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及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研究
本文關鍵詞: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及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野戰(zhàn)部隊 新兵 心理素質 適應性 團體心理訓練
【摘要】:研究目的 新兵是部隊的新生力量,其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高低直接影響部隊的安全穩(wěn)定和全面建設。已有研究表明,新兵心理問題多發(fā)生于新訓期間,且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適應問題。因此,關注新兵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探討提升新兵心理素質的方法和措施,對促進新兵心理健康,增強軍隊戰(zhàn)斗力,保障部隊打贏未來高技術局部戰(zhàn)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眾多研究對心理干預措施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常見的有心理健康教育、團體心理訓練、小組心理干預、個別心理咨詢以及其他綜合心理干預措施等。以上心理干預方法均取得一定效果,但研究較為零散,系統(tǒng)性、針對性不強。因此,本研究旨在掌握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和情緒的特點及其相互關系,了解野戰(zhàn)部隊新兵的心理需求,構建新兵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方案,并對野戰(zhàn)部隊新兵進行實證研究。這對幫助新兵減輕心理壓力,快速適應軍營環(huán)境,維護部隊的安全穩(wěn)定和提高部隊戰(zhàn)斗力等均能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同時,研究對拓展心理素質的研究領域、豐富軍人心理素質研究的理論、完善心理素質訓練的方法等也提供有益的理論和實踐參考。 對象和方法 首先,以某集團軍5個部隊2012年12月入伍的2651名新兵為研究對象,采用軍人心理素質問卷(Men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for Army men,MQQA)、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特質焦慮問卷(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cale,SAS)為測評工具,對野戰(zhàn)部隊新兵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和情緒特點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探討,為構建新兵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其次,以某野戰(zhàn)部隊2012年12月入伍新兵537人為研究對象,采用自編新兵心理健康需求調查表為調查工具,調查研究野戰(zhàn)部隊新兵的心理健康需求,為構建新兵適應性心理訓練方案、開展新兵心理訓練實踐等提供依據。最后,選取180名新兵開展適應性心理訓練的實證研究,采用量表評定和心理訪談等方法檢驗訓練效果。 結果 1.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和情緒的總體狀況 在2651名野戰(zhàn)部隊新兵中,中等及以上心理素質新兵占總體87.1%;新兵心理素質顯著好于士兵常模(P0.01)。心理問題檢出率為16.22%,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新兵常模(P0.01)。特質焦慮水平顯著低于士兵常模(P0.01),SDS和SAS水平顯著高于中國常模(P0.01)。 2.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和情緒發(fā)展特點 (1)女性心理素質忠誠維度水平顯著高于男性(P0.05),SCL-90恐怖因子水平顯著高于男性(P0.05)。 (2)心理素質總分及各維度分存在顯著的年齡差異(P0.01),得分呈現(xiàn)隨年齡增加逐漸增高的趨勢。SCL-90各因子分和TAI、SDS、SAS分呈現(xiàn)隨年齡增加逐漸降低的趨勢(P0.01)。 (3)心理素質總分及各維度分存在顯著的文化程度差異(P0.01),得分呈現(xiàn)隨文化程度增高逐漸增高的趨勢。SCL-90各因子分和TAI、SDS、SAS分呈現(xiàn)隨文化程度增高逐漸降低的趨勢(P0.01)。 (4)獨生子女組SCL-90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因子得分和總均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組(P0.05);SAS分顯著高于非獨生子女組(P0.05)。雙親家庭組心理素質總分及各維度分顯著高于單親家庭組(P0.05);雙親家庭組SCL-90焦慮因子分、TAI分顯著低于單親組(P0.05)。民主型家庭新兵的心理素質總分及各維度分顯著高于強制型、放任型和溺愛型家庭(P0.05);SCL-90各因子分、TAI分、SDS分、SAS分顯著低于其他三組(P0.01)。 3.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健康、情緒水平與心理素質的關系 心理健康組的心理素質顯著高于心理不健康組(P0.01)。高心理素質組SCL-90各因子得分顯著低于低心理素質組(P0.01)。新兵特質焦慮、焦慮、抑郁、心理健康對心理素質均有直接效應。 4.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健康需求現(xiàn)狀 野戰(zhàn)部隊90.7%的新兵存在至少2項以上心理問題。新兵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有訓練壓力問題、情緒問題、角色轉換問題、人際關系問題。訓練壓力大、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和不適應部隊管理是新兵心理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心理服務的需求率為80.4%,心理講座、與專業(yè)人員進行交流、個別咨詢和心理訓練是最受新兵歡迎的心理服務方式。新兵最喜歡的心理訓練內容有心理承受能力訓練、建立信任訓練、情緒與壓力調控、團隊精神訓練、認識自我訓練、挫折耐受力訓練、角色適應訓練、人際交往訓練和軍事技能訓練等。 5.野戰(zhàn)部隊新兵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實證研究 (1)訓練后,實驗組新兵在忠誠、勇敢、耐挫、心理素質總分上相比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 (2)訓練后,實驗組新兵在敵對、恐怖、偏執(zhí)因子上相比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 (3)訓練后,實驗組新兵在焦慮、抑郁、特質焦慮上相比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 (4)訓練后,實驗組新兵對軍營環(huán)境、人際關系和軍事職業(yè)適應能力顯著增高(P0.05)。 結論 1.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整體較好,焦慮抑郁情緒反應較一般人群高。應加強對新兵的心理干預,尤其年齡偏小、文化程度較低、單親家庭、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不良的新兵,,需要重點關注。 2.開展新兵心理訓練時要充分考慮新兵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心理服務需求的差異。 3.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能有效促進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健康,提升新兵心理素質,提高其部隊適應性。
【關鍵詞】:野戰(zhàn)部隊 新兵 心理素質 適應性 團體心理訓練
【學位授予單位】:第三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821
【目錄】:
- 縮略語表6-7
- Abstract7-11
- 摘要11-14
-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14-28
- 1.1 研究的目的意義14-16
-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6-25
- 1.3 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5-26
- 1.4 研究假設26
- 1.5 研究思路26-28
- 第二章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特點研究28-55
- 2.1 研究一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特點分析28-36
- 2.1.1 研究目的28
- 2.1.2 研究對象28
- 2.1.3 研究工具28-29
- 2.1.4 研究程序29
- 2.1.5 統(tǒng)計方法29-30
- 2.1.6 研究結果30-34
- 2.1.7 討論34-36
- 2.2 研究二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健康特點36-44
- 2.2.1 研究目的36
- 2.2.2 研究對象36
- 2.2.3 研究工具36-37
- 2.2.4 研究程序37
- 2.2.5 統(tǒng)計方法37
- 2.2.6 研究結果37-42
- 2.2.7 討論42-44
- 2.3 研究三 野戰(zhàn)部隊新兵情緒特點44-50
- 2.3.1 研究目的44
- 2.3.2 研究對象44
- 2.3.3 研究工具44
- 2.3.4 研究程序44
- 2.3.5 統(tǒng)計方法44
- 2.3.6 研究結果44-48
- 2.3.7 討論48-50
- 2.4 研究四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情緒的關系研究50-55
- 2.4.1 研究目的50
- 2.4.2 研究對象50
- 2.4.3 研究工具50
- 2.4.4 研究程序50
- 2.4.5 統(tǒng)計方法50
- 2.4.6 研究結果50-53
- 2.4.7 討論53-55
- 第三章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健康需求特點分析55-62
- 3. 研究五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健康需求特點分析55-62
- 3.1 研究目的55
- 3.2 研究對象55
- 3.3 研究工具55-56
- 3.4 研究程序56
- 3.5 統(tǒng)計方法56
- 3.6 研究結果56-59
- 3.7 討論59-62
- 第四章 野戰(zhàn)部隊新兵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實證研究62-71
- 4. 研究六 野戰(zhàn)部隊新兵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實證研究62-71
- 4.1 研究目的62
- 4.2 研究對象62
- 4.3 研究工具62
- 4.4 研究程序和方法62-64
- 4.5 統(tǒng)計方法64
- 4.6 研究結果64-68
- 4.7 討論68-71
- 第五章 總討論71-78
- 5.1 本研究的意義71
- 5.2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素質、心理健康和情緒特點71-73
- 5.3 野戰(zhàn)部隊新兵心理訓練的需求73-74
- 5.4 適應性團體心理訓練對新兵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情緒的干預效果74-75
- 5.5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75-76
- 5.6 本研究需要改進和深入的方面76-77
- 5.7 總結論77-78
- 參考文獻78-85
- 文獻綜述85-94
- 參考文獻92-94
- 附錄94-143
- 碩士研究生期間科研成果情況143-144
- 致謝144-14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鄒玉龍;;家庭教養(yǎng)方式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1期
2 張大均;論人的心理素質[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年02期
3 沈德立,馬惠霞;論心理健康素質[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4期
4 胡光濤;賀英;王軍;李學成;陸地;陳許波;;2009年新兵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相關性調查[J];重慶醫(yī)學;2011年07期
5 張海鐘;;心理健康是不能教育的——兼評“心理健康素質”概念的邏輯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6 姜巍,馮正直,年春志,邢安輝,馬宏偉,夏本立;陸軍新兵元情緒能力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年07期
7 楊國愉;馮正直;劉云波;汪濤;汪鳳;戴琴;廖雅琴;張艷;張均;易紅;余紅艷;宋彬彬;;團體心理訓練對軍醫(yī)大學護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18期
8 郝世君;馮正直;楊國愉;汪鳳;付金林;李勝紅;卞永橋;;心理素質訓練對電子對抗兵人際交往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6年22期
9 馮正直;汪鳳;;中國軍人心理素質量表常模建立與應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13期
10 苗丹民,羅正學,王京生,陳靜;初級軍官勝任特征心理品質評價模型建立[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4年08期
本文編號:579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579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