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及生物大分子與環(huán)糊精超分子體系的研究及應用
本文關鍵詞:藥物及生物大分子與環(huán)糊精超分子體系的研究及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內蒙古大學》 2008年
藥物及生物大分子與環(huán)糊精超分子體系的研究及應用
賴斯琴
【摘要】: 超分子研究是當代化學研究的前沿,超分子識別、組裝、反應性和催化等基本功能的研究,為分析化學提供了新的理論和方法。主體(受體)對客體(底物)分子具有高度的分子識別能力,對從分子水平上模擬生物功能,研究生物體內各種生理現(xiàn)象具有重要意義,它的應用也為發(fā)展特異性、專一性、選擇性高的藥物分子、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環(huán)糊精(Cyclodextrin,CD)作為分子識別領域中的優(yōu)良主體,廣泛地應用在藥物制劑中。藥物分子被環(huán)糊精包合后,物理化學性質得以顯著改善,有利于促進藥物分子在人體內的消化吸收,達到藥物的靶位釋放,從而提高藥效。環(huán)糊精主體分子對客體藥物分子、生物大分子的識別包合超分子作用,可極大的改善光譜性質進而提高測定藥物及生物大分子的選擇性和靈敏度。本文以β-CD作為主體,四環(huán)素類藥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質)作為客體分子,完成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 (1)用熒光光譜法研究了β-CD主體與四環(huán)素類藥物的包合作用,用雙倒數(shù)曲線分別求得包合物的包合比和包合常數(shù),推測出包合物可能的空間結構,由包合常數(shù)對溫度的依賴關系得到熱力學參數(shù),提出包合過程屬自發(fā)性質,溫度升高,包合物穩(wěn)定性降低,主要驅動力是焓。同時根據(jù)β-CD包合四環(huán)素類藥物使其體系熒光增強這一特性,建立了測定四環(huán)素類藥物的新方法,與目前測定四環(huán)素類藥物的方法比較,線性范圍變寬及靈敏度得以提高。在確定的最佳測試條件下,測定了藥物制劑中四環(huán)素類藥物的含量,對照分析結果與標示量較一致,回收率在95%~105%。 (2)以熒光光譜法研究了MTC、DBS與β-CD之間的多重識別超分子作用,并詳細探討了各種測定條件得以優(yōu)化的原因及本質,結果表明:在pH10.55Tris-HCl條件下,β-CD、MTC及DBS在水溶液中生成1:1:1的三元包合物,用雙倒數(shù)法求出表觀結合常數(shù)為3.24×10~3 L~2·mol~(-2)。與MTC-β-CD二元包合物體系相比,該體系具有較強的包合能力,提高了藥物的水溶性與穩(wěn)定性。同時,三元包合物的生成更加有效地保護了MTC激發(fā)態(tài),使體系熒光強度顯著增強,由此建立了測定MTC的DBS-β-CD協(xié)同增敏熒光光度法,同MTC-β-CD二元包合物體系比較,該法拓寬了線性范圍、靈敏度提高了10倍。用擬定的方法測定了藥物制劑及生物樣品中MTC的含量,結果滿意,回收率在94%~105%。 (3)采用熒光光譜法研究了MTC-β-CD包合物與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間的相互作用。結果表明,在pH10.6的Tris-HCI介質中,MTC、β-CD與BSA形成1:1:2的超分子包合物,測定了MTC-BSA和MTC-BSA-β-CD的結合常數(shù),發(fā)現(xiàn)β-CD的存在有利于藥物與蛋白質的結合。包合物的生成大大增強了體系的熒光強度,據(jù)此首次建立了以MTC-CD包合物為熒光探針測定BSA的新方法,并詳細探討了測定蛋白質的反應條件,與測定蛋白質的其它光譜探針法比較,本法提高了靈敏度,且簡便、快速,選擇性高。用于合成樣品中BSA含量的測定,回收率在95%~105%。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9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月馨;;鮑氏不動桿菌對四環(huán)素類藥物耐藥機制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學;2010年23期
2 郝久民;;四環(huán)素類藥物對孕期及嬰幼兒影響的討論[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83年06期
3 朱明理,吳合芳;八歲以下兒童不應再使用四環(huán)素類藥物[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1990年07期
4 劉洛生,張虞毅,王興坡;頭孢哌酮與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機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年09期
5 黃勛;孫愛民;丁雪琴;許秀成;方魯延;;熒光素與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物的熒光光譜及測試應用[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06年06期
6 林琳;劉睿;李永紅;蘇慧敏;;稀土離子鈰(Ⅳ)分子熒光光譜法測定血清白蛋白的含量[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7 霍彩霞;白林;任建堅;;頭孢他啶與牛血清白蛋白結合的光譜法研究[J];甘肅科學學報;2008年04期
8 ;四環(huán)素、紅霉素[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9年09期
9 尚永輝;楊格格;胡文婷;楊婷;李進;;熒光光譜法研究虎杖苷與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光譜實驗室;2010年04期
10 尚永輝;楊格格;;熒光光譜法研究美托拉宗與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化學分析計量;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春芳;黃承志;;金納米顆粒等離子體共振吸收法測定典型四環(huán)素類藥物[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發(fā)光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江斌;黨亮;;X射線熒光光譜法同時測定土壤樣品中的36種元素[A];甘肅省化學會二十六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3 劉江斌;;X射線熒光光譜法快速測定礦石中的錳及雜質組分[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暨第九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付招娣;劉紅巖;程桂芳;白金葉;關慕珍;;激光光纖熒光光譜法對光敏劑福大賽因注射后不同時間在裸鼠腫瘤及周圍組織內含量分布的研究[A];全國第十二屆生化與分子藥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陳靜;韓叢晏;鐘蒞湘;;凱氏蒸餾法和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土壤中全氮的比較[A];河南省地質調查與研究通報2007年卷(上冊)[C];2007年
6 張淑杰;吳文琪;蔣天怡;趙長玉;;X熒光光譜法分析稀土鋁鐵合金中稀土、鋁、硅、磷[A];第十三屆全國稀土化學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劉江斌;黨亮;余宇;;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釩鈦磁鐵礦石中的主次量組分[A];甘肅省化學會二十六屆年會暨第八屆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8 曲月華;王一凌;亢德華;王鐵;鄧軍華;王翠艷;;錳礦中主次成分的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A];全國冶金物理測試信息網(wǎng)建網(wǎng)30周年學術論文集[C];2011年
9 曲月華;王一凌;亢德華;王翠艷;;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鎂砂及其礦物原料中主次成分[A];全國冶金物理測試信息網(wǎng)建網(wǎng)30周年學術論文集[C];2011年
10 黨亮;劉江斌;和振云;;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銅鉬礦石樣品中的Cu、Mo[A];甘肅省化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暨第九屆甘肅省中學化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陸基宗;[N];健康時報;2009年
2 ;[N];中國畜牧獸醫(yī)報;2009年
3 魏東;[N];瓜果蔬菜報.農(nóng)業(yè)信息周刊;2009年
4 ;[N];山東科技報;2009年
5 金慰鄂 教授;[N];中藥報;2000年
6 黃玲玲;[N];中國消費者報;2001年
7 常怡勇;[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8 韋明;[N];農(nóng)民日報;2002年
9 王道坤;[N];河南科技報;2009年
10 副主任藥師 邱世猶;[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國梅;環(huán)糊精及杯芳烴超分子組裝與識別的光譜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2 周翠松;核酸識體熒光光譜法研究及其關聯(lián)數(shù)據(jù)庫的構建[D];四川大學;2006年
3 李曉松;應用熒光光譜技術對光動力學治療過程中光敏劑含量的監(jiān)測[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4 焦龍;化學計量學方法在毛細管電泳與熒光光譜定量分析及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5 高德江;蛋白質的光譜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6 喬春玉;藥物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7 孫艷濤;藥物小分子及其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光譜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余歡;動物可食性組織中獸藥多殘留檢測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9 王云俠;手性分子識別新方法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10 黃建蓉;磁場影響有機介質中酶促合成柚皮苷酯機理及其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賴斯琴;藥物及生物大分子與環(huán)糊精超分子體系的研究及應用[D];內蒙古大學;2008年
2 何曉媛;南海區(qū)平臺石油指紋信息系統(tǒng)建立的初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3 裴若會;抗凝藥物華法林的熒光光譜法測定及其與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4 廖律;米糠中阿魏酸的提取分離與測定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王瑩;熒光和共振瑞利散射法在有機物測定及某些物理化學參數(shù)求算中的應用[D];西南大學;2007年
6 李慧;熒光光譜法研究磺化杯芳烴與藥物分子的相互作用[D];山西大學;2008年
7 曾禮娜;槐米和五味子的指紋圖譜及部分有效成分與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關一富;脫氫松香基-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與DNA相互作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9 韓一秀;維生素K_3及美洛培南的熒光分析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10 陳丁瀅;基于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飾品中的有害元素[D];天津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藥物及生物大分子與環(huán)糊精超分子體系的研究及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57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xlw/14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