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的幾何特性及測量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人體穴位的幾何特性及測量方法研究 出處:《天津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穴位測量 幾何特性 圖像采集 數(shù)字圖像處理 用戶界面設計
【摘要】:人體共有400多個重要的穴位,各自都有其相應的名稱、位置及幾何特性,分布在人體表面。雖然現(xiàn)代國家標準已經對穴位的名稱和位置進行了規(guī)范化的定義,但是長期以來穴位幾何特性方面并沒有科學的測量方法和檢驗標準,進而直接影響著穴位定位的準確性,并成為穴位研究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為解開穴位之謎這個科學難題,研究新的測量方法及測量技術勢在必行。本課題以穴位幾何特性為突破點,利用高精密數(shù)碼顯微鏡采集人體穴位視頻圖像,快速準確獲取穴位的圖像信息,通過數(shù)字圖像處理與測量的方法對穴位圖像幾何特性進行分析,探究了人體穴位的幾何特性并進行了初步實驗驗證。 首先,本文根據(jù)課題的實際要求,選擇高精度數(shù)碼顯微鏡為采集設備搭建測量系統(tǒng)實驗平臺,從而解決了穴位視頻圖像的采集問題。 其次,本文通過數(shù)字圖像處理方法實現(xiàn)圖像的三維形貌恢復,進而達到穴位的幾何形貌信息的直觀顯示,同時通過數(shù)字圖像測量技術提取圖像幾何變化幅值量,進而分析穴位的幾何變形情況,結合這兩方面的研究實現(xiàn)人體穴位圖像幾何特性研究。 再次,結合上述的數(shù)字圖像處理和測量需要,運用MATLAB軟件編寫了穴位幾何特性測量系統(tǒng)的軟件用戶界面,軟件界面實現(xiàn)了該課題的全部數(shù)字圖像處理與圖像幾何特性分析功能,具有很好的交互性與通用性。 最后,通過對人體典型穴位的幾何特性測量實驗,初步驗證了利用圖像處理和測量的方法分析穴位幾何特性的可行性。為穴位科學研究探索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測量技術,對穴位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TH789;R2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緒平;吳洪陽;王亞文;王述菊;黃偉;劉玲;;電針對頸上神經節(jié)切除腦缺血大鼠海馬CGRP、NPY表達的影響[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2 高學全;潘建明;劉建衛(wèi);陳澤霖;郭義;;數(shù)字化虛擬人體穴位三維重建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與應用[J];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3 胡尚舉;田國法;申江波;;邊緣檢測算子的分析比較[J];大眾科技;2008年09期
4 倪峰;中醫(yī)經絡學說與現(xiàn)代經絡研究[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5 李春艷;謝華;李懷鋒;孫才紅;;高精度星敏感器星點光斑質心算法[J];光電工程;2006年02期
6 馮伍;張俊蘭;苗秋瑾;;幾種典型邊緣檢測算子的評估[J];電子設計工程;2011年04期
7 樊亞軍;;基于梯度銳化和小波變換的圖像邊緣檢測[J];裝備制造技術;2007年08期
8 胡翔宇,向前涌,余飛鴻;數(shù)碼顯微鏡硬件與軟件的研制[J];光學儀器;2003年03期
9 張蕊;賀玲鳳;;數(shù)字圖像相關測量鋼絞線的彈性模量[J];中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王震洲,劉教民,賀代春;基于彩色CCD的三色法測量電弧溫度場分布[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郭義;鈣離子在針刺信息轉導中作用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2 楊洪欽;基于醫(yī)學光子技術的人體經絡現(xiàn)象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偉;基于FPGA的圖像分割提取系統(tǒng)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2 楊雪榮;帶鋼表面質量計算機視覺檢測關鍵技術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3 張艷峰;基于立體視覺的不規(guī)則物體的三維重建[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4 劉保玲;基于高速攝像提取被拋土體運動信息的研究[D];江蘇大學;2005年
5 操瓊;激光照射測量中空間濾波與圖像處理方法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6 樊金巧;基于EDA技術的圖像邊緣檢測協(xié)處理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7 司騫;數(shù)碼顯微鏡圖像采集處理系統(tǒng)的研制[D];天津大學;2006年
8 杜振華;數(shù)字視頻實時增強處理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羅英;撲熱息痛穴位注射的藥動學、藥效學結合模型研究[D];四川農業(yè)大學;2007年
10 趙偉;三一二經絡鍛煉法對高血壓病及高脂血癥干預作用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540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135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