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脫落細胞DNA轉移及二次轉移的實驗研究
本文關鍵詞:手部脫落細胞DNA轉移及二次轉移的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法醫(yī)物證學 脫落細胞 DNA 轉移 二次轉移
【摘要】:目的研究脫落細胞遺留者洗手時間及所接觸客體類型對手部脫落細胞轉移的影響,同時考察手部脫落細胞DNA是否能夠發(fā)生二次轉移。方法 9名志愿者在洗手后30min、2h、6h分別握持木柄螺絲刀、橡膠柄螺絲刀、膠木插頭1min和佩戴粗紗手套15min,對上述物品進行DNA提取檢測,同時進行手部脫落細胞的二次轉移實驗。結果從志愿者接觸過的物品中能夠獲得的STR基因座數(shù)量隨著接觸者洗手后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在洗手后30min和2h的觸摸實驗中,4種客體檢出的基因座數(shù)量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從手套中檢出的基因座數(shù)量多于從木柄和橡膠柄螺絲刀中檢出的數(shù)量;從脫落細胞遺留狀態(tài)較差者握持過的螺絲刀中,檢出了與該物品沒有直接接觸的脫落細胞遺留狀態(tài)較好者部分STR基因座。結論接觸者最后一次洗手時間是影響脫落細胞DNA轉移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接觸性DNA的提取檢測和結果解釋過程中,對有可能發(fā)生的二次轉移現(xiàn)象應予以高度注意。
【作者單位】: 浙江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刑偵大隊;
【關鍵詞】: 法醫(yī)物證學 脫落細胞 DNA 轉移 二次轉移
【基金】:浙江省教育廳2013年度科研計劃項目(Y201 329781)
【分類號】:D919
【正文快照】: 據(jù)效力也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本文選擇螺絲刀、插頭、手套等侵財案件中較為多見的幾種物品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志愿者在洗手后不同時間觸摸或佩戴上述物品并提取DNA進行檢測,以研究脫落細胞遺留者洗手時間及所接觸客體類型對手部脫落細胞轉移的影響,同時考察手部脫落細胞DNA是否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自芳,曹曉哲,董亮,楊小香;送檢時間對脫落細胞形態(tài)影響的定量研究[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2 陳建軍,王勁,陳森林;去污劑暴露抗原技術在脫落細胞中的應用[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1年02期
3 王艷英;脫落細胞檢測惡性腫瘤的探討[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1年02期
4 武顯杰,叢建秀;腹水脫落細胞檢出惡性黑色素瘤細胞1例[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4年03期
5 李浩;譚敬書;;肺部疾病辨證與鼻腔脫落細胞變化的初步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8年06期
6 武子濤,范如英,李世榮,韓英;兩種腸管脫落細胞收集方法的比較[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3年03期
7 ;尿液脫落細胞病理學研究成果顯著[J];武漢醫(yī)學院學報;1979年02期
8 張風至;;32例穿刺、脫落細胞與病理切片對照[J];蚌埠醫(yī)藥;1983年02期
9 陳一戎;伍蓮生;劉曉;劉國棟;;泌尿系脫落細胞熒光顯微鏡觀察的臨床應用[J];蘭州醫(yī)學院學報;1987年04期
10 賈福江,,馬元林;纖支鏡脫落細胞銀染結果觀察[J];河南腫瘤學雜志;1995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子濤;范如英;李世榮;韓英;;兩種腸道脫落細胞收集方法的比較[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鄭雷;郝勝菊;閆有圣;李師伯;;熒光原位雜交方法口腔脫落細胞快速、無創(chuàng)診斷Pallister-Killian綜合征一例[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遺傳學進步推動中國西部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中國遺傳學會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3 陶金華;申洪;周春輝;陸藥丹;鄧敏;;肺癌脫落細胞色度學定量分析及模式識別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史炯;楊軍;孟凡青;葉慶;;不同人群運用尿液脫落細胞熒光原位雜交檢測的結果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日程及論文匯編[C];2010年
5 蘇惠;李建生;盛劍秋;武子濤;吳霞;夏長虹;李世榮;;糞便脫落細胞檢查方法學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消化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冊)[C];2007年
6 金復生;王瑋蘭;丁晟;周元陵;;口腔脫落細胞微核技術在丙烯腈接觸人群中的應用[A];中國毒理學會第四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陶金華;申洪;周春輝;陸藥丹;鄧敏;;痰涂片肺癌脫落細胞巴氏染色色度學定量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病理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張平;劉宏偉;;頭頸部放療患者的口腔黏膜脫落細胞微核計數(shù)的初步研究[A];中華口腔醫(yī)學會第六屆全國口腔黏膜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鄭秀惠;李力;郭建新;鄭英如;易萍;劉強;;檢測宮頸上皮脫落細胞hTERC基因在宮頸病變的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巫劍紅;代蔭梅;;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脫落細胞SOX9基因啟動子甲基化水平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艾素;女人要關注脫落細胞[N];健康時報;2008年
2 趙凱;診斷癌癥的常用方法[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范如英;大腸脫落細胞及其突變基因檢測在大腸癌診斷中的意義[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1年
2 壽建忠;膀胱癌脫落細胞的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及臨床意義[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199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國輝;進展期胃癌患者術中腹腔脫落細胞及相關基因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周滋霞;無水乙醇滅活術中器械攜帶腫瘤脫落細胞效果的實驗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操鳳;RT-PCR檢測胸/腹水脫落細胞GA733 mRNA及其臨床意義[D];江西醫(yī)學院;2005年
4 肖問;熒光定量PCR法檢測腸道脫落細胞中Bcl-2mRNAs表達水平[D];吉林大學;2012年
5 張永峰;hTERC基因在子宮頸上皮脫落細胞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627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76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