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濃度對比劑和低管電壓結合適應性統(tǒng)計迭代技術對腹部動脈血管成像質量的影響
本文選題:主動脈 + 腹 ; 參考:《中國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5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討低濃度對比劑和低管電壓結合適應性統(tǒng)計迭代(ASIR)技術對腹部動脈血管成像(CTA)質量的影響。資料與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行全腹動態(tài)增強檢查、體重指數(BMI)22 kg/m2的患者,將其分為A組78例(管電壓80 k Vp+50%ASIR,對比劑碘濃度270 mg I/ml)及B組61例(管電壓120 k Vp,對比劑碘濃度350 mg I/ml)。評價兩組右腎動脈的主觀質量評分,對兩組評分進行一致性檢驗;比較兩組圖像容積CT劑量指數(CTDIvol),腹主動脈主干及分支、右側豎脊肌CT值,血管對比噪聲比(CNR),右側豎脊肌圖像噪聲(SD)及總碘量。結果兩組圖像的主觀評分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0),A、B組圖像右腎動脈評分分別為(4.60±0.51)分和(3.81±0.7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6.86,P0.01)。A、B組CTDIvol分別為(5.56±4.21)m Gy、(7.11±1.54)m Gy,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89,P0.01);兩組各動脈CT值均大于400 HU,A組腹主動脈主干及分支的CT值、CNR均高于B組(P0.05);兩組圖像SD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組總碘量分別為270 mg、350 mg,A組較B組每位患者總碘量降低了22.86%。結論對于BMI22 kg/m2的患者,低濃度對比劑、低管電壓結合ASIR技術能夠提高腹部CTA圖像質量,并有效降低輻射劑量及對比劑碘含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and low tube voltage combined with 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on (ASIR) on the quality of abdominal artery angiography (CTA). Materials and methods 139 patients with total abdominal dynamic enhancement and body mass index (BMI) of 22 kg/m2 were collected prospectivel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78 cases (tube voltage 80 kV P 50 ASIRL, contrast agent iodine concentration 270 mg I / ml) and group B 61 cases (tube voltage 120 kVP, contrast agent iodine concentration 350 mg I / ml). To evaluate the subjective quality of the right renal artery in the two groups, to test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groups, to compare the CT dose index (CTDIvol), the main and branches of the abdominal aorta, and the CT value of the right spinal muscle, and to compare the image volume CT dose index (CTDIvol) of the two groups. Vascular contrast noise ratio (CNR), image noise (SD) and total iodine content of the right vertical spinal muscle. Results the subjective scor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very good (Kappa value 0.80). The right renal artery score in group A and B was (4.60 鹵0.51) and (3.81 鹵0.76),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TDIvol (5.56 鹵4.21) mGy and (7.11 鹵1.54) mGy in group A (P 0.01), the CT value of each artery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 0.05),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e S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 = -9.89, P 0.01), and the CT values of main and branches of abdominal aorta in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 Significance (P0.05) the total iodine content of group A was decreased by 22.86 compared with that of group B (270 mg / 350mg / g)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BMI22 kg/m2, low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and low tube voltage combined with ASIR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bdominal CTA images,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diation dose and iodine content of contrast agent.
【作者單位】: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816.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永為;王鶴;王霄英;劉建新;;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在胸廓出口處超低劑量CT掃描中的可行性[J];放射學實踐;2013年03期
2 戴麗娟;王霄英;郭小超;高歌;;迭代重建對日常CT檢查平均輻射劑量的影響[J];放射學實踐;2013年03期
3 曹新鳴;郭小超;王霄英;劉建新;趙凱;;適應性統(tǒng)計迭代重建在頭顱CT檢查中的應用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3年05期
4 呂仁鋒;劉婷婷;李超;陶芳;;能譜CT雙低劑量在下肢動脈CTA中的應用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4年04期
5 盧光明;張龍江;;雙能量CT:何去何從[J];放射學實踐;2014年09期
6 李泉;張莉;卞佳;唐曉;殷志杰;;不同級別迭代重建技術在顱腦CT掃描中的應用[J];濱州醫(yī)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7 張龍敏;劉愛連;劉義軍;佟梓濱;浦仁旺;劉曉峰;;低濃度對比劑能譜CT單能量成像對提高門靜脈圖像質量的研究[J];放射學實踐;2015年04期
8 楊帆;林偉;陳衛(wèi)霞;;CT雙能量掃描模式在腹部應用的研究進展[J];放射學實踐;2015年04期
9 黃偉;張艷;徐益明;;迭代重建技術在臨床低劑量CT掃描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2年05期
10 劉士遠;宋偉;;呼吸系統(tǒng)影像學2011年度進展報告[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1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李瓊;迭代重建技術在低劑量胸部CT中應用的體模及臨床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2 于靜;能譜CT定量評估豬急性缺血—再灌注型MI[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3 尹衛(wèi)華;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低劑量及低對比劑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寶巖;能譜CT低劑量掃描技術在成人胸部掃描中的臨床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史懷林;CT迭代圖像重建技術若干問題的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張帆;iDose迭代重建技術在盆腔惡性腫瘤低劑量CT檢查中的應用研究[D];濟南大學;2012年
4 張德健;胸部CT檢查中兩種低輻射劑量技術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5 吳瑤媛;迭代重建算法在常規(guī)劑量胸部CT的應用及圖像質量評估[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賈永軍;CT能譜成像對常見甲狀腺結節(jié)良惡性鑒別價值的初步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袁小記;16層螺旋CT低劑量掃描在成人活動性繼發(fā)性肺結核復查中的可行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8 宋照亮;128層螺旋CT低管電壓技術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價值[D];山東大學;2014年
9 韓巧林;CT能譜成像對臭氧微創(chuàng)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預評估價值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石夢昀;雙源CT雙能量掃描在頸部淋巴結病變中的臨床應用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馮恩志,戚好文,薛軍;胸水淋巴細胞微核率檢測在良、惡性胸腔積液鑒別診斷中的意義[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2 陳達莊;胸腔積液的鑒別診斷[J];廣東醫(yī)學;1985年02期
3 周智鵬;張輝陽;邱維加;曾陽東;陳德勤;尹本德;徐軍紅;蘇壽紅;;64排螺旋CT軸掃節(jié)段掃描對降低腹部CT檢查輻射劑量的作用[J];廣東醫(yī)學;2012年07期
4 A BANSAL;S TANDON;S KHARB;;Diagnostic Value of Sialic Acid in Pleural Effusion[J];中國肺癌雜志;2010年04期
5 張慎峰;;胸水ADA及CEA檢測對結核性、惡性胸腔積液的診斷價值[J];黑龍江醫(yī)學;2010年05期
6 舒小鋼;查云飛;;低劑量對比劑CTU的可行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2年04期
7 程大也;;胸腔積液和血清中PLD和ADA檢測對結核性和惡性胸腔積液的診斷價值[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0年01期
8 韓志江;陳文輝;葉健;;結核性胸腔積液和惡性胸腔積液鑒別診斷中CT值的應用[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年S2期
9 范家珊;;胸水C-反應蛋白在鑒別結核性及癌性胸腔積液中的價值[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6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宏慶;良、惡性胸腔積液蛋白質組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臧晨宏;張敬;張云亭;;自動毫安低管電壓技術在頭頸部血管造影中應用的可行性研究[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2 王一民;曹建新;楊誠;陶偉;黃毅;余婷婷;;低管電壓對頭部減影CTA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的影響[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年01期
3 唐坤;曹國全;李瑞;鄭祥武;吳恩福;翁傳政;;低管電壓腹部CT掃描對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影響的體模實驗[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年04期
4 胡瑩瑩;孫宏亮;王玉麗;王武;;采用低管電壓技術和低劑量對比劑行256層螺旋CT頭頸部動脈成像的可行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年07期
5 鐘偉清;劉衛(wèi)東;張翼;;低管電壓CT檢查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2年04期
6 T.Nakaura;K.Awai;N.Maruyama;N.Takata;I.Yoshinaka;K.Harada;李瓊;;256層螺旋CT低劑量對比劑低管電壓高管電流掃描方案在腎功能衰竭病人腹部動態(tài)增強掃描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醫(yī)學放射學雜志;2012年01期
7 李瑞;唐坤;林潔;鄭祥武;曹國全;;低管電壓低劑量腦CTA掃描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價值[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9期
8 趙承琳;王照謙;賈崇富;楊志強;孫喜霞;盧曉娟;劉興眾;鄭飛;申敬順;;低管電壓迭代重建冠狀動脈CT成像的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年03期
9 杜煜;時高峰;王亞寧;;探討雙源CT頸動脈造影低管電壓掃描的可行性[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2年11期
10 王敏;李劍;;低管電壓技術在腹主動脈及下肢動脈CT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棟;李劍;;雙源CT肺動脈的低劑量成像技術[A];2010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八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2 晏子旭;;低管電壓在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的應用[A];2009中華醫(yī)學會影像技術分會第十七次全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3 唐坤;鄭祥武;李瑞;林潔;;80kV低管電壓掃描對腦CTA圖像質量及輻射劑量影響的臨床研究[A];2012年浙江省放射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謝曉宇;128層螺旋CT低管電壓技術在頭部減影CTA中降低輻射劑量的臨床應用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3年
2 宋照亮;128層螺旋CT低管電壓技術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應用價值[D];山東大學;2014年
3 臧晨宏;CT掃描頭頸血管造影中應用自動毫安低管電壓技術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9年
4 趙承琳;低管電壓迭代重建適應性序列冠狀動脈CT成像的圖像質量和輻射劑量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藍嵐;顱腦DE-CTA掃描中低管電壓圖像的質量評價[D];山東大學;2012年
6 侯朝華;MDCTA自動毫安低管電壓在診斷下肢閉塞性動脈硬化癥中的應用價值[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7 葉瑾;雙源CT Flash螺旋掃描低管電壓冠狀動脈成像的初步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王澍;低濃度碘克沙醇聯合低管電壓在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CT血管成像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672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2067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