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洞庭碧螺春的化學成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3 07:36
【摘要】:茶葉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 Linn.)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tze)的芽葉,又名荼、茗,苦荼等。茶是除了水之外世界上消費第二大飲料,超過了咖啡、啤酒以及碳酸飲料等。除了飲用以外,茶還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藥用、制革材料等,但經(jīng)過考證,茶葉的藥用比飲用早了很多。早在唐代,《新修本草》中就有記載:“茗,苦荼,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瘺瘡,利小便,去淡渴,令人少睡。主下氣,消宿食,作飲,加茱萸、蔥、姜良……”;明代李時珍所撰寫的《本草綱目》中,同樣記載到:“茗,苦荼、i、,早采為茶,晚采為茗……葉,氣味苦、甘,微寒,無毒。主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悅志……溫飲則火因寒氣而下降,熱飲則茶借火氣而升散。又兼解酒,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此茶功也”[1]。此外,在《食療本草》、《本草圖經(jīng)》、《中國藥學大辭典》、《中藥大辭典》等重要本草著作中,都有對茶葉的詳細記載,綜合來看,茶葉具有令人少睡、止渴生津、清熱解毒、療瘡治瘺等功效,這與現(xiàn)代科學實驗證明茶葉具有興奮提神、利尿、抑制乙醇吸收、抗菌消炎等作用[2-5]是十分吻合的。目前,美國FDA已批準上市的植物藥僅有兩個,而其中一個就是2006年10月30日由美國FDA批準綠茶提取物Veregen,作為處方藥用于局部治療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生殖器疣。由此看來,茶葉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但仍未完全被人們所認識和深入探索,所以茶葉具有較大的研究和開發(fā)價值。碧螺春茶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又叫嚇煞人香,已經(jīng)有1000多年的歷史。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qū))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碧螺春茶是蘇州特產,其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后,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后有回甜之感。人們贊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具有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并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yǎng)。而學者們對于蘇州洞庭碧螺春茶的研究,對于其香氣成分研究較為透徹,已經(jīng)確定其特異性的香氣成分;而兒茶素類以及黃酮類的研究,有研究建立其指紋圖譜但圖中仍有未知成分,碧螺春中其他水溶性成分的研究未見報道,藥理作用報道也并不多見。為了探索洞庭碧螺春茶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其活性成分并完善其物質基礎,本課題組對采自蘇州西山的碧螺春茶進行了化學成分的研究,利用現(xiàn)代各種波譜手段,包括減壓硅膠柱色譜、中壓硅膠柱色譜、中壓ODS柱色譜、大孔樹脂、小孔樹脂、Sephadex LH-20凝膠柱色譜以及半制備液相色譜等,共分離得到了36個化合物,通過化合物的理化性質以及NMR等波譜數(shù)據(jù)處理鑒定了其中30個化合物,分別是咖啡因(LT-1)、原兒茶酸(LT-2),咖啡酸(LT-3)、沒食子酸-3-甲基醚(LT-4)、苜蓿素(LT-5)、槲皮素(LT-6)、橙皮苷(LT-7)、木犀草素(LT-8)、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α-L-鼠李糖(LT-9)、Camellikaempferoside A(LT-10)、Camellikaempferoside C(LT-11)、Camelliquercetiside B(LT-12)、Camelliquercetiside A(LT-13)、Camelliquercetiside G(LT-14)、Chakaflavonoside A(LT-15)、Camelliquercetiside C(LT-16)、坡模酮酸(LT-17)、坡模酸(LT-18)、烏蘇酸(LT-19)、地榆皂苷Ⅱ(LT-20)、3β-[(α-L-arabinopyranosyl)oxy]-urs-12,19(20)-dien-28-oic acid(LT-21)、齊墩果酸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LT-22)、3β-[(α-L-arabinopyranosyl)oxy]-urs-12,18-dien-28-oic acid(LT-23)、21β-羥基坡模酸(LT-24)、20-epi-urs-12,18-dien-28-oic acid 3β-O-α-L-arabinopyranoside(LT-25)、沒食子兒茶素-3-O-沒食子酸酯(LT-26)、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LT-27)、(-)-表兒茶素-3-(3-O-甲基)-沒食子酸酯(LT-28)、兒茶生物堿A(LT-29)、兒茶生物堿B(LT-30)。其中化合物LT-14、LT-24、LT-29、LT-30為新化合物,LT-5、TL-9、TL-17、TL-18、TL-19、TL-20、TL-21、TL-22、TL-23、TL-25首次從山茶屬植物中分離得到。本論文研究主要進一步研究了蘇州洞庭碧螺春的水溶性化學成分,為蘇州特產碧螺春茶的物質基礎進行了補充,以便后來者開發(fā)和研究碧螺春茶的藥用價值。
【圖文】:
-2洞庭碧螺春中化合物結構
以及正丁醇萃取物 711 g。流程圖見圖 2.3.2-1。圖 2.3.2-1 洞庭碧螺春的提取萃取流程圖2.3.2.2 二氯甲烷部位分離純化將二氯甲烷萃取物 98 g 首先經(jīng)減壓硅膠柱層析(200-300 目),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脫(100:0、90:10、70:30、50:50、30:70、0:100),得到 6 個洗脫部位,分別為 Fr.1~Fr.6。其中 Fr.5 二次減壓硅膠柱層析(200-300 目),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0:50、47:53、43:57、35:65、30:70、25:75、20:80、0:100)梯度洗脫,得到 8 個部分 Fr.5.1~Fr.5.8。Fr.5.5 用經(jīng)硅膠中壓柱層析得到化合物 LT-1(40g)。流程圖見 2.3.2-2。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284.1
【圖文】:
-2洞庭碧螺春中化合物結構
以及正丁醇萃取物 711 g。流程圖見圖 2.3.2-1。圖 2.3.2-1 洞庭碧螺春的提取萃取流程圖2.3.2.2 二氯甲烷部位分離純化將二氯甲烷萃取物 98 g 首先經(jīng)減壓硅膠柱層析(200-300 目),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洗脫(100:0、90:10、70:30、50:50、30:70、0:100),得到 6 個洗脫部位,分別為 Fr.1~Fr.6。其中 Fr.5 二次減壓硅膠柱層析(200-300 目),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0:50、47:53、43:57、35:65、30:70、25:75、20:80、0:100)梯度洗脫,得到 8 個部分 Fr.5.1~Fr.5.8。Fr.5.5 用經(jīng)硅膠中壓柱層析得到化合物 LT-1(40g)。流程圖見 2.3.2-2。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28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興棟;程淼;余紹福;鄒惠亮;劉百聯(lián);張英;周光雄;;錫葉藤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15年02期
2 陳浩;徐平;張志會;王岳飛;;茶葉對糖尿病的預防作用及其機理研究進展[J];茶葉;2012年03期
3 夏曉萍;鄭彩虹;俸春紅;夏春華;;山茶屬植物之山茶皂苷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茶葉科學;2011年05期
4 周凌云;;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學成分[J];中草藥;2011年03期
5 董禮;陳敏;李梅;廖志華;孫敏;;柴胡紅景天中一個新氰苷類化合物[J];藥學學報;2009年12期
6 王f,
本文編號:26616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zhongyaolw/266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