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合谷穴加催產素促進產婦宮縮安全性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
本文關鍵詞: 電針 合谷穴 催產素 子宮收縮 隨機對照試驗 安全性 出處:《中醫(yī)雜志》2007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電針合谷穴加催產素促進產婦宮縮的安全性。方法對276例難產產婦隨機分成藥物組和針藥組。藥物組靜脈滴注催產素,針藥組在此基礎上加針刺雙側合谷穴,觀察兩組產婦心率、呼吸頻率、血壓、胎心及產程進展情況。結果276例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心率、呼吸頻率、血壓、產程進展等情況均在正常范圍之內。兩組總體療效比較,針藥組優(yōu)于藥物組。結論電針合谷穴加靜脈滴注催產素能加強宮縮,縮短產程,進而避免產婦因體力過度消耗而引發(fā)全身衰竭。對產婦的生命指標和新生兒無副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oxytocin to promote maternal uterine contraction . Methods 276 cases of difficult - to - birth moth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 drug group and needle drug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heart rate , respiratory rate , blood pressure , fetal heart rate and the progress of labor were in the two groups .
【作者單位】: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藥信息研究所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yī)院 西安市第四醫(yī)院產院 北京市海淀區(qū)婦幼保健院
【基金】: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資助項目(03XDLZ46)
【分類號】:R246.3
【正文快照】: 以往關于針刺合谷穴催產作用的臨床報道較多,其中穴位刺激(合谷、三陰交)、穴位注射和多穴配合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1~3],但未能對應用這些穴位催產的安全性進行系統(tǒng)觀察和臨床分析。為能真正形成中醫(yī)針灸標準化的醫(yī)療方案,給臨床應用提供安全可靠的理論依據(jù),本課題組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麗霞,楊林青,張利平;針刺合谷穴用于第二產程催產、鎮(zhèn)痛[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2年10期
2 王穆蘭;贛榆縣1985~1993年因縮宮素使用不當致產婦死亡分析[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3年01期
3 林惠芳;穴位按壓聯(lián)合心理干預在婦科手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素萍;自擬扶正消ve湯治療早期子宮肌瘤50例[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1年06期
2 江琳;桂枝茯苓丸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所致繼發(fā)性不孕癥40例[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2年04期
3 呂萍;靜脈麻醉實施無痛人流術及護理[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4 馬麗;子宮肌瘤122例臨床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5年05期
5 潘天慧,劉小平;宮頸糜爛與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的相關性[J];安徽醫(yī)學;2003年05期
6 陳開芳;;16例產后子癇的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6年05期
7 郝麗;盧文;趙珉;錢浩;;雷公藤多甙伍用雌孕激素對卵巢功能保護作用觀察[J];安徽醫(yī)學;2007年01期
8 馬麗;沙玉成;;細菌性陰道病的臨床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學;2007年01期
9 劉圣英;早產胎膜早破141例臨床分析[J];安徽醫(yī)藥;2005年06期
10 張鳳英;曹云霞;;羊水過少胎心電子監(jiān)護圖形特征及圍產結局[J];安徽醫(yī)藥;2006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毛麗梅;孫秀發(fā);劉烈剛;楊年紅;郝麗萍;楊雪鋒;崔艷杰;;婦女產褥期飲食行為、營養(yǎng)知識水平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A];達能營養(yǎng)中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許吟;馮燕;肖雪蓮;趙芝蘭;曾麗雯;王其杰;楊蘭平;;貴州城鄉(xiāng)兩組孕婦膳食營養(yǎng)分析[A];第六屆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張紅云;趙建武;孫廣煜;;卵巢內胚竇瘤9例臨床分析[A];第二屆西部地區(qū)(12省區(qū))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4 肖雁冰;孫麗君;李成志;;聚焦超聲治療慢性宮頸炎的療效及影響因素[A];第二屆西部地區(qū)(12省區(qū))婦產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文新瑜;;36例異位妊娠的超聲聲像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分析[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5年
6 張秀娥;;臍帶纏繞產程中的觀察與分析[A];第二十一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四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5年
7 王海霞;駱瑩;;陳舊性輸卵管妊娠1例[A];第二十二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五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上冊)[C];2006年
8 張錦麗;;雙胎橫位經陰道分娩1例的護理體會[A];第二十二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五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下冊)[C];2006年
9 劉秀娟;;孕期營養(yǎng)與保健[A];第二十三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六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周敏;;妊娠期用藥原則[A];第二十三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六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洪來;電針治療頸椎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2 許云祥;電針對糖尿病性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及其神經生物學機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3 金海燕;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研究[D];暨南大學;2002年
4 孫永生;卵巢Ⅱ號對多囊卵巢大鼠垂體、腎上腺及卵巢作用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5 漆洪波;瘦素與胎兒生長發(fā)育關系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2年
6 張曉金;清經膠囊治療月經先期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7 張衛(wèi);應用基因芯片研究針刺涌泉延緩衰老的差異表達基因譜[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2年
8 馬曉彤;臟腑經絡系統(tǒng)相關規(guī)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9 裴顥;不同電針對急痛模型大鼠鎮(zhèn)痛和耐受影響的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3年
10 張紅星;電針抗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實驗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悅;β-hCG、SP1、hPL在妊娠晚期的應用及其相關性[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0年
2 陳振虎;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3 趙彩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胎盤的體視學研究[D];江西醫(yī)學院;2000年
4 曾莉;益氣解毒湯治療脾虛濕熱帶下病的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5 熊若虹;運動性月經失調的動物實驗研究——調經湯對運動性月經失調大鼠的防治作用[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6 丁永芬;中藥治療先兆流產42例臨床觀察[D];遼寧中醫(yī)學院;2001年
7 劉金芝;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蜂針治療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8 曾錦蕙;羅氏調經種子丸治療腎虛肝郁型黃體不健的臨床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9 秦明;電針對應激大鼠胃粘膜保護作用及機理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10 王景杰;電針調控胃運動功能的神經——內分泌網絡機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秀萍;108例婦科手術病人圍手術期心理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3年12期
2 徐桂婷;對人性化服務的認識[J];護理研究;2004年03期
3 張成蓮,于治家,馮愛華,,于玲;心理護理與分娩鎮(zhèn)痛的臨床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1996年06期
4 崔東辰,耿軍;擇期性手術病人的心理應激及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1996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助華,翁紀偉,任惠芳,趙雅英,陳培熹;大腦皮層與針刺抑制內臟痛的關系——Ⅰ.電針對內臟大神經—皮層誘發(fā)電位的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1980年01期
2 陳培熹,翁紀偉,陳助華,任惠芳,馮鑒強;大腦皮層與針刺抑制內臟痛的關系——Ⅱ.內臟大神經誘發(fā)皮層單位放電與內臟痛的關系及電針對其影響[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1980年01期
3 陳助華,翁紀偉,陳培熹,任惠芳,趙雅英;貓的內臟牽拉痛反應及電針效應[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1980年02期
4 翁紀偉,陳助華,任惠芳,陳培熹;大腦皮層與針刺抑制內臟痛的關系——Ⅳ.內臟痛信號與“內關”傳入信號在大腦皮層中的相互作用[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1980年04期
5 張元貴,蘭澤深,李蓮英;電針治療面神經炎34例療效觀察(摘要)[J];重慶醫(yī)學;1980年05期
6 高天禮 ,包曉峰 ,馬玉玲;針刺“內關”、“神門”治療動物實驗性心律失常及其作用途徑的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年04期
7 何蓮芳,杜蒞娜,張學貴,施振忠,姜建偉;尾核內微量注入納洛酮對電針鎮(zhèn)痛作用的影響[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5期
8 趙德祿,張玲妹,呂燕燕,徐偉明,許紹芬;不同強度電針對血漿皮質醇和環(huán)腺苷酸的影響[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6期
9 韓濟生,湯健,任民峰,周仲福,范少光,邱學才;中樞神經介質與針刺鎮(zhèn)痛[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1期
10 黃承鈞,張自東,劉祚延,涂宗蘋,肖鴻美;電針及微電泳外源性遞質對中腦網狀結構痛放電的影響[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江;;電灼加內服潘生丁、外擦5—Fu治療30例尖銳濕疣[A];江蘇省第二次性學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2 韓濟生;;從針刺鎮(zhèn)痛到針刺戒毒[A];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3 卞學平;張志宏;劉永蓮;王利軍;;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療膽石癥[A];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4 劉貴霞;劉濟生;;舌下針、電針配合穴位注射綜合治療中風601例[A];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5 劉俊嶺;文琛;羅明富;劉金蘭;;電針對急性心肌缺血作用的實驗研究[A];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6 王中林;顧一煌;張京英;徐有功;徐恒澤;;不同刺激量電針對小鼠衰老模型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A];紀念承淡安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暨國際針灸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7 朱小俊;;電針結合“板機點”埋針治療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A];中國針灸學會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經驗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8 鄒青青;;綜合治療頸椎病的臨床觀察與研究[A];中國針灸學會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經驗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9 黃旭;;電針配合穴位注射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觀察[A];中國針灸學會全國中青年針灸推拿學術經驗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10 郭學軍;泰福蘭;程遠釗;;電針加心理康復治療緊張性頭痛[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醫(yī)文;大蒜外敷治病有奇效[N];湖南科技報;2000年
2 余康;扁桃體炎的術后護理[N];科技日報;2000年
3 吳國冀 陳正秋;針刺鎮(zhèn)痛的阿片受體機制[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4 過云燕;自然療法,走近你我他[N];中國體育報;2000年
5 楊鴻澤;沙葉新 從堅持到堅強[N];中國體育報;2000年
6 主任醫(yī)師 江雪;自然療法與健康[N];中國老年報;2001年
7 祝總驤 教授;三一二經絡鍛煉法[N];光明日報;2001年
8 甄義;細辛二烏湯洗治小兒關節(jié)炎[N];民族醫(yī)藥報;2001年
9 宋玉琴;點穴救急病[N];醫(yī)藥經濟報;2001年
10 黑龍江 袁貴慶;自制簡易電針電療儀[N];電子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幼美;電針治療痹證的臨床療效和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2 角建瓴;電針對中風模型大鼠神經內分泌與c-fos表達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3 鄒軍;電針對缺血性中風細胞凋亡及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4 張洪來;電針治療頸椎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5 鄭英典;電針為主治療無先兆型偏頭痛療效及機理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6 許能貴;針刺對腦缺血后神經元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7 許云祥;電針對糖尿病性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及其神經生物學機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8 辛立;電針三陰交誘發(fā)LH峰的作用及機制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9 董禮;頭穴透刺治療急性腦梗塞手針與電針刺激對比臨床與實驗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10 覃文慧;電針抗急性期尾殼核出血大鼠腦免疫炎性損傷的實驗研究[D];湖北中醫(yī)學院;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柯偉華;針灸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2 陳振虎;針刺治療血管性癡呆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0年
3 孫志宏;大鼠腦內γ-干擾素樣免疫反應產物分布及電針后變化[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年
4 胡格吉勒圖;電針對大鼠脊髓和內分泌腺內γ-干擾素樣免疫陽性物質分布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1年
5 唐勇;電針介導類風濕關節(jié)炎免疫耐受的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6 駱仲達;電針對缺血性腦損傷干預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7 涂f源;電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8 陳嘉;電針對兔急性心肌缺血時脊神經節(jié)內NOS和AchE表達的影響[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1年
9 秦明;電針對應激大鼠胃粘膜保護作用及機理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10 王景杰;電針調控胃運動功能的神經——內分泌網絡機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14835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148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