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椎管狹窄外傷引起脊髓損傷的療效觀察
本文選題:頸椎管狹窄 切入點:脊髓損傷 出處:《新中醫(yī)》2009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頸椎管狹窄外傷引起脊髓損傷的臨床療效。方法:對15例頸椎管狹窄外傷后經(jīng)X線檢查無骨折脫位的脊髓損傷患者行頸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有椎間盤損傷的患者同時采用選擇性側塊或椎弓根螺釘固定,同時內服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結果:15例患者中有3例術后1月肌力提高1~2級、感覺平面下降。有12例感覺平面明顯下降、肌力較術前明顯恢復,平均提高2~3級。經(jīng)1月至30月的隨訪,15例患者四肢肌力均有3級的提高,感覺有明顯的恢復。結論:頸椎管狹窄外傷引起脊髓損傷手術減壓、穩(wěn)定治療是必要的,同時口服補陽還五湯能提高療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caused by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Methods: fiftee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after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injury were treated with expanded open door spinal canal angioplasty via posterior cervical approach. Patients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injury were treated with selective lateral mass or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nd in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The sensory level was decreased in 12 cases, and the muscle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recovered in 12 cases,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2 ~ 3 grade. After follow-up from January to 30 months,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limbs of 15 cases were all increased by 3 grades. Conclusion: surgical decompression and stabl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caused by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injury are necessary and oral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an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作者單位】: 中山市中醫(yī)院骨一科;
【分類號】:R683.2;R651.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東明;96例膝關節(jié)滑膜炎的中醫(yī)辨證治療[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2年05期
2 洪文格,張世紅,鄒仕田,蔡鑫生;膝關節(jié)內注射透明質酸鈉配合中藥薰洗治療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42例[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3年04期
3 陳宗文,楊旭東,張智勇;踝關節(jié)骨折合并下脛腓聯(lián)合分離的手術治療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5年01期
4 陳斌,丁鍔,李保泉,曹日隆;手法整復治療Colles骨折合并舟骨骨折9例[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呂朝暉,吳學祥;腰椎間盤突出癥分階段綜合療法臨床研究[J];按摩與導引;2000年04期
6 蔡琴,陳繼春;手法治療肱骨外上髁炎68例的體會[J];按摩與導引;2000年04期
7 馬建軍,陳書春,李芹;試論按摩配合斜扳牽引治療股骨頭壞死[J];按摩與導引;2001年01期
8 姜成瑛,崔林江,孫剛;AO髁支撐鋼板在股骨遠端骨折治療中的應用[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9 左書耀,陳曉亮,陳伯華,王國明,劉建賓,李雨升;跟痛癥病人的放射性核素骨顯像檢查[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10 趙華新!100035,劉文元!100035;頜面部外傷并發(fā)頸椎骨折的臨床分析(附30例病例)[J];北京口腔醫(yī)學;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溫建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銁趾外翻及相關畸形[A];全國第六次骨病學術會議暨百名杰出骨科專家評選活動論文集[C];2005年
2 溫建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拇趾外翻及相關畸形[A];全國第六屆骨科微創(chuàng)手術與多種針刀手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陸世昌;于秋琛;李勁松;;微形針刀治療肩周炎172例[A];全國第六屆骨科微創(chuàng)手術與多種針刀手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徐遠坤;陳久毅;;中藥健身丹對脊髓型頸椎病神經(jīng)細胞凋亡相關基因表達影響的研究[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劉毅;陸義;楊忠奎;莊文杰;;兩種內固定在髕骨粉碎性骨折治療中的療效分析[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汪道杰;張修德;趙鵬;張劍;蔣飛;;可吸收骨固定棒治療兒童鎖骨骨折[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7 汪道杰;趙鵬;張修德;;中西結合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體會[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李波;羅春山;趙筑川;彭智;楊震;;單間隙脊髓型頸椎病前路不同術式的療效分析[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9 季文軍;何興川;;改良Harris切口全髖關節(jié)置換65例分析[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龐文彬;婁珩;方春琴;;先天性并指手術治療的體會[A];2007年貴州省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瑞生;利用體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實驗與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2 趙廷寶;骨形成蛋白脫鈣骨基質顆粒骨水泥復合材料的評價[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3 唐麗靈;周期性機械拉伸對大鼠成骨細胞生理活性和力學性質的影響[D];重慶大學;2002年
4 周峰;股骨近端創(chuàng)傷的生物力學和臨床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5 楊洪發(fā);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B在損傷周圍神經(jīng)再生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04年
6 顧銳;人骨肉瘤相關蛋白質組分析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關基因表達差異的基因芯片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7 金黎明;甲殼素衍生物促進骨缺損愈合作用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8 牛維;補腎活血方治療絕經(jīng)后骨關節(jié)炎的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9 郭永錦;含鍶磷酸鈣骨水泥的改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王甫;股骨骨折早期治療過程中脂肪入侵的監(jiān)測與預防[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增星;活動式頸椎融合器的研制——設計與生物力學試驗[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2 張新宇;一氧化氮對骨肉瘤細胞侵襲和轉移能力的影響[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3 湯耿民;補腎活血法促進骨折愈合的機理研究[D];福建中醫(yī)學院;2000年
4 孟維春;力學因素對關節(jié)軟骨影響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5 張振鵬;半植入式脈沖微電流治療骨延遲愈合及骨不連的臨床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6 熊英;股骨頸骨折經(jīng)皮穿釘(針)固定術體外模型定位器的研制和臨床應用[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7 李鈞;咖啡因促進順鉑誘導骨肉瘤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2年
8 張惠康;骨腫瘤輔助診斷專家系統(tǒng)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9 劉大朋;自體骨膜碎片混合自體骨移植修復骨缺損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2年
10 艾純華;改良Salter截骨髖關節(jié)X線測量實驗研究[D];延邊大學;2002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庭仁;脊髓損傷的康復治療[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1980年03期
2 ;1980年第七卷1~6期國外醫(yī)學外科學分冊總目錄[J];國際外科學雜志;1980年06期
3 謝淑平;結核性腦脊髓膜炎[J];中國醫(yī)刊;1980年07期
4 蘇茂昆;許素玲;;138例鼻咽癌放射治療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1980年02期
5 張文林;;頸椎急性骨折和脫位:300例住院病人分析及文獻復習[J];國際骨科學雜志;1980年04期
6 石家莊市脊柱損傷研究協(xié)助組;邊長泰;王漢卿;宋恩旭;石炎聲;厭雷;扈傳午;趙淑賢;柴戩臣;林繼中;王金萍;侯立琴;;狗肋間神經(jīng)與股神經(jīng)根吻合后神經(jīng)再生情況的觀察[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1980年03期
7 陳中偉;于仲嘉;張玲;黃慕潔;;脊髓切斷與修復的實驗研究[J];上海醫(yī)學;1980年10期
8 陳硯侯;;頸椎損傷前半脫位[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1980年03期
9 孫映珊;;脊柱骨折伴脊髓神經(jīng)損傷41例臨床報告[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1980年03期
10 王迎選;殷蔚伯;;放射性脊髓病[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8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光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穩(wěn)定性胸腰椎骨折30例[A];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2 紀樹榮;楊今姝;;痙攣的評定方法[A];1998年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8年
3 孫傳娥;金寧;張庭軍;;截癱病人搖輪椅上下樓梯訓練初探[A];1998年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8年
4 唐丹;熊小兵;梁炬;余旭丹;張遠金;;老年人社區(qū)康復60例淺析[A];第三屆全國康復醫(yī)學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5 黃海霞;佟彥;馬麗萍;;綜合康復療法治療脊髓損傷34例療效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6 周仁斌;周妮婭;孫又青;盧仿華;李貴元;;脊髓損傷的康復[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7 徐本華;;“肩--手”綜合征[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8 王雅利;;脊髓損傷患者恢復期的康復護理[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9 王一健;石元剛;;脊髓組織中五種金屬元素含量測定的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七屆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10 穆學夏;劉洪;;高壓電脊髓損傷(附一例報告)[A];全國第三屆燒傷外科學術交流會議論文摘要[C];199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湘雅二醫(yī)院泌尿外科 歐陽時鋒;克服心理障礙 脊髓損傷后也可過性生活[N];大眾衛(wèi)生報;2001年
2 記者 初衛(wèi)華;治療完全性脊髓損傷有進展[N];健康報;2001年
3 海軍總醫(yī)院全軍神經(jīng)外科中心 黃紅云;嗅鞘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N];健康報;2002年
4 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 劉樹清 胥少汀 六六0五五部隊醫(yī)院 鞏西啟 徐潤東;脈沖電場治截癱[N];健康報;2002年
5 王立祥;溺水復蘇 觀念更新[N];健康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唐先武 特約記者 王宇曉 吉爾;他試著讓輪椅人站起來[N];科技日報;2002年
7 蔣鴻鑫;治療脊髓損傷的新藥——4-氨基吡啶[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2年
8 蔣鴻鑫;Prucalopride治療脊髓損傷引起的慢性便秘有效[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2年
9 張貴華;巴氯酚 減輕酒精戒斷癥狀[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10 孟紹群;8歲女孩截癱責任誰負[N];法制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世民;骶神經(jīng)前根電刺激排尿中完全性后根切斷去傳入的替代方法:實驗與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2 劉明軒;脊髓損傷后痙攣性膀胱治療的實驗及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3 賈寧陽;急性脊髓損傷的實驗與臨床研究——高場磁共振及磁共振波譜系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4 徐瑞生;利用體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實驗與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5 魯凱伍;GDNF基因治療大鼠脊髓損傷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王慧敏;中藥治療急性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7 張強;組織移植和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對損傷脊髓的修復作用及機理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1年
8 孫永明;周圍神經(jīng)及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修復治療損傷脊髓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9 荊玨華;亞低溫治療大鼠脊髓損傷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10 楊守銘;胸腰椎骨折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海濤;膠質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對大鼠不完全脊髓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理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2 許斌;睫狀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mRNA在脊髓損傷中的表達及其對脊髓損傷的保護作用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3 劉成龍;大鼠脊髓損傷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其基因表達動態(tài)變化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4 黃昭明;脊髓損傷后膀胱氮能神經(jīng)變化的實驗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0年
5 吳宏;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在脊髓損傷中的表達及對一氧化氮信號系統(tǒng)影響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6 狄濤;電針治療大鼠膀胱尿道功能紊亂的實驗研究[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7 陳語;強啡肽致脊髓損傷的機理和興奮性氨基酸在其中作用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8 魏海峰;雪旺細胞源性神經(jīng)細胞粘附分子L1對損傷脊髓修復作用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9 王常利;神經(jīng)元胞突斷裂性損傷所致神經(jīng)元胞體的退化死亡及其保護[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10 陳秉耀;成年大鼠脊髓不全橫斷后的自發(fā)運動功能恢復及脊髓全橫斷模型的建立[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594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159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