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觀察及對IL-10和IL-18的影響
本文選題:慢性蕁麻疹 + 中西醫(yī)結合 ; 參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白細胞介素(IL)-10、IL-18的影響。方法依就診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每天1次。治療組(32例)在口服鹽酸左西替利嗪片的同時加用自擬抗蕁湯(柴胡15g防風9g甘草15g牡丹皮15g丹參15g北芪30g五味子12g等),每天1劑,水煎服,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兩組治療前后檢測IL-10和IL-18水平。結果臨床有效率治療組93·75%;對照組有效率56·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血清IL-10(ng/L):治療組(2·96±1·66)明顯低于對照組(4·77±2·99);血清IL-18(ng/L):治療組(50·17±32·35)明顯高于對照組(29·44±17·6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慢性蕁麻疹與機體免疫失衡有關,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失衡,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及復發(fā)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chronic urticaria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IL-18.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visit. The control group (n = 30) was treated with lev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5 mg) once a day. The treatment group (n = 32) was treated with self-made kangxun decoction (15g Radix Bupleurum 15g Fangfeng 9g Glycyrrhiza lanceolata 15g Salvia miltiorrhiza 15g 30 g Schisandra 12g etc.).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ev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nce a day and decoction with water for 2 weeks 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2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IL-10 and IL-18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3,755.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6,67.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Serum IL-10 ng / 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2.96 鹵1.66)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77 鹵2.99), a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serum IL-18ng / L: 50 17 鹵32.3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9.44 鹵17.6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1). Conclusion chronic urticaria is related to the immune imbalance of the bod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an regulate the immune imbalance,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 and recurrence rate.
【作者單位】: 臺州學院醫(yī)學院 浙江省臺州醫(yī)院檢驗科 浙江省臺州市醫(yī)藥衛(wèi)生科技情報站
【分類號】:R758.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永富;劉俊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49例療效觀察[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07年08期
2 周海虹;桂枝二麻黃一湯合桃紅四物湯治療慢性蕁麻疹32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4年05期
3 李立紅;董萍云;劉曉松;;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18和白細胞介素-10的檢測[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7年01期
4 金培志;葉秋華;楊玉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58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6年02期
5 王潤田,單保恩,李巧霞,唐建發(fā),喬芳,杜肖娜,李宏,葉靜;黃芪提取物免疫調節(jié)活性的體外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家曉,榮震,薛庭新;健脾益氣中藥對晚期腫瘤脾虛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4年01期
2 夏紹軍;中醫(yī)藥與腫瘤的免疫調節(jié)概述[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4年04期
3 張加軍;張廣業(yè);辛在霞;;自擬健脾疏肝湯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作用[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5年06期
4 陳惕;陳慧;;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卵巢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09年22期
5 劉紅柏;盧彤巖;張春燕;孫大江;白秀娟;;黃芪對史氏鱘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響[J];大連水產(chǎn)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6 王忠信;;康艾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J];臨床醫(yī)學;2009年06期
7 杜建;;中藥抗腫瘤機制研究進展[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張小卿;;扶正抗癌方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0例[J];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9 張登輝;;黃芪藥渣作飼料添加劑對肉雞表觀代謝率影響的研究[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8年02期
10 鄭文軍;林有坤;嚴煜林;梁伶;;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學細胞因子變化的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中奇;徐振曄;鄧海濱;周衛(wèi)東;張銘;吳繼;王立芳;白冰;;肺巖寧及其拆方對C57小鼠Lewis腫瘤生長、肺轉移和MVD的影響[A];首屆國際中西醫(yī)腫瘤研究論壇論文專輯(2008)[C];2008年
2 廖大忠;陳方姍;張燕;溫婷;;扶正顆粒對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生活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的臨床觀察[A];第三屆國際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交流大會暨第十二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0年
3 范華;張影;;參芪扶正注射液在惡性血液病化療中的療效觀察[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血液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柴可群;;中藥對腫瘤免疫調節(jié)的實驗研究進展[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六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紅柏;史氏鱘免疫學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4年
2 關亞峰;中藥消瘤湯對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作用及機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馮穎;白蠟蟲營養(yǎng)保健價值的研究及功能因子分析評價[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5年
4 傅廷亮;腸內營養(yǎng)和黃芪對梗阻性黃疸幼鼠腸屏障和肝臟損害的保護作用[D];山東大學;2006年
5 李際強;熱物理療法配合中藥腔內灌注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6 潘明沃;扶正抑瘤法對前列腺癌患者原發(fā)灶樹突狀細胞數(shù)量及活化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7 董菊;牛黃解毒片的遺傳毒性研究及其方藥配伍減毒作用初探[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耀軍;經(jīng)方汗法治療皮膚病的規(guī)律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胡美華;抗熱應激中草藥飼料添加劑對奶牛泌乳性能影響的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3年
3 李瑋;中藥地黃對BALB/c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李諾;黃芪提取物對雞生長發(fā)育及免疫功能的影響[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5 楊奎忠;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圍術期免疫功能變化及應用當歸補血湯Ⅰ號療效觀察[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6 李鑫;扁平苔蘚外周血T細胞免疫功能檢測與皮損免疫組化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4年
7 李秀娟;復肝春6號抗肝癌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8 孫嫵弋;芍芪多苷對免疫性肝損傷和肝纖維化的作用及機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肖佳音;靈芪膠囊對荷瘤小鼠抗腫瘤作用及作用機理的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10 韓玉生;中藥強脊康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黨倩麗,陸學東,張小艷;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年04期
2 唐曙,姜培紅;克敏能口服治療48例慢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癥的近、遠期療效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7年02期
3 譚志建;陳靜;李家文;;慢性蕁麻疹的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6年03期
4 孫蔚凌,畢志剛;自身免疫性慢性蕁麻疹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測定[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6期
5 王莉;Th1/Th2極化:多因素的參與和調控[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1年06期
6 陳子s,
本文編號:18626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186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