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與B細胞淋巴瘤的CT小腸造影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25 22:02
目的分析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PITCL)和B細胞淋巴瘤(PIBCL)的CT小腸造影(CTE)表現,探討CTE對兩者診斷及鑒別診斷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經病理證實且治療前的23例腸道PITCL及58例PIBCL患者的CTE圖像,從病變影像學分型、病灶數量、發(fā)生部位、受累腸壁增厚程度、強化方式及并發(fā)癥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兩種病變CTE征象的差異。結果彌漫性回腸空腸化型為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所特有,其它分型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種疾病的的病灶數量、發(fā)生部位、受累腸壁增厚程度、并發(fā)癥等方面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強化方式之間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CTE能夠用于PITCL和PIBCL之間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較強的臨床實用性,有望代替?zhèn)鹘y(tǒng)影像學檢查方法和臨床侵入性檢查,成為診斷和鑒別診斷PITCL和PIBCL的主要方法。
【文章來源】: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20,30(08)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原發(fā)性腸道NHL分型:(白色箭頭為病變所在位置)。圖1a 女性,45歲;啬c末端病變沿腸腔浸潤,局部腸腔變窄,為浸潤縮窄型。圖1b 男性,42歲。橫結腸腸腔呈動脈瘤樣擴張,為動脈瘤樣擴張型。圖1c 男性,45歲?漳c黏膜減少而回腸黏膜增多,為彌漫性回腸空腸化型。圖1d 男性,57歲。十二指腸見軟組織樣腫塊,為息肉腫塊型。圖1e 男性,60歲。腸系膜內見團塊狀軟組織影,強化密度不均,與腸壁界限清楚,為腸系膜型。圖1f 男性,59歲。原發(fā)性腸道B細胞淋巴瘤(×400):腫瘤細胞彌漫分布,中等或中等偏大,核圓形或卵圓形,可見核仁,破壞腸固有腺體。圖1g 男性,51歲。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400):腫瘤細胞彌漫一致性分布,中等或中等偏小,核不規(guī)則,破壞腸固有腺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5例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及內鏡特點分析[J]. 舒慧君,楊紅,周煒洵,李驥,費貴軍,王強,錢家鳴.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19(06)
[2]原發(fā)性腸道B細胞淋巴瘤大體類型與CT表現的對比研究[J]. 陳淑超,黃崇權,都繼成,李瑞. 醫(yī)學研究雜志. 2019(04)
[3]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臨床分析[J]. 段明,李毅,朱維銘.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9(03)
[4]腸道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CT表現[J]. 楊藝,文娣娣,趙宏亮,許荊棘,鄂蓓,韓志巍,石亞軍,李劍,張崴琪,彭銳,鄭敏文. 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 2018(05)
[5]原發(fā)性腸道淋巴瘤的研究進展[J]. 周帆帆,李鑫,張明智. 白血病·淋巴瘤. 2018 (08)
[6]CD20陽性單形性嗜上皮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1例[J]. 陳妹瓊,張鋆歆,李淑英. 診斷病理學雜志. 2017(09)
[7]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CT小腸造影的影像特點及其診斷價值[J]. 宋雙雙,于瀾,周曉明,段崇鋒,隋慶蘭,王剛.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17(07)
[8]原發(fā)性回盲部淋巴瘤的CT表現[J]. 李海軍,彭德昌,龔洪翰,曾獻軍,聶曉,葉成龍,聶思,陳立婷.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7 (05)
[9]胃腸道淋巴瘤CT、造影及內鏡檢查特點分析[J]. 劉群,張艷,吳立偉.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7(04)
[10]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6年淋巴瘤分類更新解讀[J]. 繆祎,朱華淵,徐衛(wèi).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6(08)
本文編號:3051643
【文章來源】: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20,30(08)
【文章頁數】:5 頁
【部分圖文】:
原發(fā)性腸道NHL分型:(白色箭頭為病變所在位置)。圖1a 女性,45歲;啬c末端病變沿腸腔浸潤,局部腸腔變窄,為浸潤縮窄型。圖1b 男性,42歲。橫結腸腸腔呈動脈瘤樣擴張,為動脈瘤樣擴張型。圖1c 男性,45歲?漳c黏膜減少而回腸黏膜增多,為彌漫性回腸空腸化型。圖1d 男性,57歲。十二指腸見軟組織樣腫塊,為息肉腫塊型。圖1e 男性,60歲。腸系膜內見團塊狀軟組織影,強化密度不均,與腸壁界限清楚,為腸系膜型。圖1f 男性,59歲。原發(fā)性腸道B細胞淋巴瘤(×400):腫瘤細胞彌漫分布,中等或中等偏大,核圓形或卵圓形,可見核仁,破壞腸固有腺體。圖1g 男性,51歲。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400):腫瘤細胞彌漫一致性分布,中等或中等偏小,核不規(guī)則,破壞腸固有腺體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25例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及內鏡特點分析[J]. 舒慧君,楊紅,周煒洵,李驥,費貴軍,王強,錢家鳴.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 2019(06)
[2]原發(fā)性腸道B細胞淋巴瘤大體類型與CT表現的對比研究[J]. 陳淑超,黃崇權,都繼成,李瑞. 醫(yī)學研究雜志. 2019(04)
[3]腸道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臨床分析[J]. 段明,李毅,朱維銘.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 2019(03)
[4]腸道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CT表現[J]. 楊藝,文娣娣,趙宏亮,許荊棘,鄂蓓,韓志巍,石亞軍,李劍,張崴琪,彭銳,鄭敏文. 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電子版). 2018(05)
[5]原發(fā)性腸道淋巴瘤的研究進展[J]. 周帆帆,李鑫,張明智. 白血病·淋巴瘤. 2018 (08)
[6]CD20陽性單形性嗜上皮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1例[J]. 陳妹瓊,張鋆歆,李淑英. 診斷病理學雜志. 2017(09)
[7]原發(fā)性腸道T細胞淋巴瘤CT小腸造影的影像特點及其診斷價值[J]. 宋雙雙,于瀾,周曉明,段崇鋒,隋慶蘭,王剛.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17(07)
[8]原發(fā)性回盲部淋巴瘤的CT表現[J]. 李海軍,彭德昌,龔洪翰,曾獻軍,聶曉,葉成龍,聶思,陳立婷.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7 (05)
[9]胃腸道淋巴瘤CT、造影及內鏡檢查特點分析[J]. 劉群,張艷,吳立偉. 醫(yī)學影像學雜志. 2017(04)
[10]世界衛(wèi)生組織2016年淋巴瘤分類更新解讀[J]. 繆祎,朱華淵,徐衛(wèi).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6(08)
本文編號:30516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0516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