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進高原對武警新兵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本文選題:急進高原 + 武警新兵; 參考:《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年01期
【摘要】:[目的]觀察急進高原對武警戰(zhàn)士心臟和血管功能影響,為探討新兵高原習服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實驗于2008年在成都和拉薩完成。用XXG-E3型自動心血管功能診斷儀記錄平原、急進高原d 1、d 3、d 5、d 7心臟和血管功能指標。[結果]①與平原比較,急進高原的d 1、d 3,脈搏速率加快(P㩳0.001),d 3、d 5、d 7搏出量和心搏指數(shù)減少(P㩳0.01),d 5、d 7心臟指數(shù)減少(P㩳0.05,P㩳0.001),d 7心輸出量減少(P㩳0.001),d 5、d 7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P㩳0.001),d 3、d 7心肌血流灌注量減少(P㩳0.001),心肌耗氧指數(shù)、心肌耗氧量、心搏功指數(shù)、心肌血流需要量的差別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②與平原比較,急進高原d 5、d 7,脈搏壓減小,d 3、d 7血管順應度、血管彈性系數(shù)、主動脈排空系數(shù)減小(P㩳0.001,P㩳0.05),d 3、d 5、d 7總外周阻力、標準周阻增大(P㩳0.001,P㩳0.05),肺動脈阻力、肺動脈壓的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急進高原心臟功能的變化主要為心率加速和搏出量減少;對血管的影響主要是增加體循環(huán)外周阻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rapid entry on the heart and vascular function of armed police soldier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nvestigating the acclimatization of recruits at high altitude. [methods]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Chengdu and Lhasa in 2008. The cardiac and vascular function indexes were recorded by XXG-E3 automatic cardiovascular function diagnostic instrument on the plain and into the plateau on the first day, 3 days, 5 days, 7 days. [results] 1Compared with plain, The pulse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ulse rate (P < 0.001 / d = 5 / 7), and the decrease of cardiac output and cardiac index decreased by 0.01g / d / 7 / d / 7 / d / 7 / day / day high / high altitude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yocardial oxygen consumption, cardiac stroke work index and myocardial blood flow require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aortic emptying coefficien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andard circumference (P0. 001), the change of pulmonary artery resistance and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01). The 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was reduced by 0. 001 ~ 0. 05 / d / d 3 / d / 5 / d ~ (7), and the standard circumference was increased (P = 0. 001 / P ~ 0. 05). [conclusion] the main changes of cardiac function at high altitude are the acceleration of heart rate and the decrease of cardiac output, and the effect on blood vessels is mainly to increase the peripheral resistance of systemic circulation.
【作者單位】: 武警醫(yī)學院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研室;武警西藏總隊衛(wèi)生處;
【基金】:武警醫(yī)學院科研立項課題重點項目(WKH2008Z01)
【分類號】:R8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隆敏;覃軍;黃嵐;田開新;于世勇;喻楊;;不同海拔健康青年男性心率變異性對比分析[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6年06期
2 趙珊珊;石坤;周同甫;;高原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干預現(xiàn)狀[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7年14期
3 朱永勝,錢蘊秋,孫瑛,劉麗文,張澤營,趙其軍,張軍,周曉東;超聲心動圖觀察急性高原反應和習服后心功能變化[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4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隆敏;覃軍;;急進高原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變化研究進展[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8年02期
2 楊惠蓮;靳國恩;劉壽;李肅;馬祁生;格日力;;高原肺動脈高壓大鼠硫化氫/胱硫醚-γ-裂解酶體系的變化[J];青海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宋淑華;劉堅;高春剛;;心率變異性指標在體育研究領域中的應用(綜述)[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4 劉愛玲;姚勝銀;陳偉;姜海艷;周愛湘;沈立群;曹小勇;宮璀璀;;抗震救災官兵急進高原前后心肌速度梯度及相關細胞因子變化[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1年11期
5 王福領;羅勇軍;蔣春華;劉福玉;汪瑞;邊巴卓瑪;李生虎;;青年男性完全習服高原環(huán)境后的左心超聲心動圖變化[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0年10期
6 朱莎;丁寧煒;劉凌;;高原及低氧環(huán)境對心率變異性影響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0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鮮霞;高海拔地區(qū)足月胎兒生長發(fā)育指標的超聲研究[D];青海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蔡苗;巰甲丙脯酸治療嬰兒高原性心臟病體會[J];重慶醫(yī)學;1995年03期
2 馬勇,張西洲,李新菊,王偉,閆相華;一氧化氮與高原肺功能[J];高原醫(yī)學雜志;1998年03期
3 毛鴻蘭;酚妥拉明、卡托普利、多巴胺、654-2配伍應用治療高原肺心病心衰42例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05年04期
4 呂林,陳永新,趙玉慧;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川芎嗪治療高原地區(qū)肺源性心臟病療效觀察[J];臨床薈萃;2005年22期
5 趙翠芬,夏偉,劉月欣,劉之靜,楊杰,王玉瑋,楊興季;BQ_(123)對左向右分流肺動脈高壓大鼠肺組織Ⅰ、Ⅲ型膠原合成的影響[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3期
6 陸慰萱,季穎群;肺動脈高壓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4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米長昆,羅光瓊,周小東;武警新兵193名心理衛(wèi)生狀況調(diào)查[J];職業(yè)與健康;2002年02期
2 翁慶章,楊偉鈞,陳一帆,王世平,張之琛,張俊明,高雅,曹健生,張金楠,趙一;運動訓練中服用“高效強力飲”對心血管功能的效應[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89年01期
3 張林,郭成吉;不同負荷對運動員心血管功能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1年03期
4 鄧樹勛,黃玉山;月經(jīng)周期心血管功能和運動能力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1年03期
5 胡軍 ,肖永良,于晟 ,何鍵,歐劍峰 ,郭永忠,高福興 ,趙紅兵;夏季急進高原士兵動脈血T細胞亞群的改變與防護觀察[J];高原醫(yī)學雜志;2004年02期
6 王劍輝;急性缺氧對飛行人員心血管功能影響的研究[J];航空軍醫(yī);1996年04期
7 溫永軍,丁華;運動員遠期心血管功能效應觀察[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1997年04期
8 陳威巍,曾平,毛詠秋,石全貴,錢江龍;急進高原新兵淋巴細胞HSP70的表達與血清CRP的檢測分析[J];西南國防醫(yī)藥;2002年06期
9 肖永良,歐劍峰,趙治華,張世范,董銀生,吳明延,解好群,劉彩虹;急進高原士兵血細胞指標及血氣呼吸功能的改變與防護[J];現(xiàn)代康復;2001年02期
10 劉建功,彭飛;部隊急進高原野外生存訓練衛(wèi)勤保障探討[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隆敏;覃軍;黃嵐;田開新;于世勇;喻楊;;急進高原初期咱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第十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匯編[C];2008年
2 孫喜慶;姜世忠;姚永杰;蔣昌林;郝衛(wèi)亞;吳興裕;;模擬失重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與對抗方案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下冊)[C];2002年
3 閻俊強;楊金升;;急進高原外訓官兵睡眠質量與生存質量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4 楊金升;石向群;谷有全;張曉燕;;急進高原部隊官兵抑郁和焦慮的評估[A];第九次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5 楊長斌;朱超;姚永杰;張舒;孫喜慶;;間斷性短臂離心機鍛煉對人體心功能及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6 閻俊強;楊金升;;缺氧對急進高原外訓官兵睡眠狀況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jīng)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7 李瑩輝;;地星一號——60天頭低位臥床實驗研究概況[A];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第七次學術年會會議手冊及文集[C];2009年
8 薛慧;;運動與心血管健康[A];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老年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謝滿江;付兆君;張立藩;馬進;程宏偉;;模擬失重大鼠腦與后身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L型鈣通道功能的差異性改變[A];中國生理學會、中國神經(jīng)科學會2005年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10 謝滿江;付兆君;張立藩;馬進;程宏偉;;模擬失重大鼠腦與后身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L型鈣通道功能的差異性改變[A];中國生理學會、中國神經(jīng)科學會2005年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王昌文 姜恒;三醫(yī)大西南醫(yī)院堅持開放搞科研提升衛(wèi)勤保障能力[N];解放軍報;2009年
2 記者 付志偉;用生命守護生命[N];新華每日電訊;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周奇志;特殊環(huán)境—作戰(zhàn)兵器密閉艙室內(nèi)及急進高原動物眼創(chuàng)傷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3年
2 鄧昌磊;人工富氧環(huán)境對急進高原缺氧防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3 閆俊強;急進高原外訓官兵睡眠、腦電圖、心理狀況及生存質量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4 高巍;增氧儀對嚴重急性低壓缺氧的防治作用及相關機理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5 張玉;短臂離心機的應用基礎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6 鄭然;急性高原病易感人群預測模型、方法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2年
7 高進遼;軍事應激狀態(tài)下心血管系統(tǒng)改變的機制及防護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8 任志霞;煙草煙霧對飛行員加速度耐力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9 盧東源;回轉模擬失重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自噬活性的影響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324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83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