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口腔念珠菌病療效觀察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oral candidias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eight patients with oral candidia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n = 58) and control group (n = 50).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symptom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relapse rate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dry mouth, mucous membrane burning sensation, upset and anorexia were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the dry mouth, mucosal viscosity and upset. The effective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94.8% and 7.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78.0% and 25.7m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oral mucosal disease with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crease the effective rate 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口腔科;
【分類號】:R781.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呂小迅,周玉珍,方丹云,呂華沖;黃芩黃精等四種中藥抗真菌實驗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1995年01期
2 金惠;趙英博;江維;劉焱文;;茯苓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湖北中醫(yī)雜志;2008年04期
3 江濤,曹煜,趙秀華,夏明靜;22種中草藥有效成分抗真菌研究及新劑型應用[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9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小迅,,周玉珍,呂華沖,馬耀榮,袁敏玲;黃芩、黃精抗真菌作用活性部位實驗研究[J];廣東藥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2 楊柳依;曹煜;凌淑清;李淑芳;;復方丁香酚霜治療黃褐斑療效觀察(附60例報告)[J];貴州醫(yī)藥;2009年11期
3 林恢;李芹;張娟娟;;中藥聯合血漿置換治療慢性重型肝炎臨床觀察[J];傳染病信息;2009年05期
4 蔡德海;王奕飛;查斯娜;;中草藥抗真菌研究十年回顧[J];河北醫(yī)學;2006年01期
5 崔立勛;;中藥抗真菌作用的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2008年03期
6 孔曉華;周玲芝;;中藥虎杖的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導報;2009年05期
7 黃韻詩;;抗真菌藥物的研究概況[J];中醫(yī)藥導報;2009年07期
8 王世強;郭靜;李廣志;;中醫(yī)藥診治肺真菌病概況[J];河南中醫(yī);2008年02期
9 陳文慧;曹煜;楊占南;;珊瑚姜中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分析[J];華西藥學雜志;2008年06期
10 楊國晶,朱慧明,洪英杰,陳歆,張學誠,李秋波;復方苦槿霜抗真菌作用的實驗研究[J];激光雜志;200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阿英;左麗;楊燕;;440種貴州中草藥的體外抗真菌作用[A];生命科學與微生物專輯[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謝娟;基于數理統計的老年期癡呆方組方配伍規(guī)律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2 宋旦哥;基于不同來源的黃芩物質基礎與其藥效學相關性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閉興明;麝香草酚抗真菌活性及麝香草酚對釀酒酵母表達譜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4 劉玉明;藍桉果實化學成分及質量控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賀;銀屑康顆粒工藝、質量標準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王邵林;金黃片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3 吉紅霞;清熱利濕法(炎清舒洗劑)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駸嵯伦⒆C)的臨床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4 高燕;苓桂術甘湯加味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的療效觀察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5 陳宇;桉葉揮發(fā)油制劑開發(fā)及其抗慢性支氣管炎的藥效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6 劉秀紅;黃芩苷、黃芩苷鋅對假絲酵母菌的抗菌活性及對磷脂酶影響的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09年
7 徐光勇;甲癬洗劑治療全甲營養(yǎng)不良型甲真菌病的實驗研究及臨床觀察[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8 馬群英;健脾化痰法對培養(yǎng)前脂肪細胞分泌功能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林飛;何首烏配伍茯苓解毒機理的研究[D];陜西中醫(yī)學院;2009年
10 連珊珊;安坤膠囊治療宮環(huán)出血(陰虛血熱型)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宏新;博曉真;楊勇;閆曉紅;;硒協同茯苓多糖抗小鼠白血病的實驗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06年02期
2 王強;陳曦;;桂枝茯苓丸臨床應用概況[J];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茯苓的抗炎作用與新的三萜衍生物的結構[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8年03期
4 曹煜;張士英;朱潤衡;;珊瑚姜揮發(fā)油抗真菌作用的透射電鏡觀察[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5 許臘英;付文強;萬芳;劉先瓊;;茯苓炮制工藝的研究[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陳春霞;羧甲基茯苓多糖的保肝與催眠作用[J];食用菌;2003年S1期
7 張麗,王淑麗;重用茯苓治療慢性肺心病心衰水腫54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4年02期
8 周欣;周穎;;茯苓導水湯化裁治療水腫22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7年02期
9 高福泰;苓桂術甘湯臨證舉隅[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2年11期
10 盧建中;喻萍;呂毅斌;饒梅香;;茯苓提取物對鉛致記憶損傷及相關抗原表達的影響[J];毒理學雜志;2006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黃菁;羧甲基茯苓多糖對HBV轉基因小鼠樹突狀細胞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第十次全國特色醫(yī)療名醫(yī)學術交流暨風濕骨病痛癥論壇[J];中醫(yī)雜志;2010年01期
2 簡玉;;原發(fā)性痛經的中醫(yī)治療進展[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5期
3 馬躍飛;馬紅珍;;馬紅珍教授從陰陽平衡論治腎病綜合征[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1期
4 尹春玲;王紅芳;;低血壓治療體會[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1期
5 游琦勛;;中藥灌腸輔助治療慢性盆腔炎63例[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1期
6 耿峗;田雨;陳寶瑾;黃金陽;季學清;;方邦江教授救治肺癌并發(fā)胸腔積液咯血驗案[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年01期
7 雷利鋒;;速效救心丸治療帶狀皰疹臨床體會[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0年01期
8 闞存玲;周文華;武彥榮;;大承氣湯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15例[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4期
9 譚韜;;金水寶膠囊輔助治療侵襲性肺白色念珠菌病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年04期
10 張立蓉;莊肅;;大承氣湯加味治療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臨床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秀惠;;學科建設為先導 自強不息求發(fā)展——傳染病醫(yī)院中醫(yī)學科建設的思考[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胡建華;李秀惠;姚乃禮;錢英;吳其凱;李曉東;;“截斷逆挽法”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劉士敬;史文麗;張_";孫永強;吳欣;劉紅虹;劉歆穎;肖龍;;中藥抗乙肝病毒的幾個關鍵問題[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楊大國;;特殊表現高黃疸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李秀惠;田一梅;王憲波;李晶瑩;郝新潔;姚鵬;;中西醫(yī)結合治療618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臨床療效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6 李豐衣;李筠;楊宏志;過建春;李芹;李秀惠;楊大國;張琴;田德英;王憲波;史恒軍;曹武奎;周小舟;孫克偉;張明香;扈小宇;李瀚民;毛德文;卓蘊慧;王立福;張曉峰;;2923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預后影響因素的臨床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王立福;李筠;張曉峰;周雙男;白云峰;楊慧銀;李豐衣;何衛(wèi)平;陳菊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154例臨床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8 劉士敬;;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乙肝的幾個焦點問題[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李筠;周雙男;;慢性重型肝炎腸源性內毒素血癥中西醫(yī)結合研究現狀及展望[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10 陳瑋;李芹;林恢;劉政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重型肝炎療效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全國第十四次肝膽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鄭偉達;肺癌的病因病理與治療[N];光明日報;2000年
2 鄭偉達 北京市偉達中醫(yī)腫瘤防治研究所所長;肝癌的病因與治療[N];光明日報;2000年
3 北京市中醫(yī)研究所所長 危北海;防治消化系統疾病有優(yōu)勢[N];健康報;2000年
4 李佛基;“肝豆病”研究獲進展[N];健康報;2000年
5 廣西 王書鴻;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N];民族醫(yī)藥報;2000年
6 云南 陳明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痛風性關節(jié)炎四十七例[N];民族醫(yī)藥報;2000年
7 衣曉峰 楊曉春;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發(fā)性硬化癥[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8 許建中;中西醫(yī)結合防治支氣管哮喘研究進展[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9 李立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10 衣曉鋒;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骨痹[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秀禎;雙聯芐類化合物羽苔素E的抗真菌機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宋陽;輸卵管妊娠的早期診斷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3 謝東平;中醫(yī)集束化調腸方案干預膿毒癥腸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黃漢超;烏頭赤石脂湯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癥的臨床觀察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朱銳;潰瘍性結腸炎與大腸癌分子生物學指標相關性研究及肛瘺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王惠平;應用滾環(huán)擴增技術對白念珠菌耐氟康唑相關基因點突變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郭娜;呋喃喹啉類生物堿白鮮堿體外抗真菌活性及作用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郝淑芳;艾迪聯合碘-125粒子膽道腔內放療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閻瀾;白念珠菌耐藥性產生的“線粒體氧化呼吸抑制”機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張儉;中西醫(yī)結合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路徑的建立與評價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倩影;兩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對馬爾尼菲青霉菌致病性酵母相超微形態(tài)學影響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孫靜;化療患者口腔白假絲酵母菌的分布、氟康唑藥敏性及基因異質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周泓;51例馬爾尼菲青霉菌病臨床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王藝;綜合醫(yī)院住院患者口腔假絲酵母菌感染流行病學與藥敏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0年
5 杜炎;健脾益腎法在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的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6 黃悅;白念珠菌HOG基因致病相關性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楊瀅霞;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的臨床特點及療效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梁敏莉;夏枯草口服液聯合他巴唑治療彌漫性毒性甲狀腺腫的臨床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9 王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10 劉朝紅;漢防己甲素對氟康唑抗白念珠菌生物膜增效活性的初步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344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2234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