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次高強度抗阻訓練與間歇有氧運動對中年人基礎代謝率的影響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basal metabolic rate at 12h and 24h after single high 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single high intensity intermittent aerobic exercise. Methods: 66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istance training group (n = 22), aerobic training group (n = 22) and control group (n = 22).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 (BMR) was measured by K4b2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tester. Resistance training exercise mode is shoulder barbell vertical squat, the intensity is 80% maximum repeat load (1RM), each group 10 times, a total of 4 groups; Aerobic training was conducted on a bicycle with an intensity of 90% maximal oxygen uptake (VO2max). The four groups were trained with 5min training and 5min rest interval training mode.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asal metabolic rat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training (P0.05).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 of 12 hours after training, resistance training group and aerobic training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24h basal metabolic rate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both single high 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 and single high intensity intermittent aerobic exercise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within 12 hours after exercise, and compared with single high intensity intermittent aerobic exercise. A single high-intensity resistance training increased the basal metabolic rate significantly.
【作者單位】: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基金】:全國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20123237120008)
【分類號】:R8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許瀾;;雄激素與運動的關系[J];湖北體育科技;2006年01期
2 戴劍松,孫飆;體力活動測量方法綜述[J];體育科學;2005年09期
3 張穎,張立;血睪酮與運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孫衛(wèi)東;丁虎;劉曉然;姜寧;劉慧君;文立;劉樹森;吉力立;張勇;;骨骼肌線粒體對細胞能量需求的快速應答:mfn1/2與fis1基因在急性運動中的動態(tài)表達[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8年05期
5 漆正堂;郭維;張媛;賀杰;丁樹哲;;不同運動方式對大鼠骨骼肌線粒體融合分裂基因及Mfn2、Drp1蛋白表達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年02期
6 朱琳;陳佩杰;;能量消耗測量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1年06期
7 張亞軍;陳佩杰;王茹;;肥胖青少年基礎代謝率實測值與公式推測值的一致性研究[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2年04期
8 劉燕萍;陳偉;毛德倩;樸建華;李冉;袁方;孫涵;李偉紅;彭艷麗;劉寧;劉聿秀;郭瀟;黃允瑜;劉巖;姜淼;;間接測熱法測定北京成年居民基礎代謝率及與身體成分的相關性[J];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2013年01期
9 李百通;劉玉嬌;;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對肥胖女大學生體成分、身體形態(tài)及身體素質(zhì)指標的影響[J];運動;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慧娟;高常青;胡平安;;運動與下丘腦-垂體-睪丸軸[J];北方藥學;2012年04期
2 張斌南;王力;郭義軍;劉曉軍;黃京韜;宇文展;;長期太極拳練習對男大學生骨健康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3 高元元;王志鵬;劉曉軍;;長期習練太極拳對老年女性骨健康狀況與骨代謝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4 王茂葉;;長期太極拳鍛煉對老年女性血清睪酮/皮質(zhì)醇、免疫球蛋白和生長激素的影響[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馬天行;;運動性血睪酮降低的研究進展[J];才智;2011年13期
6 施啟蓉;徐念峰;;計步器在籃球裁判員臨場工作中的運用[J];第一健身俱樂部;2009年08期
7 朱琳;陳佩杰;;應用三軸加速度計(GT3X~+)監(jiān)測廣州高中生日常體力活動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8 孫劍;陳平;;運動對高脂飲食性肥胖大鼠脂肪細胞線粒體形態(tài)和動力學的影響機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年01期
9 趙壯壯;陳培友;;不同加速度傳感器測量人體走跑運動能量消耗對比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年04期
10 黎遠軍;劉芹;;非蛋白供能物質(zhì)能量消耗的計算對籃球運動訓練的指導[J];安康學院學報;2013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陸一帆;;運動員良好競技狀態(tài)的保障——奧運會科技服務和科技保障的基本架構[A];首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慧;城市成年人體育鍛煉能力評價理論框架的建立及檢驗[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2 張戈;大學生體育鍛煉促進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向劍鋒;大學生體力活動監(jiān)測中運動傳感器能耗預測方程的建立與應用[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4 王淑麗;復方仙貞湯對絕經(jīng)后骨質(zhì)疏松婦女平衡能力的影響及其對成骨細胞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5 劉健敏;中國青年女性膳食能量參考攝入量的研究及日常體力活動能量消耗初探[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8年
6 蔣泓;孕期體力活動對妊娠結(jié)局和嬰兒生長發(fā)育影響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漆正堂;骨骼肌線粒體對不同訓練方式的適應及其基因應答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周田敬;我國部分城鎮(zhèn)居民身體脂肪含量與生活方式關系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9 姜寧;增齡和預運動訓練在小鼠帕金森發(fā)病中的作用:線粒體與自噬途徑的分子生理學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2年
10 王立豐;耐力運動對C57/BL6J衰老小鼠骨骼肌中脂滴代謝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春滿;體適能訓練對肥胖青年男性體質(zhì)影響的實驗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衛(wèi)星;上海市中學生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收益對體育活動水平影響的調(diào)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廖春麗;飲食和運動干預對9-12歲打工者子弟控制超重/肥胖的效果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4 杜唐慧子;基于步態(tài)觸覺生物力學參數(shù)步頻建模的運動能耗測評方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5 袁梅;12~14歲中學生常見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6 王強;運用加速度心率聯(lián)合傳感器對11-14歲學生體力活動能量消耗的應用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7 井琛;基于體能消耗規(guī)律的游憩道路設計和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王俊;西安市中小學生體質(zhì)狀況與日常體力活動相關性的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2年
9 李寧寧;大學生的健商和身體活動現(xiàn)狀及其相互關系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10 盧會醒;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身體活動現(xiàn)狀及抑郁狀況調(diào)查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武桂新,謝敏豪,馮煒權;運動應激與睪酮生物合成研究進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2 黃誠;細胞因子對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調(diào)控[J];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1997年01期
3 譚玉婷;項永兵;;回顧性體力活動調(diào)查問卷信度和效度的研究進展[J];疾病控制雜志;2007年02期
4 劉樹森,焦選茂,王孝銘,張力;線粒體呼吸鏈電子漏與質(zhì)子漏的相互作用——電子漏引起質(zhì)子漏[J];中國科學(B輯 化學 生命科學 地學);1995年06期
5 馬虹宇,曹興福,王京花,張麗敏,王瑋;血管緊張素Ⅱ?qū)π坌源笫笙虑鹉X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活性與GnRH含量的影響[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0年04期
6 陳南生;體能類項目優(yōu)秀運動員不同比賽階段心理應激水平與血液生化指標變化的相關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7 金明淑;;單純性肥胖人群運動處方減脂的原理及應用[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劉健敏;樸建華;楊曉光;;雙標水法在能量代謝測定中的研究及應用現(xiàn)狀[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8年05期
9 徐曉陽;運動性低血睪酮研究進展[J];山東體育科技;2000年02期
10 陳小琳;徐焱成;;Liver-specific Reduction of Mfn2 Protein by RNAi Results in Impaired Glycometabolism and Lipid Homeostasis in BALB/c Mice[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2009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單述剛;不同年齡組男女受試者高強度抗阻訓練的急性激素反應[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復學分冊);1997年01期
,本文編號:23031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303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