.761?6.364?25.288?50.234?19.000?3.652?11.842?26.158?0.082??結合組??總計?32.001?4.344?23.486?40.516?17.000?2.466?12.167?21.833??a.如果估計值已刪失,那么它將限制為最長的生存時間。??10〇1??\?一?西醫(yī)組??8〇-?K??IV?中西醫(yī)結合組??g?6〇-?\\??W?p=0.082??-4〇-?\??20-?1?,??〇1,,,,??0?12?24?36?48?60?72?84?96??months??圖3兩組TNBC患者PFS生存曲線??3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孔學;賈英杰;劉宏根;;中藥聯(lián)合雙磷酸鹽治療乳腺癌骨轉移的研究進展[J];名醫(yī);2018年05期
2 畢迎惠;宮帥;陳偉;;晚期乳腺癌骨轉移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生存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8年11期
3 聶曉;王峻;甄俊平;;乳腺癌骨轉移影像學檢查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6年12期
4 吳玲;王佳;吳英;夏添松;;乳腺癌骨轉移過程中的分子機制[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7年01期
5 賀丹;付波;王敏;;乳腺癌骨轉移患者放療后的預后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7年04期
6 岳偉;葉麗紅;;滋腎壯骨法治療乳腺癌骨轉移[J];吉林中醫(yī)藥;2017年05期
7 王坤英;;血脂水平與乳腺癌骨轉移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年07期
8 趙春明;翟嵩超;楊鶴;;血清腫瘤標志物預測乳腺癌骨轉移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年18期
9 黃海福;;獨活寄生湯對乳腺癌骨轉移患者骨相關事件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7年09期
10 羅興訓;張燕;朱軍;陳琴華;;中藥治療乳腺癌骨轉移的機制研究進展[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年2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文郁;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乳腺癌患者肝轉移率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8年
2 陳州華;黃芩苷抑制三陰性乳腺癌侵襲和上皮間質轉化的作用及相關機理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3 閆旭;FLI-1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學功能及分子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4 楊亮;乳腺癌組織中E鈣粘附蛋白表達及CDH1基因調控機制的初步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8年
5 譚叢叢;FOXF2調控乳腺癌骨轉移的作用和機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余峰;Girdin蛋白在乳腺癌進展過程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7年
7 張慧;膜相關膠原ⅩⅢ通過增強癌細胞侵襲和干細胞樣特性促進乳腺癌轉移[D];吉林大學;2018年
8 柯賢柱;ASP8和葉酸雙重修飾的阿霉素脂質體靶向治療乳腺癌骨轉移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yī)大學;2018年
9 岳智穎;RSPO2/RANKL-LGR4信號通路通過建立轉移前微環(huán)境來調控乳腺癌骨轉移[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10 邵向群;徐荷芬教授辨治乳腺癌的臨床經(jīng)驗及學術思想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白東媛;中藥治療HR陰性乳腺癌生存情況觀察及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
2 陳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9年
3 王賢彬;補腎活血湯對裸鼠乳腺癌骨轉移模型和Jagged_1/Notch及TGF-β通路蛋白的干預研究[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4 楊琴;乳腺癌并發(fā)抑郁癥動物模型的建立與中藥干預[D];湖南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5 葉麗君;新發(fā)乳腺癌骨轉移的生物學因素分析[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8年
6 朱建華;pH響應型納米遞藥系統(tǒng)的構建及其抗乳腺癌骨轉移研究[D];蚌埠醫(yī)學院;2018年
7 李佳;乳腺癌骨轉移中醫(yī)證型分布規(guī)律及其相關性研究[D];河南中醫(yī)藥大學;2018年
8 房蒙;MFAP5在乳腺癌骨轉移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8年
9 吉應征;Kisspeptin-10在乳腺癌骨轉移和骨破壞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8年
10 林健;多巴胺受體亞型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檢測[D];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534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285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