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與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丙肝病毒治療的療效比較及抗病毒療效預測因素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與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丙肝病毒治療的療效比較及抗病毒療效預測因素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初始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和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根據(jù)初始抗病毒時HCV RNA載量高低分組,評價兩類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療效,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抗病毒治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jù)。 方法 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病例來自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收治的297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對影響抗病毒治療療效的因素進行分析,探討抗病毒治療療效的預測因素。其中155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142例接受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比較兩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性別和年齡等人口學特征,初始接受抗病毒治療前HCV病毒載量、HCV基因分型等臨床特征,分析接受不同干擾素抗病毒治療上述兩組研究對象的可比性;比較兩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不同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后獲得RVR、EVR、SVR的差異,評價兩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的療效;根據(jù)基線病毒載量將研究對象分為低病毒載量組(HCV RNA<105IU/ml)和高病毒載量組(HCV RNA≥105IU/ml),分析不同基線HCV RNA載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和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后獲得RVR、EVR、SVR的差異,評價兩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療的療效。 結(jié)果 1.聚乙二醇干擾素a-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和普通干擾素a-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人口學特征及初始治療時臨床特征的比較,兩組沒有明顯差異。 2.影響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可能的預測因素分析: 男性組SVR獲得率為61.5%,女性組SVR獲得率為52.9%,兩組比較,P0.05。即男性較女性有較高的SVR獲得率。 年齡≥40歲組,SVR獲得率為51.4%,年齡40歲組,SVR獲得率為67.2%,兩組比較,P值為0.003,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年齡40歲組較年齡≥40歲組有較高的SVR獲得率。 體重指數(shù)(BMI)25kg/m2組SVR獲得率為58.0%,≥125kg/m2組SVR獲得率為56.1%,兩組比較,P值為0.618,P0.05,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高HCV RNA (HCV RNA≥105IU/ml)組,SVR率為52.1%,低HCV RNA (HCV RNA105IU/ml)組,SVR率為64.6%,兩組比較,P值為0.004,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低HCV RNA組SVR獲得率較高HCV RNA組高。 基因1型組SVR獲得率為48.3%,非基因1型組SVR獲得率為77.7%,兩組比較,P值小于0.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非基因1型組獲SVR率較基因1型組高。 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SVR獲得率為65.1%,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SVR獲得率為49.3%,兩組比較,P值為0.01,P0.05,即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組較普通干擾素α-2b組SVR獲得率高。 RVR獲得組SVR獲得率為74.2%,未獲RVR組SVR獲得率為12.5%,兩組比較,P值為0.007,P0.05。即RVR獲得組較未獲RVR組SVR率高。 EVR獲得組SVR獲得率為71.4%,未獲EVR組SVR獲得率為6.3%,兩組比較,P值為0.009,P0.05。即EVR獲得組較未獲EVR組SVR獲得率高。 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均顯示性別、年齡、HCV RNA、基因型、干擾素類型及是否獲得RVR、 EVR,均為SVR的預測因素。 3.兩種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療效分析 聚乙二醇干擾素a-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EVR獲得率為84.5%,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EVR獲得率為72.5%,兩組比較,P=0.0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SVR獲得率為65.1%,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SVR獲得率為49.3%,兩組比較,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獲EVR及SVR率較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高。 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RVR獲得率為77.4%,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RVR獲得率為68.3%,對于RVR,兩組比較,P值分別為0.10和0.60,P0.05,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4.抗病毒治療前的基線HCV RNA載量高低分組后,兩類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的RVR、EVR及SVR獲得情況及其差異。 在高病毒載量組(HCV RNA≥105IU/ml)中,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獲得快速病毒學應答(RVR)率為74.7%,早期病毒學應答率(EVR)為81.6%,持續(xù)病毒學應答(SVR)率為63%,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RVR獲得率為58.7%,EVR獲得率為62.5%,SVR率為4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在病毒載量較高的情況下(HCV RNA≥105IU/ml),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的RVR、EVR及SVR獲得率較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組高。 而在低病毒載量組(HCV RNA<105IU/ml),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組獲RVR率為80.9%,EVR率為88.2%,SVR率為67%,普通干擾素α-2b組獲RVR率為80.6%,EVR率為85.5%,SVR率為61.3%,組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1.預測干擾素抗病毒治療療效的因素有:性別、年齡、基線丙型肝炎病毒載量、基因型別、干擾素類型、是否獲得RVR及EVR等因素。所以在女性、年齡40歲、基線丙型肝炎病毒載量較高(HCV RNA≥105IU/ml)、基因1型、未獲RVR、未獲EVR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并可以適當延長療程,來提高SVR率并減少以后的復發(fā)。 2.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較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獲得EVR及SVR的比例更高。 3.在丙型肝炎病毒載量較高(HCV RNA≥105IU/ml)的情況下,聚乙二醇干擾素a-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較普通干擾素a-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獲得RVR、EVR及SVR的比例更高。而在丙型肝炎病毒載量較低(HCV RNA<105IU/ml)的情況下,聚乙二醇干擾素a-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與普通干擾素a-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獲得RVR、EVR及SVR比例無明顯差異。 即在丙型肝炎病毒載量較高(HCV RNA≥105IU/ml)的情況下,推薦使用聚乙二醇干擾素a-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而在丙型肝炎病毒載量較低(HCV RNA<105IU/ml)的情況下,如果病人經(jīng)濟狀況一般,可以考慮用普通干擾素a-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病毒治療。
【關(guān)鍵詞】:聚乙醇干擾素α-2a 普通干擾素α-2b 快速病毒學應答 早期病毒學應答 持續(xù)病毒學應答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96;R512.63
【目錄】: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中英文縮略詞表14-15
- 1 引言15-17
- 2 研究對象與方法17-20
- 3 結(jié)果20-29
- 4 結(jié)論29-30
- 5 討論30-37
- 參考文獻37-41
- 綜述41-60
- 參考文獻54-60
- 個人簡歷60-61
- 致謝6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艾志文;肖獻洪;林秉滔;;聚乙二醇化干擾素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療效觀察[J];臨床醫(yī)學;2008年05期
2 王豪;;丙型肝炎治療進展(一) 直接抗病毒小分子化合物[J];北京醫(yī)學;2013年03期
3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臨床肝膽病雜志;2004年04期
4 張文杰;李朝霞;田淑菊;毛維武;龔晏萱;屈延;;干擾素α治療慢性丙型肝炎干擾素中和抗體的產(chǎn)生及其對抗病毒治療療效的影響[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0年01期
5 陳曉霞;楊海敏;姜娜;;Pegα-2α-IFN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30例療效觀察[J];臨床軍醫(yī)雜志;2008年04期
6 喻霞云;顧國浩;高純;;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對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療效的觀察[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7年06期
7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年04期
8 許鎮(zhèn);張曉紅;趙志新;林潮雙;蔡慶賢;謝冬英;高志良;;高病毒載量慢性丙型肝炎快速病毒學應答的預測因素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1年18期
9 王琳;徐東平;張玲霞;;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臨床意義[J];肝臟;2006年06期
10 劉奕;王玉環(huán);陳潔;;分娩方式對丙型病毒性肝炎母嬰垂直傳播的影響[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周友乾;王小紅;范熠;朱研;譚文婷;毛青;;抗丙肝病毒治療過程中的病毒學應答對持續(xù)應答的預測價值[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癥化基礎(chǔ)與臨床研究進展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師慶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2 郎軼萱;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聯(lián)合利巴韋林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關(guān)鍵詞: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與普通干擾素α-2b聯(lián)合利巴韋林抗丙肝病毒治療的療效比較及抗病毒療效預測因素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74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25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