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胃食管反流病76例
本文選題:胃食管反流病 + 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 參考:《四川中醫(yī)》2007年12期
【摘要】:目的:觀察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藥對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療效。方法:使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藥嗎丁啉片,西米替丁片,阿莫西林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76例。結果:使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76例,其中治愈37例,顯效23例,有效12例,總有效率94.7%。結論:運用左金丸合四逆散加味配合西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互補長短,療效滿意。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Zuo Jin Pill and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Methods: 76 cas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Zuo Jin Pill and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morpholine tablet, cimetidine tablet and amoxicillin capsule. Results: 76 case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ere treated with Zuo Jin Pill and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37 cases were cured, 23 cases were effective, 12 cases were effecti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7%.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with Zuo Jin Pill and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s satisfactory.
【作者單位】: 興山縣水月寺中心衛(wèi)生院 興山縣水月寺中心衛(wèi)生院
【分類號】:R57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蘭萬成,肖國輝;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泌尿系結石30例[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1999年04期
2 呂曉英,龍子江,童玉新,白玫,王桐生;頤腦膠囊對心氣虛模型小鼠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沈建宏;大黃治療應激性胃腸粘膜病變29例[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4 汪激;芳香性中藥的功效及藥理特點淺識[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潘智敏,李玉花,黃琦,張勤,呂圭源,任永葆;調脂積沖劑治療脂肪肝小鼠的實驗研究[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6 王馳;參附湯加味治療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39例[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王振國;王鵬;歐陽兵;;關于中藥四性物質基礎研究技術路線的討論[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韓玉英,豐平,文朝陽;抗癌中草藥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yī);2003年02期
9 趙宗江,魏晨;中藥歸經(jīng)理論研究現(xiàn)狀和展望[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3年01期
10 張娜,朱曉磊,李澎濤,賈旭,蔣玉鳳;膽酸、梔子苷及配伍對大鼠缺血再灌注腦組織TNF-α、IL-1β和ICAM-1含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3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宮彩霞;周鳳偉;郭麗芳;;三聯(lián)療法治療過敏性紫癜腎炎48例[A];全國危亦林學術思想及現(xiàn)代臨床診療技術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楊丁友;吳興利;;黃芪陷胸膠囊治療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50例臨床觀察[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心病學分會成立暨第八次全國學術年會論文精粹[C];2006年
3 潘智敏;唐黎群;王群江;王緹;;調脂積沖劑對脂肪肝性肝纖維化大鼠HA、PCⅢ、TGF-B_1、IFN-Γ及PDGF的影響[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二屆老年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7年
4 唐黎群;潘智敏;;“五積”理論發(fā)揮[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二屆老年病專業(yè)委員會第一次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7年
5 胡昌江;劉俊達;葉茂;李興華;鄧世容;;藥效學確定理中湯配方顆粒工藝及其提取研究[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四屆中藥炮制分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于生;丁安偉;;中藥現(xiàn)代化之我見[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五屆中藥炮制分會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王亞威;張榮霞;;黃芩苷治療糖尿病腎病72例臨床探討[A];第九次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紅梅;腦力康膠囊治療腦動脈硬化癥主要藥效學和毒理學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2 李運倫;黃連清降合劑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3 范曰譽;腦絡通沖劑治療老年人血管性癡呆臨床與實驗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4 郭志華;高血壓病辯證與胰島素抵抗相關性及中藥干預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2年
5 王梅;健心力口服液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6 姚干;大川芎丸治療偏頭痛的細胞及分子藥理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7 李勝濤;抗肝纖268方防治實驗性大鼠肝纖維化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8 李世梅;宮瘤清含藥血清對子宮肌瘤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9 袁成民;黃連清降合劑治療高血壓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10 韓濤;清肝益氣降壓方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血管重構的影響及配伍機理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莉;益氣解毒湯治療脾虛濕熱帶下病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2 周發(fā)忠;加味升降散顆粒劑對脂代謝影響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3 龍旭;清宮止血顆粒縮減藥物流產(chǎn)后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4 勾忠平;補虛化瘀方拮抗細胞毒劑所致荷瘤小鼠骨髓和免疫抑制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5 王慶苗;中醫(yī)藥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進展及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中西醫(yī)結合治療[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6 劉平平;鼻竇炎口服液對急性化膿性鼻竇炎家兔纖輸送系統(tǒng)作用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7 朱曉明;通痹顆粒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1年
8 周微宏;消脹片治療運動障礙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9 張杰;乳核一號片多指標成分含量測定的實驗研究[D];湖南中醫(yī)學院;2001年
10 謝萍;清熱解毒湯的質量評價方法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若恒;;Collis-Belsey胃底折疊術治療無并發(fā)癥的裂孔疝與胃食管反流[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1980年04期
2 ;治療胃食管反流的一種簡便方法[J];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1986年02期
3 王長寬;口服消炎痛預防放射性食管炎[J];癌癥;1987年03期
4 徐其昌;;胃食管反流問題[J];國際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1987年03期
5 康景河;;消化道運動促進藥Exepanol[J];世界臨床藥物;1990年02期
6 柯美云;;胃腸運動功能的檢查[J];中國醫(yī)刊;1991年06期
7 徐學軍;西鉂丁治療老年性胃食管反流病[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92年05期
8 張志宏;食管賁門失弛緩癥[J];山東醫(yī)藥;1993年05期
9 程榮墀, 葉軍;以呼吸道癥狀為突出表現(xiàn)的胃食管反流病[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1995年S1期
10 鄭國璽,康全清,張全忠,朱有玲,董蕾,羅金燕;咽異感癥與胃食管反流病的pH值監(jiān)測[J];陜西醫(yī)學雜志;1995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許國銘;;胃食管反流病[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2 周曾芬;;胃食管反流病(GERD)[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3 龍祖宏;淦家榮;;調胃降逆膠囊治療胃食管反流病33例臨床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4 邱建榮;陳建永;潘鋒;;積術丸加減方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觀察[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第十二次全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5 林金坤;胡品津;陳e,
本文編號:2036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203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