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微損傷自體修復中超微結構變化與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
本文選題:微損傷 + 蛋白質(zhì)組; 參考:《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5年03期
【摘要】:目的:從蛋白質(zhì)組代謝角度分析骨骼肌微損傷自體修復過程中不同功能蛋白質(zhì)組與肌纖維超微結構恢復的同步變化機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6只隨機分為安靜對照組(D組)、運動后即刻組(0 h組)、運動后24 h組(24 h組)、運動后48 h組(48 h組)、運動后72 h組(72 h組)及運動后168 h組(168 h組)每組6只。運動方案:跑臺下坡跑,坡度-16度,速度18 m/min,運動持續(xù)60 min,運動后相應時間處死。超薄切片、染色,用JEM-1200EX透射電鏡分析不同組別骨骼肌的超微結構。以D組電泳圖譜作參考,進行特異蛋白質(zhì)表達量分析并對表達受到激活或者抑制的蛋白質(zhì)進行進一步質(zhì)譜鑒定。特異蛋白質(zhì)按照功能不同分為I、II、III和IV類。結果:運動后即刻,參與細胞損傷修復的蛋白質(zhì)(II類)包括膜聯(lián)蛋白A5、維生素D結合蛋白、α1抗胰蛋白酶前體、DJ-1蛋白、免疫球蛋白、熱休克蛋白β1、著絲粒關聯(lián)蛋白E表達先于超微結構變化;運動后24~72 h,損傷修復過程中能量代謝相關蛋白質(zhì)(I類)如輔酶Q9、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脫氫酶、乙;D(zhuǎn)移酶、異檸檬酸脫氫酶、磷酸甘油-3脫氫酶受到顯著激活,可能促進了線粒體自身修復進而加快肌纖維再生速度;運動后48 h組和72 h組內(nèi)Trim72蛋白、角蛋白、核糖體蛋白、肌球蛋白、載脂蛋白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駐地蛋白29參與骨骼肌構成的結構蛋白質(zhì)(III類)表達出現(xiàn)顯著上升,這與超微結構恢復具有一定的同步性。結論:骨骼肌微損傷后0~48 h之內(nèi)細胞損傷修復蛋白表達先于超微結構變化;在損傷修復后24~72 h之內(nèi)線粒體酶系統(tǒng)及能量代謝相關蛋白表達先于超微結構修復,這可能促進了線粒體自身修復進而加快肌纖維再生速度;在損傷修復后24~48 h之內(nèi),骨骼肌結構蛋白表達與超微結構恢復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Abstract]:Aim: to analyze the synchronous changes of ultrastructure between different functional proteome and muscle fiber during autorepair of skeletal muscle microinju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ome metabolism. Methods Thirty-six male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D (n = 36), group D (n = 6), group B (n = 6), group D (n = 6), group B (n = 24), group B (n = 48), group B (n = 48). Exercise plan: running downhill, slope-16 degrees, speed 18 m / min, exercise lasted for 60 minutes, the corresponding time after exercise death. Ultrathin sections were stained and ultrastructure of skeletal muscles of different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JEM-1200EX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specific protein expression was analyzed by using D group electrophoretic map as reference, and the expression of activated or inhibited protein was further identified by mass spectrometry. The specific protein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III and IV according to their functions. Results: immediately after exercise, the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repair of cell injury included annexin A5, vitamin D binding protein, 偽 1 antitrypsin precursor DJ-1 protein, immunoglobulin. Heat shock protein 尾 1, centromere associated protein E expression prior to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energy metabolism related protein class I during injury repair at 24h after exercise, such as coenzyme Q9,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 acetyltransferase, The activation of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and glycerol phosphate dehydrogenase may promote the repair of mitochondria and accelerate the regeneration rate of muscle fiber, Trim72 protein, keratin, ribosomal protein, myosin in 48 h group and 72 h group after exercise. The expression of apolipoprotein an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ite protein 29 involved in structural protein class III) of skeletal muscl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hich was synchronized with the recovery of ultrastructure.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cell injury repair protein was prior to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within 48 hours after microinjury of skeletal muscle, and the 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l enzyme system and energy metabolism related protein was prior to ultrastructural repair within 24 to 72 hours after injury repair. This may promote the repair of mitochondria and accelerate the regeneration rate of muscle fiber, and the expression of skeletal muscle structural protein and the recovery of ultrastructure have a certain synchronism within 24 hours after repair.
【作者單位】: 山東體育學院;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生物醫(yī)學工程部;泰山護理職業(yè)學院公共教學部;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基礎部;
【基金】:國家體育總局重點研究領域攻關課題(2014B059)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ZR2013CM034,ZR2013CL024) 山東省高?萍加媱濏椖(J12LE04)
【分類號】:R87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魏源;王革;卓莉;;運動性骨骼肌微損傷機制的研究進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2 金其貫;劉霞;李淑艷;常永娜;李寧川;;反復離心運動對大鼠骨骼肌損傷和蛋白質(zhì)降解機制的影響[J];體育科學;2010年06期
3 白巍;張海平;;離心運動對大鼠骨骼肌線粒體ATP酶活性及desmin表達影響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4 葛新發(fā);董貴俊;王玉站;李可峰;潘衛(wèi)東;;重復大強度運動對骨骼肌蛋白質(zhì)組變異研究[J];體育科學;201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慧;牛云杰;;DOMS、EIMD發(fā)生機制、檢測標志物及防治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8年03期
2 周衛(wèi)平;缺血再灌注損傷——延遲性肌肉酸痛的可能機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錢競光;宋雅偉;葉強;岳衛(wèi)亞;唐瀟;;運動康復生物力學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立[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4 張海平;宋吉銳;;一次力竭性離心運動對大鼠肱三頭肌超微結構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李江華;沙海燕;王智慧;;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骨骼肌纖維類型[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年10期
6 張海平;劉建軍;董敏輝;;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研究進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7 王燦;;靜力負荷對大鼠骨骼肌超微結構的影響[J];沈陽醫(yī)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8 吳紅豫;;重復運動對骨骼肌超微結構變化的實驗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9 郭剛;趙海燕;宋吉銳;;;撬嵫a充降低大鼠急性離心運動導致的骨骼肌微損傷程度[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李驍君;;利用bFGF包裹的納米磁性顆粒對大鼠急性骨骼肌鈍挫傷恢復過程中收縮應力及MHC-Ⅱb表達影響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曉娟;急性離心運動及針刺干預對骨骼肌細胞外基質(zhì)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2 曹錦軒;宰后牛肉成熟過程中肌細胞死亡生理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黃平;光生物調(diào)節(jié)作用對類固醇肌病預防效應的細胞模型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蘇全生;運動性骨骼肌微損傷機制、檢測指標及保護手段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5 埃地;不同形式與強度適應性運動對肌肉損傷的預防作用[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6 劉向輝;Plyometric練習對骨骼肌結構與功能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7 汪黎明;不同時間間隔重復離心運動后肌肉損傷與適應特點及機制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8 吳云川;推拿對延遲性肌肉酸痛的療效評價和機理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馬榮連;推拿對延遲性肌肉酸痛的恢復及對大鼠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響[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10 郭剛;骨骼肌運動性微損傷機制及牛磺酸、白藜蘆醇干預效果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MGF對骨骼肌衛(wèi)星細胞激活的影響及與其增殖的量效關系[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葛寶;甘肅鼢鼠適應低氧環(huán)境的肌纖維類型和代謝特征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阮卓芬;湖南省女子400米欄優(yōu)秀運動員賽前訓練安排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張衛(wèi)群;下坡跑后大鼠腓腸肌中內(nèi)質(zhì)網(wǎng)應激蛋白的表達變化[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5 薛曉靜;杜仲和離、向心運動對大鼠運動能力及血液流變性等指標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揚;不同運動方式對反映肌肉微損傷指標影響的比較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7 李竹;“饑餓”和/或地塞米松以及發(fā)光二極管照射對分化后C2C12蛋白含量影響的實驗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彭慧慧;補充HMB對不同運動時間后大鼠骨骼肌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9 陸彩鳳;一次力竭性離心運動對大鼠骨骼肌VEGF表達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6年
10 黃菁;紅光和他汀類藥物對糖皮質(zhì)激素引起的C2C12肌管蛋白含量下降的生物調(diào)節(jié)作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陳曉萍,范明;肌衛(wèi)星細胞研究進展[J];生理科學進展;2003年02期
2 田佳,袁瓊嘉,,李爽,王嵐,李渝蘇;力竭性離心運動對骨骼肌結構的影響及其機理初探[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3 魏源;王革;卓莉;;運動性骨骼肌微損傷機制的研究進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4 張海平;宋吉銳;;一次力竭性離心運動對大鼠肱三頭肌超微結構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盧鼎厚;樊景禹;屈竹青;李曉楠;;針刺和靜力牽張對大負荷運動后骨骼肌收縮結構變化影響的免疫電鏡研究[J];體育科學;1992年06期
6 周婕,湯長發(fā),李善妮,王瑜娟,曹蕾;不同強度運動對大鼠骨骼肌細胞凋亡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5年05期
7 金其貫;劉霞;李淑艷;常永娜;李寧川;;反復離心運動對大鼠骨骼肌損傷和蛋白質(zhì)降解機制的影響[J];體育科學;2010年06期
8 馬濤;李世昌;;細胞骨架及運動性骨骼肌微損傷研究進展[J];體育學刊;2006年05期
9 盧鼎厚;;人體運動功能和肌肉損傷[J];體育與科學;2006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袁建琴;低氧、離心運動對結蛋白的分布和表達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松江;急性力竭運動大鼠腓腸肌的蛋白質(zhì)與蛋白質(zhì)組差異性表達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193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91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