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甘草藥對配伍前后寒熱藥性變化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18 19:50
目的:本課題以中藥藥性理論為基礎(chǔ),研究芍藥-甘草藥對配伍前后寒熱藥性變化。分別通過對芍藥-甘草藥對配伍前后初生物質(zhì)、次生物質(zhì)含量變化及對機體能量代謝影響三個方面進行研究,比較芍藥-甘草藥對配伍前后寒熱藥性變化,以期對后續(xù)的研究及臨床遣方用藥提供理論依據(jù)。材料與方法:1.采用考馬斯亮藍法分別對芍藥、甘草及藥對蛋白質(zhì)含量進行測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對多糖含量進行測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及烘干法分別對總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進行測定,采用SPSS 17.0軟件,利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檢驗及t檢驗對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考察初生物質(zhì)含量對芍藥-甘草藥對配伍前后寒熱藥性變化的影響。2.采用星點設(shè)計方法,以溶劑濃度、溶劑量、提取時間三因素為考察因素,次生物質(zhì)芍藥苷、芍藥內(nèi)酯苷、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為評價指標,利用HPLC方法優(yōu)選出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最佳提取工藝,以此探究芍藥-甘草藥對配伍前后評價指標含量變化,為藥對配伍合理性提供依據(jù)。3.采用高蛋白飲食法、限食游泳法的造模方式,建立小鼠體盛、體虛模型,將小鼠隨機分成正常組、體虛模型組、體虛+白芍組、體虛+甘草組、體虛+藥對組、體盛模型組、體盛+白芍...
【文章來源】: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對X1、X2的三維效應(yīng)圖
X2X30.004995 1 0.004995 0.57 0.4692 不顯著X120.30 1 0.30 34.20 0.0002 顯著X220.35 1 0.35 39.38 <0.0001 顯著X320.20 1 0.20 22.89 0.0007 顯著Residual 0.088 10 0.008824Lack of Fit 0.088 5 0.018Pure Error 0.000 5 0.000Cor Total 1.62 19結(jié)果顯示,回歸方程 P<0.0001,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次項 X1、X3,二次項 X12、X22、X32,交互項 X1X2顯著,一次項 X2交互項 X1X3、X2X3不顯著。本實驗以此方程為模型,固定 3 個自變量之一為中值,以總評 OD 為因變量,繪制效應(yīng)面三維圖。見圖 1~3。
X2X30.004995 1 0.004995 0.57 0.4692 不顯著X120.30 1 0.30 34.20 0.0002 顯著X220.35 1 0.35 39.38 <0.0001 顯著X320.20 1 0.20 22.89 0.0007 顯著Residual 0.088 10 0.008824Lack of Fit 0.088 5 0.018Pure Error 0.000 5 0.000Cor Total 1.62 19結(jié)果顯示,回歸方程 P<0.0001,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次項 X1、X3,二次項 X12、X22、X32,交互項 X1X2顯著,一次項 X2交互項 X1X3、X2X3不顯著。本實驗以此方程為模型,固定 3 個自變量之一為中值,以總評 OD 為因變量,繪制效應(yīng)面三維圖。見圖 1~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PLC法同時測定白術(shù)中白術(shù)內(nèi)酯Ⅰ,Ⅱ,Ⅲ的含量[J]. 鄺俊維,卿萍,周子虬,鄒輝.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7(06)
[2]中藥寒熱藥性理論研究[J]. 謝歡歡,陳晨,王鵬.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2)
[3]HPLC波長切換法建立白芍甘草藥對醇提物指紋圖譜的研究[J]. 郎萍萍,楊燕云,張振秋.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7(03)
[4]白芍總苷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氧化應(yīng)激和炎癥反應(yīng)的抑制作用[J]. 王曉綱.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7(02)
[5]熟地黃多糖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 吳詩云,鐘益寧,張焱,柳歡,楊麗聲,梁禮群.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35)
[6]基于HPLC-Q-TOF-MS技術(shù)的甘草化學成分分析[J]. 趙艷敏,劉素香,張晨曦,劉岱琳,張鐵軍. 中草藥. 2016(12)
[7]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測定苜蓿中可溶性蛋白含量[J]. 焦?jié)? 農(nóng)業(yè)工程技術(shù). 2016(17)
[8]HPLC波長切換法對芍藥甘草湯中不同極性部位化學成分的比較研究[J]. 馬躍,楊燕云,張振秋,張微.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6(05)
[9]芍藥甘草湯的鎮(zhèn)痛抗炎作用研究[J]. 孫婷,姜建國,張廣欽. 中國藥業(yè). 2016(03)
[10]多指標正交設(shè)計優(yōu)選白芍甘草(炙)藥對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藝[J]. 杜曉娟,張振秋,楊燕云,馬躍.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02)
博士論文
[1]基于初生物質(zhì)成分的寒熱藥性識別和偏最小二乘路徑模型的建立[D]. 周正禮.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2
[2]甘草黃酮的分離鑒定、藥效及其指紋圖譜研究[D]. 崔永明.華中科技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基于熱動力學表征的麻黃湯與麻杏石甘湯寒熱差異及其配伍規(guī)律[D]. 賈雷.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2011
[2]中藥寒熱藥性的實驗評價方法及物質(zhì)基礎(chǔ)研究[D]. 程薇薇.西北大學 2010
[3]芍藥甘草湯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 劉文輝.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0
[4]芍藥甘草湯入血成分的研究[D]. 陳梅.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0
[5]中藥寒熱藥性生理生化評價指標的初步研究[D]. 趙興業(y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7
[6]甘草液相色譜指紋圖譜及其應(yīng)用研究[D]. 段天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88839
【文章來源】: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對X1、X2的三維效應(yīng)圖
X2X30.004995 1 0.004995 0.57 0.4692 不顯著X120.30 1 0.30 34.20 0.0002 顯著X220.35 1 0.35 39.38 <0.0001 顯著X320.20 1 0.20 22.89 0.0007 顯著Residual 0.088 10 0.008824Lack of Fit 0.088 5 0.018Pure Error 0.000 5 0.000Cor Total 1.62 19結(jié)果顯示,回歸方程 P<0.0001,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次項 X1、X3,二次項 X12、X22、X32,交互項 X1X2顯著,一次項 X2交互項 X1X3、X2X3不顯著。本實驗以此方程為模型,固定 3 個自變量之一為中值,以總評 OD 為因變量,繪制效應(yīng)面三維圖。見圖 1~3。
X2X30.004995 1 0.004995 0.57 0.4692 不顯著X120.30 1 0.30 34.20 0.0002 顯著X220.35 1 0.35 39.38 <0.0001 顯著X320.20 1 0.20 22.89 0.0007 顯著Residual 0.088 10 0.008824Lack of Fit 0.088 5 0.018Pure Error 0.000 5 0.000Cor Total 1.62 19結(jié)果顯示,回歸方程 P<0.0001,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一次項 X1、X3,二次項 X12、X22、X32,交互項 X1X2顯著,一次項 X2交互項 X1X3、X2X3不顯著。本實驗以此方程為模型,固定 3 個自變量之一為中值,以總評 OD 為因變量,繪制效應(yīng)面三維圖。見圖 1~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HPLC法同時測定白術(shù)中白術(shù)內(nèi)酯Ⅰ,Ⅱ,Ⅲ的含量[J]. 鄺俊維,卿萍,周子虬,鄒輝.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17(06)
[2]中藥寒熱藥性理論研究[J]. 謝歡歡,陳晨,王鵬.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02)
[3]HPLC波長切換法建立白芍甘草藥對醇提物指紋圖譜的研究[J]. 郎萍萍,楊燕云,張振秋.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7(03)
[4]白芍總苷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氧化應(yīng)激和炎癥反應(yīng)的抑制作用[J]. 王曉綱.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7(02)
[5]熟地黃多糖含量測定方法研究[J]. 吳詩云,鐘益寧,張焱,柳歡,楊麗聲,梁禮群.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35)
[6]基于HPLC-Q-TOF-MS技術(shù)的甘草化學成分分析[J]. 趙艷敏,劉素香,張晨曦,劉岱琳,張鐵軍. 中草藥. 2016(12)
[7]考馬斯亮藍G-250染色法測定苜蓿中可溶性蛋白含量[J]. 焦?jié)? 農(nóng)業(yè)工程技術(shù). 2016(17)
[8]HPLC波長切換法對芍藥甘草湯中不同極性部位化學成分的比較研究[J]. 馬躍,楊燕云,張振秋,張微.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6(05)
[9]芍藥甘草湯的鎮(zhèn)痛抗炎作用研究[J]. 孫婷,姜建國,張廣欽. 中國藥業(yè). 2016(03)
[10]多指標正交設(shè)計優(yōu)選白芍甘草(炙)藥對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藝[J]. 杜曉娟,張振秋,楊燕云,馬躍.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02)
博士論文
[1]基于初生物質(zhì)成分的寒熱藥性識別和偏最小二乘路徑模型的建立[D]. 周正禮.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2
[2]甘草黃酮的分離鑒定、藥效及其指紋圖譜研究[D]. 崔永明.華中科技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基于熱動力學表征的麻黃湯與麻杏石甘湯寒熱差異及其配伍規(guī)律[D]. 賈雷.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2011
[2]中藥寒熱藥性的實驗評價方法及物質(zhì)基礎(chǔ)研究[D]. 程薇薇.西北大學 2010
[3]芍藥甘草湯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 劉文輝.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0
[4]芍藥甘草湯入血成分的研究[D]. 陳梅.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0
[5]中藥寒熱藥性生理生化評價指標的初步研究[D]. 趙興業(yè).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7
[6]甘草液相色譜指紋圖譜及其應(yīng)用研究[D]. 段天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0888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30888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