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放射治療進展
本文選題:早期乳腺癌 切入點:保乳治療 出處:《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6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
【分類號】:R737.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惠周光,余子豪;我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放療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程廣源;乳腺癌術后輔助放療研究的進展[J];癌癥進展;2004年02期
2 謝悅;孫世良;;三維激光燈行乳腺癌胸壁切線野放療定位技術[J];重慶醫(yī)學;2007年14期
3 翟忠舟,賽亞非,樊彩霞,焦建峰,喬萬海;乳腺癌根治術后放射治療胸壁及腋窩的臨床意義[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4年03期
4 王玉,景娜;早期乳腺癌術后放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2004年15期
5 王晉川,張莉,敖睿,李國文,胡洪林;乳腺癌根治術后胸壁放射治療的價值[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3年01期
6 陳佳藝,馮炎;乳腺癌術后胸壁復發(fā)的放射治療[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4年03期
7 周衛(wèi)兵;馮炎;陳佳藝;邵志敏;;術后放療在伴有腋窩淋巴結1~3個轉移的T1~T2期乳腺癌中的作用[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年05期
8 田大龍;柏會明;楊樹成;李華;喻志沖;;男性乳腺癌術后放療療效分析[J];腫瘤防治研究;2006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宏偉;乳腺癌手術治療效果分析[D];吉林大學;2006年
2 王爽;乳腺癌術后同步輔助放化療可行性的臨床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3 劉景杰;中國部分地區(qū)乳腺癌術后放療方式變化的調查[D];蘇州大學;2007年
4 謝悅;乳腺癌術后胸壁切線野照射定位及劑量的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惠周光!100021北京,余子豪!100021北京;早期乳腺癌根治術或改良根治術后的放射治療[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1年01期
2 殷蔚伯 ,田鳳華;2001年全國放射治療人員及設備調查報告[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2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美國二專家來我院進行交流座談[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5期
2 吳天金;;談談乳腺癌的早期診斷[J];福建醫(yī)藥雜志;1980年03期
3 章靜波;;早期乳腺癌的放療與免疫[J];國外醫(yī)學.臨床放射學分冊;1980年04期
4 張廣德;楊國梁;;331例乳腺癌遠期療效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2期
5 金性江;趙森;;早期乳腺癌的放射治療[J];中國腫瘤臨床;1980年03期
6 趙乾元;鄭裕隆;;雙側乳腺癌[J];中國腫瘤臨床;1980年03期
7 劉廣森,李國材,張斌;五聯(lián)化療治療晚期乳腺癌的療效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1981年03期
8 許宏乾;早期乳腺癌局部切除加根治放療的效果[J];國際腫瘤學雜志;1981年04期
9 賴國運;許玉成;;245例乳腺癌臨床與隨訪分析[J];臨床醫(yī)學;1981年02期
10 李樹玲;早期乳腺癌(綜述)[J];國際腫瘤學雜志;198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瑾;張艷芬;;高劑量表阿霉素聯(lián)合化療(FEC方案)治療晚期乳腺癌的護理體會[A];第六屆中日護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中文版)[C];1999年
2 吳玉紅;楊忠心;劉文勵;孫漢英;胡詩學;;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經HW激光照射后回輸療效觀察[A];中國輸血1999年年會暨紀念ABO血型發(fā)現(xiàn)100周年學術交流論文專輯[C];1999年
3 崔德順;;應用傳統(tǒng)中醫(yī)藥治療乳腺癌的臨床與研究[A];國際傳統(tǒng)醫(yī)藥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0年
4 李紅星;李勇生;羅振生;;細針抽吸涂片細胞學診斷中老年早期乳腺癌[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5 吳炅;邵志敏;張亞偉;莊傳經;張錫珍;陸勁松;韓企夏;沈鎮(zhèn)宙;;保留乳房手術在早期乳腺癌治療中的初步結果[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6 張安秦;王頎;林紅;施軍濤;許娟;李曉偉;葛午平;;早期乳腺癌影像學診斷的評價[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7 韓軍;張比學;;運用四分之一切線野等中心技術治療乳腺癌1例的體會[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8 關羅根;;早期乳腺癌綜合治療療效分析[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唐瑞英;馬麗華;陳勇;高文;;早期乳腺癌的X線表現(xiàn)[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10 張斌;何文貴;蔡玉娥;張齊;英子偉;蔣書玲;徐宏;鄭勇學;;保守性手術加放療治療早期乳腺癌的10年效果[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術后復發(fā)與再治療[N];健康報;2001年
2 郭力;乳腺癌的發(fā)現(xiàn)與術后護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3 王譯;BAG-1可幫助確定乳腺癌病人的治療方案[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1年
4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 Hortobagyi 羅揚摘譯;輔助治療早期乳腺癌的進展與爭論[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1年
5 湖北省腫瘤醫(yī)院內科 于丁;乳腺癌輔助化療中的若干問題[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2年
6 文心;乳房保留手術和乳腺癌根治術遠期療效相近[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2年
7 復旦大學腫瘤醫(yī)院放療科 陳佳藝;乳腺癌治療中的幾個相關問題[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02年
8 本報記者 江南雪;保乳治療,,做完整女人[N];健康時報;2003年
9 本報特約記者 王倫;癌癥的綜合治療[N];健康時報;2003年
10 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腫瘤科 教授 劉少華;如何進行乳腺自我檢查[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瑞平;乳腺X線影像的計算機輔助診斷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2 邢華;蛋白芯片法檢測乳管液腫瘤標志物的臨床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鄒海東;乳腺癌葡萄糖代謝功能成像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4 范江;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敏感性調節(jié)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聶磊;乳腺癌哨兵淋巴結活檢的臨床應用及意義初步研究[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2 胡敏;NF-kBP_50表達與乳腺癌生物學特性關系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1年
3 李堅;乳腺癌若干相關X線征象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2年
4 胡祖健;早期乳腺癌術后骨轉移綜合治療初探[D];浙江大學;2003年
5 姚若全;哨兵淋巴結活檢術對乳腺癌患者腋淋巴轉移的臨床價值[D];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yī)大學;2003年
6 孟潔;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療后局部及遠處失敗的相關因素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王偉;紅細胞補體Ⅰ型受體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達[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3年
8 趙迎春;痰瘀互結證乳腺增生病與早期乳腺癌血流動力學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04年
9 周小寧;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結轉移的多因素分析[D];昆明醫(yī)學院;2004年
10 趙舸;雌激素受體K303R突變型與乳腺癌發(fā)生和進展[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795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7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