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植物中苜蓿素含量測定及HSCCC快速高效制備方法的建立
發(fā)布時間:2020-08-09 00:54
【摘要】:苜蓿素(tricin),是黃酮類化合物,又稱麥黃酮、小麥黃素。本課題組前期對草木樨屬植物白花草木樨植物進行活性成分研究,首次發(fā)現(xiàn)苜蓿素對黃嘌呤氧化酶具有較強的抑制活性,是治療痛風的潛在天然產(chǎn)物。關于苜蓿素活性深入研究和其他藥理功能報道不多,部分原因在于獲得苜蓿素單體較困難。本課題通過文獻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大量禾本科植物中含有苜蓿素,尤其是原料廉價易得的小麥秸稈、水稻秸稈等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副產(chǎn)品中含量較高;诖顺煞,選取小麥殼、小麥秸稈、水稻殼、水稻秸稈、大麥麩皮、高粱麩皮、早熟禾種子、玉米苞葉6種植物為研究對象,建立一種HPLC測定苜蓿素含量的方法。采用單因素考察模式通過改變提取溶劑、溫度、時間得到苜蓿素最佳提取工藝,篩選出苜蓿素含量較高的植物資源。通過文獻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苜蓿素主要以游離苜蓿素苷元和苜蓿素糖苷兩種形式存在于植物中。為進一步提高苜蓿素的利用率,本實驗采用酸水解苜蓿素糖苷的方法游離出更多的苜蓿素苷元,通過對糖苷酸水解反應條件的考察,對不同酸度、水解溫度和水解時間的考察,建立了苜蓿素糖苷酸水解的最佳工藝。選取的禾本科中6種植物經(jīng)酸水解反應后采用HPLC含量測定方法檢測苜蓿素含量,發(fā)現(xiàn)小麥秸稈中苜蓿素高達1925.05 mg·kg~(-1),比水解前含量高出約一倍,小麥殼、水稻秸稈等酸水解后苜蓿素含量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采用最佳提取工藝和最佳酸水解工藝對這6種植物提取和酸水解后測定苜蓿素含量,確定小麥秸稈是制備苜蓿素的最佳原料。為進一步快速高效制備苜蓿素對照品,本實驗以小麥秸稈為原料建立了D101大孔吸附樹脂和高速逆流色譜技術(HSCCC)相結合的高效快速制備苜蓿素的方法。小麥秸稈用70%甲醇加熱回流提取,提取物經(jīng)D101大孔吸附樹脂柱色譜初步分離,富集目標化合物;選用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組分采用HSCCC分離純化目標化合物,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4∶6∶3.5∶6.5,V∶V∶V∶V)為HSCCC溶劑系統(tǒng),上相為固定相,下相為流動相制備苜蓿素,HPLC歸一化法檢測純度質譜和核磁共振波譜數(shù)據(jù)鑒定結構。經(jīng)過HSCCC分離后,從200 mg D101大孔吸附樹脂柱色譜70%乙醇洗脫組分中一次性分離得到苜蓿素32.4 mg,然而傳統(tǒng)方法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經(jīng)十八烷基鍵合硅膠結合半制備HPLC分離,200 mg含有苜蓿素組分的樣品經(jīng)半制備HPLC得到苜蓿素14.2 mg。此方法簡便快捷,耗時較短制備量大,適于從小麥秸稈中高效快速制備苜蓿素,為含有該成分的中藥材及其制劑質量評價提供對照物質。本研究建立了一種HPLC測定苜蓿素含量的方法,考察禾本科植物不同部分苜蓿素的含量,為含有該成分的中藥材提供了分析依據(jù)。結合現(xiàn)代分離方法和技術手段分離制備苜蓿素,為苜蓿素對照品的批量化生產(chǎn)奠定基礎,填補了制備苜蓿素單體困難這一空白領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前景。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84.1
【圖文】:
結果位(Fr2),5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Fr3),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Fr4)。通過圖譜中結果比較發(fā)現(xiàn)苜蓿素主要富集在 50%、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50%洗脫部位化合物成分復雜不易分離制備苜蓿素,選擇 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進一步結合十八烷基鍵合硅膠和半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制備。1.2 苜蓿素制備通過色譜條件的優(yōu)化最終確定苜蓿素的制備條件是:柱溫 25℃,進樣量 60 μL流速 2.8 mL min-1,流動相甲醇比水 45∶55,檢測波長 350 nm。制備圖譜如 1.3。
小麥殼 50%甲醇 186.08±4.18小麥殼 30%甲醇 5.98±0.95小麥殼 水 ND小麥秸稈 100%甲醇 436.01±10.26小麥秸稈 70%甲醇 605.43±9.02小麥秸稈 50%甲醇 365.91±29.39小麥秸稈 30%甲醇 44.66±8.14小麥秸稈 水 ND水稻秸稈 100%甲醇 244.6353±3.25水稻秸稈 70%甲醇 426.36±1.49水稻秸稈 50%甲醇 249.57±7.57水稻秸稈 30%甲醇 7.40±7.57水稻秸稈 水 ND
圖 1.8 不同提取時間對苜蓿素提取量的影響Fig. 1.8 Effect of different excertion time on tricin (n=3).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提取溶劑和溫度下對小麥殼、小麥秸稈、水稻秸稈分別提取 0.5h,1h,2h 時苜蓿素提取量相差較大,平行三次提取的樣品 RSD 值較大。懷疑苜蓿素沒有提取完全,提取時間延長至 4 小時發(fā)現(xiàn)小麥殼和水稻秸稈中苜蓿素提取量在繼續(xù)上升,提取 6 小時苜蓿素提取量上升幅度縮小。小麥秸稈 6 小時苜蓿素含量最高比 4 小時上升幅度較大。70% 甲醇溶劑提取苜蓿素時為了提取量穩(wěn)定,降低測定誤差,提高提取效率提取時間選擇 6 小時。4.3 苜蓿素苷元提取料液比考察結果在確定提取溶劑和時間的情況下繼續(xù)考察料液比對苜蓿素提取量的影響。選擇70%甲醇水作為提取溶劑,料也液比按照 1:5,1:10,1:15,1:20 進行提取 6 小時。苜蓿素提取量結果如表 1-6,圖 1.9。
【學位授予單位】:青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R284.1
【圖文】:
結果位(Fr2),5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Fr3),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Fr4)。通過圖譜中結果比較發(fā)現(xiàn)苜蓿素主要富集在 50%、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50%洗脫部位化合物成分復雜不易分離制備苜蓿素,選擇 70%乙醇大孔樹脂洗脫部位進一步結合十八烷基鍵合硅膠和半制備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制備。1.2 苜蓿素制備通過色譜條件的優(yōu)化最終確定苜蓿素的制備條件是:柱溫 25℃,進樣量 60 μL流速 2.8 mL min-1,流動相甲醇比水 45∶55,檢測波長 350 nm。制備圖譜如 1.3。
小麥殼 50%甲醇 186.08±4.18小麥殼 30%甲醇 5.98±0.95小麥殼 水 ND小麥秸稈 100%甲醇 436.01±10.26小麥秸稈 70%甲醇 605.43±9.02小麥秸稈 50%甲醇 365.91±29.39小麥秸稈 30%甲醇 44.66±8.14小麥秸稈 水 ND水稻秸稈 100%甲醇 244.6353±3.25水稻秸稈 70%甲醇 426.36±1.49水稻秸稈 50%甲醇 249.57±7.57水稻秸稈 30%甲醇 7.40±7.57水稻秸稈 水 ND
圖 1.8 不同提取時間對苜蓿素提取量的影響Fig. 1.8 Effect of different excertion time on tricin (n=3).結果表明,在相同的提取溶劑和溫度下對小麥殼、小麥秸稈、水稻秸稈分別提取 0.5h,1h,2h 時苜蓿素提取量相差較大,平行三次提取的樣品 RSD 值較大。懷疑苜蓿素沒有提取完全,提取時間延長至 4 小時發(fā)現(xiàn)小麥殼和水稻秸稈中苜蓿素提取量在繼續(xù)上升,提取 6 小時苜蓿素提取量上升幅度縮小。小麥秸稈 6 小時苜蓿素含量最高比 4 小時上升幅度較大。70% 甲醇溶劑提取苜蓿素時為了提取量穩(wěn)定,降低測定誤差,提高提取效率提取時間選擇 6 小時。4.3 苜蓿素苷元提取料液比考察結果在確定提取溶劑和時間的情況下繼續(xù)考察料液比對苜蓿素提取量的影響。選擇70%甲醇水作為提取溶劑,料也液比按照 1:5,1:10,1:15,1:20 進行提取 6 小時。苜蓿素提取量結果如表 1-6,圖 1.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莉莉;王玉琪;錢玉梅;王文婷;李秀麗;;不同品種小麥籽粒中苜蓿素含量的比較研究[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2019年09期
2 占今舜;詹康;陳小連;霍俊宏;趙國琦;;苜蓿素對脂多糖誘導下奶牛乳腺上皮細胞炎癥和乳蛋白合成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J];草業(yè)科學;2018年02期
3 陳輝;;苜蓿的生物學功能及其在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的應用[J];豬業(yè)科學;2018年12期
4 翟愛華;陸慶明;;苜蓿素在面包中的應用研究[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2006年09期
5 鄭瑞;師尚禮;馬史琛;;外源自毒物質對苜蓿、小麥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草原與草坪;2018年06期
6 王宏斌;;家鄉(xiāng)的紫花苜蓿[J];兵團工運;2018年04期
7 占今舜;谷德平;胡利珍;鐘小軍;霍俊宏;;苜蓿素對脂多糖刺激下體外培養(yǎng)奶牛乳腺上皮細胞活性和炎癥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2018年02期
8 李苗苗;靳思玉;牛志力;曹陽;;苜蓿黃酮的生物活性功能及其在反芻動物中的應用[J];中國飼料;2019年13期
9 路小利;喬英;張憲民;馬柏林;邱明華;;金魚藻的化學成分(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7年02期
10 張銳;施e
本文編號:2786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7863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