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對雙能X線吸收測定(DXA)檢測腰椎骨密度準確性影響的研究
【學位單位】:杭州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R580;R816.8
【部分圖文】:
腰椎及髖部DXA
圖 1 腰椎及髖部 DXA定量 CT(QCT):采用 GE Optima CT540 16 排螺旋 CT 及美國 Mindways 公司的 5 樣本固體體模行腰椎(L1-L4)螺旋 CT 掃描,掃描條件:kVp:120,SFOV:500 mm,掃描野均勻性校準系數: 1.055,掃描床高度: 154.00,層厚:1.25mm。掃描時去除掃描部位飾物或者佩戴物,避免金屬干擾,掃描時將體模置于被掃面部位下方,避免之間存在過多空氣,以免影響結果。掃描圖像使用 Mindways公司 QCTpro 軟件進行處理,手動選取感興趣區(qū)(盡可能多的包括骨小梁區(qū)域),如圖 2 所示。軟件自動分析,記錄 L1-L4 椎體骨密度、T-值評分、Z-值評分。
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骨質增生對雙能 X 線吸收測定(DXA)檢測腰椎骨密度準確性 軟件進行矢狀面重建,分別對 L1-L4 椎體前腹主動脈的鈣化斑塊評估,評估標準如下:采用改良的 AAC-8 評分法,以椎體的上下椎估腹主動脈前后壁的鈣化程度,根據 4 個腰椎節(jié)段(L1~L4),將腹前、后兩部分。評估估計主動脈前壁和主動脈后壁鈣化的有無, 0 分,僅在腹主動脈前壁或后壁見鈣化者為 1 分,而如果鈣化同壁或者鈣化累積整個腹主動脈一周,則為 2 分。每節(jié)椎體前方腹 0-2 分,4 節(jié)椎體評分相加,總分為 0-8 分。0 分為無腹主動脈2 分為輕度腹主動脈鈣化, 3-4 分為中度, ≥5 分為存在重度腹主圖 3 所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文艷;;CT能譜成像的基本原理與臨床應用優(yōu)勢[J];中國醫(yī)療設備;2015年12期
2 查小云;龐曉娜;李鋰;常桂林;胡予;;中老年男性骨質疏松(OP)危險分層與定量超聲骨密度(QUS-BMD)及雙能X線骨密度(DXA-BMD)的相關性[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4期
3 韓亞軍;帖小佳;伊力哈木·托合提;;中國中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年07期
4 王寧;劉玉杰;;骨質疏松的發(fā)病機制與危險因素[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年05期
5 高嵩;杜江;包尚聯(lián);;超短回波磁共振成像與骨質量檢測[J];中國醫(yī)學物理學雜志;2013年02期
6 陳靖;董越;葛瑩;劉義軍;;探討能譜CT寶石能譜成像技術用于骨密度測量的可行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年01期
7 程曉光;李勉文;李娜;余衛(wèi);;定量CT骨密度測量(QCT)在骨質疏松癥診治中的臨床應用2007國際臨床骨密度學會(ISCD)共識摘錄[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年11期
8 曹厚德;;全球首部CT能譜成像專著出版[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年08期
9 高雅濱;王彬;;骨質疏松癥患者腰椎平均BMD與腰椎椎體骨折相關性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年06期
10 侯建明;藍旭華;吳暉南;薛英;余舒芳;;近5年國內外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比較[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2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重飛;當歸水溶性制備液在磨損顆粒誘導的骨溶解中的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錢俊豪;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椎體成形系統(tǒng)與椎體后凸成形系統(tǒng)臨床療效的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4年
2 黃永豐;聯(lián)合應用左旋多巴和阿倫磷酸鈉干預兔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實驗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438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84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