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低劑量聯(lián)合迭代重建技術在急性腦梗死容積CT全腦灌注成像中的可行性應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and low tube voltage combin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n (CTP)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whole brain CTP was performed in Xuzhou Clinical College of Xuzhou Medical College from Sept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59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n = 28), group A (n = 28). The contrast agent was iodohexol (350mg I/mL), and (FBP) reconstruction was performed by filter backprojection reconstruction]. Group B (31 cases) [tube voltage 80 kV, contrast agent 270mg I/m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ART) reconstruction]. The CT values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SNR), of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and the effective radiation dose (ED) and iodine intake of (DL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NR), dose length, and the above index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onsistency of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analyzed by kappa, and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difference of imag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tested by 蠂 2 test.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T value, subject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SNR,CNR,CTP and CTA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B,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infar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intake of ED, iodine in group B (double low do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Conclusion: when combined with low tube voltage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the whole brain CTP examination with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270mg I/mL)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image quality, but also reduce the intake of ED and iodine. Thus reducing the risk of (CIN) in contrast agent nephropathy.
【作者單位】: 徐州醫(yī)學院徐州臨床學院影像科;徐州醫(yī)學院徐州臨床學院神經內科;徐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影像科;
【基金】:徐州市科技局科技項目(XM13B076)
【分類號】:R743.3;R81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向永華;王波;金科;裴貽剛;楊偉;汪春紅;;320排動態(tài)容積CT全腦灌注成像技術在腦梗死中的臨床應用[J];放射學實踐;2012年01期
2 程曉青;陳謙;周長圣;李建瑞;黃偉;盧光明;;全腦CT灌注成像聯(lián)合CT血管成像評估動脈瘤夾閉和血管內介入術后缺血并發(fā)癥[J];放射學實踐;2015年07期
3 張青山;孫衛(wèi)紅;黃穎;李光超;王濤;魏濤;曹偉;趙寶忠;;320排容積CT指導下腦梗死超早期靜脈溶栓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1年04期
4 唐露;魏日胞;耿文佳;鄭曉勇;李麗;;對比劑腎病發(fā)病機制及干預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承琳;王鶴;王霄英;鄒明宇;衣闖;胡剛;蔣孟茜;王蕊;張保翠;羅健;高福生;;100kVp條件下碘克沙醇(270mgI/mL)應用于冠狀動脈CTA檢查的可行性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4年03期
2 祁麗;張龍江;盧光明;;“雙低”CT血管成像的應用現(xiàn)狀[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4年02期
3 祁麗;張龍江;周長圣;鄭玲;顧海峰;盧光明;;70kVp管電壓和30mL對比劑的前瞻性心電門控觸發(fā)大螺距CT冠狀動脈成像[J];放射學實踐;2014年06期
4 李偉章;;強化阿托伐他汀治療對急診經皮冠脈介入術后造影劑腎病與炎癥反應的干預作用[J];成都醫(yī)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5 陸東旭;王瑞;范占明;劉錕;晏子旭;申艷光;;雙低劑量全主動脈CT血管成像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年04期
6 武永杰;趙宏亮;魏夢綺;劉瑩;石明國;宦怡;鄭敏文;;低濃度對比劑大螺距前門控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初步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5年05期
7 尤國慶;郭廣春;劉蕾;劉義;呂培杰;;不同管電壓和對比劑劑量條件下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質量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5年21期
8 上官建偉;;CT與MRI對腦梗死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年10期
9 沈健;白青科;趙振國;趙曉暉;陸練軍;朱玉萍;周媛;陳娟;楊娟;;不同時間窗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治療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腦梗死的療效[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2年04期
10 劉紅艷;曾慶千;楊棟梁;黃俊毅;盧俊英;黃奕妝;;320排CT冠狀動脈成像:100 kV對不同體質量者圖像質量、噪聲及劑量的影響[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3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尹衛(wèi)華;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低劑量及低對比劑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蕊;低劑量CT在頜面部軟硬組織三維模型重建中的應用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張俊;雙源CT低劑量技術在冠狀動脈成像中的臨床應用[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彭盛坤;新一代迭代重建算法冠狀動脈CTA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趙承琳;低管電壓迭代重建適應性序列冠狀動脈CT成像的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馬超;320排CT低劑量掃描技術結合低濃度造影劑在下肢CTA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4年
6 王澍;低濃度碘克沙醇聯(lián)合低管電壓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CT血管成像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4年
7 鐘歡歡;640層容積CT低劑量冠狀動脈成像的實驗研究[D];遵義醫(yī)學院;2014年
8 祁麗;低對比劑低輻射劑量CT冠狀動脈成像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秦鑫;低劑量掃描技術在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楊石平;雙源CT顳骨HRCT低劑量掃描及輕度先天感音神經性耳聾內耳骨性結構測量[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艷娥;寧輝;鄭玲;張龍江;陳國中;周長圣;盧光明;;雙能量CT虛擬單能譜成像技術在腦動脈瘤夾閉術后評估中的應用[J];放射學實踐;2014年09期
2 吳甘霖;賈汝漢;楊定平;洪俊平;;厄貝沙坦對糖尿病鼠造影劑腎損害氧化應激和iNOS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年03期
3 劉毅,林凡,鄭塵飛,黃朝興,袁謙,王祿萍,許菲菲,徐玉蘭;黃芪對糖尿病造影劑腎損害的保護作用及機理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3年10期
4 劉怡晟;孫靜姝;劉秀英;蔣更如;;丹參注射液對造影劑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1年07期
5 初建平;楊建勇;陳偉;;多層螺旋CT腦灌注成像與血管成像聯(lián)合評價頸動脈狹窄與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8年04期
6 王瑤;鐘建國;肖佩榮;宋維根;;超早期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栓塞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10年03期
7 龔學忠;王躍榮;符丹;王騫;王國華;湯曉春;陸華懿;;制大黃-川芎藥對對造影劑腎病大鼠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2年08期
8 馬春;余聰;趙建農;郭大靜;李杰;羅銀燈;謝維波;沈霞;;CT灌注成像對腦梗死缺血半暗帶的動態(tài)觀察[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08年03期
9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J];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0年04期
10 楊培根;吳尚勤;董國峰;;造影劑腎病與腎小管細胞凋亡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2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偉佳,曾麗;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漿內皮素與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含量觀察[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王愛琴,王彥貞,韓紅波;普樂林治療急性腦梗死120例療效觀察[J];河南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0年02期
3 李飛,谷德祥,鄧時慧,施九妹,李燕君,陳輝洲;三種急性腦梗死預后的臨床研究[J];急診醫(yī)學;2000年01期
4 陳志軍;腦神經生長素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交通醫(yī)學;2000年04期
5 童朝陽,孫湛,施東偉,李穎川,姜燕飛,李煒,黃德銘;急性腦梗死的預后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上海預防醫(yī)學雜志;2000年10期
6 羅永杰,董巍,劉靜,劉潔,楊友松;急性腦梗死血清與腦脊液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含量的變化[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0年09期
7 毛春,彭華仙,戚靜;急性腦梗死早期二種擴溶劑療效的比較[J];卒中與神經疾病;2000年01期
8 趙德峰,張承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90例[J];山東醫(yī)藥;2001年15期
9 狄晴,徐俊,張穎冬,李作漢;鎂與急性腦梗死的關系[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1年06期
10 趙中,許中,邱晨紅,周晉賢,周沁,劉秋芳,高炳忠;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濃度變化的臨床研究[J];江蘇醫(yī)藥;200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萍;羅本燕;張筱英;;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與房顫的相關性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閻娜;曹紅;王琪;朱鴻;谷玲;;急性腦梗死患者血脂聯(lián)素與內皮素的關系及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3 姜貝思;董強;;急性腦梗死心臟功能異常的發(fā)生情況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鐘平;汪國勝;馬爭飛;;感染與炎癥反應在急性腦梗死發(fā)病中的作用及其機理的臨床研究[A];2010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摘要集[C];2010年
5 肖廣正;王偉;趙淑敏;孔祥玉;;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病理學研究[A];中國解剖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文摘匯編[C];2011年
6 徐翔;陳韻美;魏文石;李文賢;苗玲;郭明光;錢可久;丁素菊;陶沂;鄭惠敏;;碟脈靈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觀察[A];第四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神經系統(tǒng)疾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亓令志;;東菱精純克栓酶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腦血管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8 楊巧蓮;張茂林;劉丹;張俊清;鄭俊婷;趙麗英;;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1含量變化及臨床意義[A];第三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神經病學會論文匯編[C];2005年
9 鄭崢;宿英英;;急性腦梗死頸內靜脈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的臨床研究[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10 周國霞;;急性腦梗死56例心理狀況分析[A];第九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影響[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2 鄧沅佳;鄭方算;中草藥制劑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應用[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3 曹陽;痰熱清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滿意[N];健康報;2007年
4 楊勁松 羅治華;大黃粉配合降纖酶治療急性腦梗死[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5 吳一福;降纖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6 閆瑾 趙s,
本文編號:24754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475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