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芝采后病原真菌、三萜生物合成及抗氧化活性調(diào)控的初步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溫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S567.31;R285.5;R283.6
【圖文】:
圖 2-1 霉變的靈芝子實體ig.2-1 G. lucidum fruiting body infected by pathogenic fu態(tài)學鑒定接種到 PDA 平板上活化后,參考載玻片溫室培溫箱中培養(yǎng) 3-4 天。利用顯微成像系統(tǒng)(BA2、菌絲特征及分支情況等,并拍照。子生物學鑒定 DNA 的提取采用 Ezup 柱式真菌基因組 DNA 抽提試劑盒(參考試劑盒說明書: 真菌孢子粉末,加入 1.5mL 離心管中,加入LBufferPFrpm 離心 5min,LBuffer,充分顛倒混勻L 無水乙醇,
19圖 2-2 病原菌菌株的形態(tài)特征觀察 2-2 An observation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pathogenic fungi strainTD 在 PDA 培養(yǎng)基上生長較為緩慢且易被感染,點狀擴散,黑絲,7 天可長到 2/3,長滿后的菌落致密結(jié)實,有小的球狀隆起小水珠,接觸即可浸濕菌落表面,背面有褶皺,分生孢子梗數(shù)根彎曲,頂端有分枝,較為膨脹,分生孢子聚生于小梗上,呈卵胞,4.5~6.5μm 1.5~2.5μm 無色至淡色透明。依據(jù)病原菌的特征,參考文獻,初步鑒定分離菌株 OTC 為木霉屬,分離菌株屬,分離菌株 OTA 為曲霉。
2-3 ITS1 和 ITS4 區(qū)域的 PCR擴增產(chǎn)物電泳lectrophoresis of PCR amplified products in ITS分析TS 區(qū)通用引物 ITS1 和 ITS4,擴增這 400bp 附近有明顯的擴增條帶(圖 2-3,圖菌株 OTB、 marker、菌株 OTC、菌株 原菌 ITS 序列與 GeneBank 數(shù)據(jù)庫中的A7.0 采用鄰接法構(gòu)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圖 2-MF681598、MH2794 的黃曲霉聚為一支us;OTB、OTD 與 GenBank 中登記的登霉聚為一支,相似度為 99%,確定為 Pen Trichoderma sp.。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喬;管曉輝;黃翠菊;夏炎;沈明浩;;GA的提取分離工藝優(yōu)化及其體內(nèi)抗氧化活性作用[J];食品科學;2015年24期
2 蘭玉菲;蔚承祥;王慶武;崔曉;;一種山東地栽香菇病害病原菌的分離及鑒定[J];中國食用菌;2015年06期
3 樊銘聰;孫元軍;李文香;寇興凱;;天然植物提取液抑菌效果篩選及機理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5年09期
4 馮杰;馮娜;賈薇;楊焱;劉方;張勁松;;靈芝菌絲體液態(tài)深層發(fā)酵合成靈芝三萜動力學研究[J];食用菌學報;2015年03期
5 李國華;李曄;梅錫玲;蘭進;;靈芝三萜類化合物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5年12期
6 鞏慧玲;孫愛潔;李茜;湯國綱;袁惠君;馮再平;李善家;;蘭州百合鱗莖貯藏腐爛病原菌的鑒定及生物學特性[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5年20期
7 王剛正;曹現(xiàn)濤;邊銀丙;;36種植物提取物液對食用菌兩種競爭性木霉菌的抑制作用[J];中國食用菌;2015年02期
8 劉佳寧;王玉文;孔祥輝;張介馳;張丕奇;;“黑木耳代料栽培培養(yǎng)基軟化病”病原菌鑒定[J];黑龍江科學;2014年11期
9 李坊貞;郭青云;;植物源提取液在植物病原菌防治中的應(yīng)用[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10 王天嬌;唐傳紅;張勁松;徐凱;劉艷芳;楊焱;唐慶九;賈薇;劉方;;靈芝雜交菌株選育及其菌絲體液態(tài)深層發(fā)酵動力學[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4年03期
本文編號:27793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779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