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針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熱秘型)的臨床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8 02:24
本文關鍵詞:電針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熱秘型)的臨床研究
【摘要】:盆底失弛緩綜合征(anismus)所致便秘是指因盆底肌失弛緩所致的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排便時肛門不能放松,甚至反而收縮的一組癥候群,是常見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目前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盆底肌鍛煉、生物反饋治療、肉毒素注射、手術治療等。藥物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并且一些藥物長期應用容易形成依賴性,甚至可以形成瀉劑結腸。肉毒素注射治療需要反復注射,患者接受程度較差。手術治療需要掌握嚴格的適應癥。因為該病的致病原因較為復雜,在臨床治療中效果不佳。中醫(yī)在治療便秘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并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針灸治療作為中醫(yī)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治療便秘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電針治療是用電刺激維持或加強得氣效果來提高療效的一種治療方法。長強穴、支溝穴自古以來均為治療便秘的有效穴位。所以根據(jù)中醫(yī)學理論,結合現(xiàn)代研究,探索一種簡單、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方法用來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的便秘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過觀察電針在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中的臨床療效、對排便動作的影響,驗證電針在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中的有效性,為臨床尋找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提供科學依據(jù)。 方法:將符合入選標準的90例患者按隨機分為三組,電針組30例,采用0.32mm×25mm毫針對長強穴、支溝穴進行穴位刺激,得氣后行捻轉(zhuǎn)瀉法,之后將電針儀的兩極分別連在長強穴與支溝穴針柄上,采用連續(xù)波,輸出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度,每次留針20分鐘,每日一次,雙側(cè)支溝穴交替針刺治療。藥物組30例,患者口服麻仁軟膠囊,一次二粒,每日兩次。針藥組30例,患者在電針治療的同時口服麻仁軟膠囊,電針治療的方法與電針組相同,藥物服用方法與藥物組相同。三組均治療三周。在治療期間,均要求患者勿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粗纖維食物,適量活動。分別在治療前、治療結束后及治療后一月觀察患者主要癥狀(排便困難程度、排便次數(shù)、大便性狀、排便時間)和次要癥狀(有無腹脹、腹痛、肛門墜脹),根據(jù)便秘癥狀評估量化表進行評分,同時根據(jù)肛管直腸壓力測定觀察治療前、治療后排便動作情況。 結果:在近期療效評價方面,電針組臨床痊愈0例、顯效7例、改善18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83.3%;藥物組臨床痊愈0例、顯效5例、改善11例、無效14例,有效率為53.3%;針藥組臨床痊愈1例、顯效15例、改善10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6.7%,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針藥組綜合療效優(yōu)于藥物組(P0.0167),針藥組與電針組無顯著性差異(P0.0167),電針組綜合療效優(yōu)于藥物組(P0.0167)。在治療后平均癥狀積分方面,針藥組平均癥狀積分5.27±5.030,藥物組平均癥狀積分10.23±4.939,電針組平均癥狀積分7.73±4.143,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針藥組平均癥狀積分低于藥物組(P0.05),針藥組平均積分低于電針組(P0.05),電針組平均積分低于藥物組(P0.05),治療三周后,平均癥狀積分針藥組電針組藥物組。在排便動作方面,,治療后電針組排便動作呈負相關23例,正相關7例,藥物組排便動作呈負相關3例,正相關27例,電針組排便動作呈負相關20例,正相關10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針藥組在改善排便動作協(xié)調(diào)性方面優(yōu)于藥物組(P0.0167),針藥組與電針組在改善排便動作協(xié)調(diào)性方面無明顯差異(P0.0167),電針組在改善排便動作協(xié)調(diào)性方面優(yōu)于藥物組(P 0.0167)。在遠期綜合療效方面,電針組臨床治愈0例、顯效5例、改善13例、無效12例,有效率為60%;藥物組臨床治愈0例、顯效0例、改善8例、無效22例,有效率為26.7%;針藥組臨床治愈0例、顯效8例、改善12例、無效10例,有效率為66.7%,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在遠期療效方面,針藥組優(yōu)于藥物組(P0.0167),針藥組與電針組無顯著性差異(P0.0167),電針組優(yōu)于藥物組(P0.0167)。 結論:通過研究表明,電針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熱秘型)療效確切,方法操作簡單,通過電針的良性刺激作用能夠糾正排便時肛管直腸壓力梯度不能逆轉(zhuǎn)的情況,改善盆底組織不能協(xié)調(diào)排便的狀態(tài)。電針治療聯(lián)合麻仁軟膠囊口服在改善盆底失弛緩征所致便秘(熱秘型)癥狀方面優(yōu)于單純的藥物口服和電針治療。口服麻仁軟膠囊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熱秘型)主要以改善便秘癥狀為主,不能從根本上糾正病因,遠期療效不理想。
【關鍵詞】:盆底失弛緩綜合征 便秘 電針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中醫(yī)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246.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前言9-10
- 對象與方法10-15
- 1 研究對象10
- 2 一般資料10-11
- 3 診斷標準11-12
- 4 病例入選12
- 5 治療方法12-13
- 6 療效評定13-14
- 7 統(tǒng)計方法14-15
- 結果15-20
- 1 近期綜合療效分析15
- 2 治療前后平均癥狀積分比較15-17
- 3 排便動作正常與異常情況比較17-18
- 4 遠期綜合療效分析18-19
- 5 不良反應19-20
- 理論探討20-28
- 1 祖國醫(yī)學對便秘的認識20-21
- 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的認識21-24
- 3 從局部解剖認識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的原因24-26
- 4 從肛腸動力學認識盆底失弛緩綜合征的本質(zhì)26
- 5 通過電針的穴位刺激對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所致便秘的理論分析26-27
- 6 對研究結果的總體分析27-28
- 結論28-29
- 致謝29-30
- 參考文獻30-32
- 附錄32-43
- 附錄1:附表32-35
- 附錄2:文獻綜述35-43
- 參考文獻41-43
- 附錄3:在校期間論文論著及科研情況4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寶光;;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慢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藥;2008年08期
2 榮文舟;;功能性便秘的中醫(yī)診斷[J];北京中醫(yī)藥;2009年02期
3 余蘇萍 ,丁義江 ,王業(yè)皇 ,丁曙睛 ,張?zhí)K閩;肛管直腸壓力測定診斷盆底失弛緩綜合征的應用研究[J];大腸肛門病外科雜志;2003年01期
4 鄭偉琴;張大景;;盆底失弛緩綜合征的診治進展[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9年02期
5 嚴金明;劉冬;張興云;秦波;王波;郭偉;;排糞造影力排時與提肛時肛直角及其變化診斷盆底失弛緩征的價值[J];放射學實踐;2009年12期
6 楊志生;榮文舟;;簡易療法治療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yī);2007年08期
7 王業(yè)皇,錢世華,張?zhí)K閩,王曉宏;出口梗阻性便秘的辯證論治──附9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1995年01期
8 余蘇萍,哈楠林;四物湯合增液湯加味治療盆底失弛緩綜合征致便秘36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yī);2003年02期
9 沈海明;針刺治療習慣性便秘85例[J];四川中醫(yī);2002年08期
10 豐培學;長強穴埋線治療便秘60例臨床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03年08期
本文編號:10524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xiyjh/10524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