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yometric練習對骨骼肌結構與功能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2-25 13:39
目的:研究plyometric練習對骨骼肌超微結構、爆發(fā)力、IGF-1和RYR1基因表達、血清CK、IGF-1、IL-6的影響,探討其對骨骼肌結構和功能的影響規(guī)律。方法:隨機選取體育系學生36人,分為四組,每組9人,各組主要基線資料具有可比性,PCMJ組、PDJ組、SE組、SC組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訓練,觀察14周后受試者體重、腰圍、大腿圍度、小腿圍度、股四頭肌超微結構、下肢最大力量、縱跳摸高、立定三級跳、膝關節(jié)等速峰力矩、血清CK、IGF-1、IL-6、骨骼肌IGF-1mRNA和RYR1mRNA表達的變化規(guī)律。結果:(1)訓練后所有受試者的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SC組增加最多,但與訓練前相比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后各組腰圍明顯下降(P<0.01),其中PCMJ和PDJ兩組最明顯;SC組的大腿圍度明顯增加(P<0.05),PDJ組的小腿圍度下降(P<0.05),其它各組訓練前后無明顯變化(P>0.05);(2)PDJ、PCMJ組訓練后股四頭肌超微結構顯示其明帶、暗帶排列整齊,內質網發(fā)達,線粒體的內外膜結構完整,體積、密度較其它組有所膨...
【文章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1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綜述
2.1 Plyometric 練習的研究進展
2.1.1 plyometric 收縮機制的研究
2.1.2 plyometric 發(fā)展爆發(fā)力及神經肌肉特性的作用
2.1.3 plyometric 練習與運動損傷
2.1.4 目前 Plyometric 練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5 Plyometric 訓練中的安全問題
2.1.6 小結
2.2 運動與骨骼肌內分泌功能
2.2.1 運動時骨骼肌分泌的主要活性物質
2.2.2 運動時骨骼肌內分泌功能的生物學效應
2.2.3 小結
2.3 骨骼肌鈣釋放通道與運動
2.3.1 RyR 的基本特性
2.3.2 RyR1 活性的調控
2.3.3 運動與 RyR1
2.3.4 小結
3 實驗對象及方法
3.1 實驗對象
3.2 實驗分組
3.2.1 實驗分組方案
3.2.2 實驗分組設計的依據
3.3 實驗材料
3.3.1 實驗試劑
3.3.2 實驗器械與儀器
3.4 標本取材
3.4.1 血液采集
3.4.2 骨骼肌活組織檢查
3.5 指標測試
3.5.1 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測定
3.5.2 常規(guī)電鏡標本制樣及觀察
3.5.3 骨骼肌功能素質指標的測試
3.5.4 血液指標的測試
3.5.5 RT-PCR 檢測骨骼肌 IGF-1mRNA 和 RyR1mRNA
3.6 數理統(tǒng)計方法
4 實驗結果
4.1 plyometric 訓練對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4.1.1 訓練后體重與腰圍的變化
4.1.2 訓練后大腿圍度與小腿圍度的變化
4.2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超微結構的影響
4.3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收縮功能的影響
4.3.1 訓練后下肢最大力量的變化
4.3.2 訓練后縱跳摸高能力的變化
4.3.3 訓練后立定三級跳遠能力的變化
4.3.4 訓練后膝關節(jié)屈伸肌峰力矩的變化
4.4 plyometric訓練對血液 CK、IGF-1、IL-6 的影響
4.4.1 plyometric 練習對血清 CK 的影響
4.4.2 plyometric 練習對血清 IGF-1 的影響
4.4.3 plyometric 練習對血清 IL-6 的影響
4.5 plyometric 訓練后骨骼肌 IGF-1mRNA 和 RyR1mRNA 的表達
5 討論分析
5.1 Plyometric 訓練影響身體的外部形態(tài)和骨骼肌超微結構
5.1.1 Plyometric 訓練影響身體的外部形態(tài)
5.1.2 14周的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超微結構的影響
5.1.3 小結
5.2 Plyometric 訓練發(fā)展骨骼肌的爆發(fā)力
5.2.1 Plyometric 訓練影響骨骼肌的最大力量
5.2.2 Plyometric 訓練可以提高下肢的縱跳能力
5.2.3 Plyometric 訓練可以增強膝關節(jié)相對峰力矩
5.2.4 Plyometric 訓練發(fā)展肌肉的爆發(fā)力
5.2.5 小結
5.3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 CK、IGF-1、IL-6 的影響
5.3.1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 CK 的影響
5.3.2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IGF-1的影響
5.3.3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IL-6的影響
5.3.4 小結
5.4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 IGF-1 和 RyR1 表達的影響
5.4.1 14周的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 IGF-1 表達的影響
5.4.2 14周的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 RyR1表達影響
5.4.3 小結
5.5 研究展望
5.5.1 plyometric 練習影響骨骼肌形態(tài)與結構的研究展望
5.5.2 plyometric 練習發(fā)展骨骼肌收縮功能的研究展望
5.5.3 plyometric 練習改善骨骼肌內分泌功能的研究展望
5.5.4 plyometric 練習對骨骼肌影響機制的研究展望
6 研究結論
6.1 研究結論
6.2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7 研究前景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骨骼肌 IGF-lmRNA RT-PCR 檢測電泳圖譜
附錄B 骨骼肌 RyRlmRNA RT-PCR 檢測電泳圖譜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a2+對骨骼肌鈣釋放通道的調節(jié)[J]. 韓紅梅,尹長城. 生理科學進展. 2006(02)
[2]大鼠運動性骨骼肌損傷后血液白細胞介素-6、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時相性變化[J]. 蘇全生,田野,孫君志,熊若虹,王東輝,華冰.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6(02)
[3]低氧運動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影響的研究[J]. 孟艷.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5(06)
[4]過度游泳訓練及力竭降低大鼠骨骼肌肌漿網Ca2+相對釋放能力[J]. 伊木清,周麗麗,許葆華,高紅,龔樹立,武桂新,魏守剛,楊則宜.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5(06)
[5]耐力訓練對大鼠骨骼肌超微結構及IGF-1表達影響的研究[J]. 薛剛,黃昌林,任洪峰.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5(09)
[6]3種不同訓練方法對散打運動員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變化的影響[J]. 樊賢進,劉曉波,姚磊.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05(04)
[7]運動與細胞因子的研究進展[J]. 何偉. 體育科學. 2005(07)
[8]長期太極拳練習對中老年女性血清IGF-I濃度的影響[J]. 劉靜,陳新富,陳佩杰.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4(06)
[9]運動與白細胞介素-6[J]. 劉大川. 體育科學. 2004(08)
[10]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在大鼠骨骼肌運動性損傷衛(wèi)星細胞再生中的作用[J]. 向崢,余斌,謝偉勇,孫林輝,楊建成,侯振海.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 2004(07)
本文編號:3051054
【文章來源】: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11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綜述
2.1 Plyometric 練習的研究進展
2.1.1 plyometric 收縮機制的研究
2.1.2 plyometric 發(fā)展爆發(fā)力及神經肌肉特性的作用
2.1.3 plyometric 練習與運動損傷
2.1.4 目前 Plyometric 練習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5 Plyometric 訓練中的安全問題
2.1.6 小結
2.2 運動與骨骼肌內分泌功能
2.2.1 運動時骨骼肌分泌的主要活性物質
2.2.2 運動時骨骼肌內分泌功能的生物學效應
2.2.3 小結
2.3 骨骼肌鈣釋放通道與運動
2.3.1 RyR 的基本特性
2.3.2 RyR1 活性的調控
2.3.3 運動與 RyR1
2.3.4 小結
3 實驗對象及方法
3.1 實驗對象
3.2 實驗分組
3.2.1 實驗分組方案
3.2.2 實驗分組設計的依據
3.3 實驗材料
3.3.1 實驗試劑
3.3.2 實驗器械與儀器
3.4 標本取材
3.4.1 血液采集
3.4.2 骨骼肌活組織檢查
3.5 指標測試
3.5.1 身體形態(tài)指標的測定
3.5.2 常規(guī)電鏡標本制樣及觀察
3.5.3 骨骼肌功能素質指標的測試
3.5.4 血液指標的測試
3.5.5 RT-PCR 檢測骨骼肌 IGF-1mRNA 和 RyR1mRNA
3.6 數理統(tǒng)計方法
4 實驗結果
4.1 plyometric 訓練對身體形態(tài)的影響
4.1.1 訓練后體重與腰圍的變化
4.1.2 訓練后大腿圍度與小腿圍度的變化
4.2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超微結構的影響
4.3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收縮功能的影響
4.3.1 訓練后下肢最大力量的變化
4.3.2 訓練后縱跳摸高能力的變化
4.3.3 訓練后立定三級跳遠能力的變化
4.3.4 訓練后膝關節(jié)屈伸肌峰力矩的變化
4.4 plyometric訓練對血液 CK、IGF-1、IL-6 的影響
4.4.1 plyometric 練習對血清 CK 的影響
4.4.2 plyometric 練習對血清 IGF-1 的影響
4.4.3 plyometric 練習對血清 IL-6 的影響
4.5 plyometric 訓練后骨骼肌 IGF-1mRNA 和 RyR1mRNA 的表達
5 討論分析
5.1 Plyometric 訓練影響身體的外部形態(tài)和骨骼肌超微結構
5.1.1 Plyometric 訓練影響身體的外部形態(tài)
5.1.2 14周的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超微結構的影響
5.1.3 小結
5.2 Plyometric 訓練發(fā)展骨骼肌的爆發(fā)力
5.2.1 Plyometric 訓練影響骨骼肌的最大力量
5.2.2 Plyometric 訓練可以提高下肢的縱跳能力
5.2.3 Plyometric 訓練可以增強膝關節(jié)相對峰力矩
5.2.4 Plyometric 訓練發(fā)展肌肉的爆發(fā)力
5.2.5 小結
5.3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 CK、IGF-1、IL-6 的影響
5.3.1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 CK 的影響
5.3.2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IGF-1的影響
5.3.3 plyometric 訓練對血清IL-6的影響
5.3.4 小結
5.4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 IGF-1 和 RyR1 表達的影響
5.4.1 14周的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 IGF-1 表達的影響
5.4.2 14周的 plyometric 訓練對骨骼肌 RyR1表達影響
5.4.3 小結
5.5 研究展望
5.5.1 plyometric 練習影響骨骼肌形態(tài)與結構的研究展望
5.5.2 plyometric 練習發(fā)展骨骼肌收縮功能的研究展望
5.5.3 plyometric 練習改善骨骼肌內分泌功能的研究展望
5.5.4 plyometric 練習對骨骼肌影響機制的研究展望
6 研究結論
6.1 研究結論
6.2 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
7 研究前景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骨骼肌 IGF-lmRNA RT-PCR 檢測電泳圖譜
附錄B 骨骼肌 RyRlmRNA RT-PCR 檢測電泳圖譜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Ca2+對骨骼肌鈣釋放通道的調節(jié)[J]. 韓紅梅,尹長城. 生理科學進展. 2006(02)
[2]大鼠運動性骨骼肌損傷后血液白細胞介素-6、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時相性變化[J]. 蘇全生,田野,孫君志,熊若虹,王東輝,華冰.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6(02)
[3]低氧運動對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影響的研究[J]. 孟艷.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5(06)
[4]過度游泳訓練及力竭降低大鼠骨骼肌肌漿網Ca2+相對釋放能力[J]. 伊木清,周麗麗,許葆華,高紅,龔樹立,武桂新,魏守剛,楊則宜.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5(06)
[5]耐力訓練對大鼠骨骼肌超微結構及IGF-1表達影響的研究[J]. 薛剛,黃昌林,任洪峰. 解放軍醫(yī)學雜志. 2005(09)
[6]3種不同訓練方法對散打運動員血清肌酸激酶水平變化的影響[J]. 樊賢進,劉曉波,姚磊. 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05(04)
[7]運動與細胞因子的研究進展[J]. 何偉. 體育科學. 2005(07)
[8]長期太極拳練習對中老年女性血清IGF-I濃度的影響[J]. 劉靜,陳新富,陳佩杰. 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 2004(06)
[9]運動與白細胞介素-6[J]. 劉大川. 體育科學. 2004(08)
[10]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在大鼠骨骼肌運動性損傷衛(wèi)星細胞再生中的作用[J]. 向崢,余斌,謝偉勇,孫林輝,楊建成,侯振海.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 2004(07)
本文編號:30510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30510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