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膝關節(jié)內(nèi)外側韌帶結構股骨止點的骨性定位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21 06:25

  本文關鍵詞: 股骨內(nèi)外側髁 骨性定位 韌帶重建 解剖 出處:《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股骨髁內(nèi)、外側面表面特征,探索內(nèi)側副韌帶、內(nèi)側髕股韌帶、外側副韌帶、乆肌腱重建時股骨定位參照點。方法:選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國內(nèi)正常成人志愿者男58膝、女58膝,進行320 CT容積掃描股骨遠端三維重建,分別在股骨內(nèi)上髁、外上髁表面畫前后標記線及上下標記線,測量內(nèi)、外上髁最高點相對遠端軟骨緣平面高度,距離前后、上下標記線的長度。同時對13例新鮮冷凍成年膝關節(jié)標本標記行320CT掃描重建,測量骨性最高點與韌帶附著點中心的距離與方位。結果:股骨外上髁最高點與遠端軟骨緣相對高度為男5.79±1.38 mm、女6.11±1.84 mm,股骨內(nèi)上髁最高點與遠端相對高度為男6.91±1.62 mm、女6.82±1.43 mm。股骨外上髁最高點到后髁的相對距離占前后比為男(33.8±3.0)%、女(32.8±4.6)%,到遠端的距離占上下比為男(59.5±4.1)%、女(60.8±3.7)%。股骨內(nèi)上髁最高點到后髁的相對距離占前后比為男(44.7±8.1)%、女(48.5±6.1)%,到遠端的距離占上下比為男(63.9±7.8)%、女(64.8±7.8)%。外側副韌帶位于股骨外上髁最高點遠后方(50.5±5.4)°、2.96±0.36 mm,乆肌腱位于遠后方(38.07±2.57)°、10.52±0.86 mm。內(nèi)側副韌帶位于股骨內(nèi)上髁最高點遠后方(37.6±2.9)°、4.93±0.71 mm,內(nèi)側髕股韌帶位于近后方(37.21±1.16)°、12.79±1.68 mm。結論:股骨內(nèi)、外側髁側面上均有位置、高度相對恒定的骨性最高點,可作為四條韌帶重建時股骨定位參照點,本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以為臨床提供參考。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rface features of medial and lateral femoral condyle and explor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and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Methods: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4, 58 knees of male and 58 knees of female were selected for 3D reconstruction of distal femur with 320 CT volumetric scanning, respectively, in the medial epicondyle of femur. The surface of the outer epicondyle was marked and marked up and down. The height of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outer epicondyle relative to the level of the distal margin of the cartilage, the distance before and after, was measured. The length of upper and lower labeling lines. At the same time, 13 fresh frozen adult knee joint specimens were reconstructed by 320 CT scan. The distance and orientation between the highest point of bone and the center of attachment point of ligaments were measured. Results: the relative height between the highest point of external epicondyle of femur and distal margin of cartilage was 5.79 鹵1.38 mm for male, 6.11 鹵1.84 mm for female, 6.91 鹵1.62 mm for male and 6.91 鹵1.62 mm for female. 6.82 鹵1.43 mm. the relative distance from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external epicondyle to the posterior condyle was 33.8 鹵3.0 for the male, 32.8 鹵4.6 for the female, 59.5 鹵4.1 for the distal end, 60.8 鹵3.7 for the female. The relative distance from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medial epicondyle to the posterior condyle was 44.7 鹵8.1, 48.5 鹵6.1, and 48.5 鹵6.1 to the distal end of the femoral condyle. The distance is 63.9 鹵7.8 mm for males and 64.8 鹵7.8 mm for females.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is 50.5 鹵5.4 擄鹵0.36 mm at the highest point of the external epicondyle of femur, and the tendons are 38.07 鹵2.57 擄and 10.52 鹵0.86 mm respectively. 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is located in 37.6 鹵2.9 擄and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is 37.6 鹵2.9 擄and 4.93 鹵0.71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is located in the distal and posterior part of the medial epicondyle of femur, and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is located in the 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The proximal posterior area was 37.21 鹵1.16 擄and 12.79 鹵1.68 m.Conclusion: intrafemur, The lateral condyle has a position on the lateral side and the highest point of bone with a relatively constant heigh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point for the femur position during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ligaments. The data of this experimen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作者單位】: 河北北方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9醫(yī)院;
【分類號】:R87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王浩宇;王成海;王飛;馬龍飛;周建偉;紀剛;;半隧道骨橋固定和錨釘縫合固定雙束解剖重建內(nèi)側髕股韌帶治療髕骨脫位的臨床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年16期

2 蔡春元;趙章偉;楊國敬;楊新東;;乆肌腱和腓側副韌帶股骨止點的測量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3年03期

3 江武;姚建華;孔德佳;孫維;黃炎;征華勇;劉晨;包先國;;一期修復重建膝關節(jié)多發(fā)韌帶損傷療效觀察[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宋兵華;孫俊英;;股骨遠端前后軸線的影像學研究及其臨床意義[J];臨床骨科雜志;2014年01期

2 胡月正;陳彩虹;戚盈杰;吳劍彬;溫宏;;股骨前軸作為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中旋轉對線標準的磁共振測量實驗[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12期

3 洪源;馮建民;何川;劉志宏;王毅;;股骨上髁軸與股骨外旋截骨角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14期

4 姜侃;孟正;吳巧云;;數(shù)字技術在新疆維吾爾族股骨遠端旋轉對線方法研究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年11期

5 趙志江;許紅生;孟位明;張小偉;張磊;;安裝假體時股骨旋轉定位軸線及相關角度的解剖學特征[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年17期

6 許紅生;趙志江;孟位明;張磊;張小偉;;人體膝關節(jié)股骨后髁角度的MRI測量[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年26期

7 邵宏翊;楊德金;郭盛杰;李為;周一新;;膝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患者股骨旋轉力線的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年19期

8 寧波;燕樹義;李亮;許多良;褚秀成;隋淑湘;;36例膝關節(jié)多發(fā)韌帶損傷一期修復功能重建的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年04期

9 任民;甄平;李慎松;李旭升;;錨釘-可吸收釘固定法治療復發(fā)性髕骨脫位的經(jīng)驗及教訓[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15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甘煜東;計算機輔助個體化導航模板在膝關節(jié)置換中的應用基礎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建雷;個體化導航模板輔助全膝關節(jié)置換的基礎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胡猛;膝關節(jié)后髁軟骨對股骨髁扭轉角的影響[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戴繁林;中國人股骨前髁解剖特點分析及膝關節(jié)假體改良的建議[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4 買買提克里木·吐松江(Mamatkerimulla Tursun);維吾爾族正常膝關節(jié)參數(shù)的測量及其臨床意義[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張抒;張強;范長春;劉亞;李瑞;;關節(jié)鏡監(jiān)視下髕骨雙隧道內(nèi)側髕股韌帶重建外側支持帶松解治療復發(fā)性髕骨脫位[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年01期

2 董江濤;王飛;孫然;陳百成;王曉峰;張曉陽;高金寶;;骨性結構改良與軟組織重建治療髕股關節(jié)對合不良的初期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年17期

3 陳疾忤,陳世益,吳偉;仌腓韌帶的解剖生物力學特點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5年05期

4 曾蜀雄;董喜樂;伍國勝;黃會龍;郭曉丹;王棟;黨瑞山;;乆腓韌帶解剖觀察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11年04期

5 陳平泉;朱振康;王勝;;膝前、后交叉韌帶與內(nèi)側副韌帶損傷的一期修復重建[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軍文;鄧雙成;鄭海洋;孫濤;孫立強;宗大圣;;人體股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靜力學分析[J];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2 修勤,丁士海;國人股骨髁的測量及性別判別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00年01期

3 謝詩涓;白波;熊鶯;劉琦;吳梅詳;;股骨髁旋轉力線在三維重建圖像中的測量[J];廣州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陳世昌;王友;;人體股骨髁及滑車三維形態(tài)研究進展[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3年03期

5 劉國平,陳汝輕,饒振玉,朱通伯;單側鉤槽式外固定器治療股骨遠段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1998年02期

6 張漢瑜,常西海,梁文清,關玉忠;股骨髁支持鋼板治療低位股骨髁上、髁間骨折16例報告[J];山東醫(yī)藥;2002年12期

7 任瑜軍;朱小強;任浩;;非手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57例治療體會[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1年08期

8 何偉愚;黃富成;;股骨髁上“V”形截骨治療小兒麻痹癥后遺扶膝跛行151例小結[J];廣后醫(yī)學;1988年04期

9 張巧德,丁慎茂,魏勇,郭傳林;股骨下段外側手術入路的應用解剖[J];前衛(wèi)醫(yī)藥雜志;1998年06期

10 蔡俊豐;袁鋒;馬敏;羅樹林;周煒;武強;尹峰;;數(shù)字技術在個性化全膝關節(jié)置換股骨軸向力線控制中的應用[J];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華;李桓毅;劉方剛;李新忠;黃超;徐步靖;;多模式鎮(zhèn)痛在成人股骨髁上截骨矯形術中的應用[A];第十九屆中國康協(xié)肢殘康復學術年會論文選集[C];2010年

2 王輝;畢大衛(wèi);馬海濤;陳億民;翟曉軍;劉道君;楊育生;翟利鋒;劉俊生;朱元;;股骨髁異型解剖鋼板治療股骨髁粉碎性骨折的療效分析[A];第十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暨中西醫(yī)結合手法治療骨傷科疾病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8年

3 梅德宏;;股骨髁上髓內(nèi)釘內(nèi)固定術并發(fā)股骨骨折一例[A];全國骨科并發(fā)癥防治及新技術應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劉鑫;岳勇;;兒童先天性髖脫位的三維CT評價[A];第十二屆全國臨床醫(yī)學影像學術會議、第四屆東北三省放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5 閆德強;謝志軍;常西海;張漢瑜;趙成茂;張慶;孫立民;張平;;鞍式髁鋼板內(nèi)固定治療股骨髁間髁上骨折[A];淄博市第十一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成果論文集[C];2008年

6 尚劍;孟憲宇;朱忠起;;逆行交鎖髓內(nèi)釘治療股骨髁上及髁間粉碎骨折[A];第二屆海峽兩岸矯形外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楊佐明;劉昆鵬;魏亞恒;;股骨取內(nèi)固定物術后感染治療分析[A];第21屆中國康協(xié)肢殘康復學術年會暨第二屆“泰山杯”全國骨科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摘要[C];2012年

8 ;2012年浙江省骨科學術年會日程安排[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9 王巖;周飛虎;周勇剛;崔建;;國人正常膝關節(jié)三維幾何形態(tài)測量及相關研究[A];第二屆海峽兩岸矯形外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黃永森;黎忠文;楊德炎;楊小平;;髁上交鎖髓內(nèi)釘加穩(wěn)定螺母治療股骨髁間粉碎性骨折[A];第十八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骨傷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寶輝;國人膝關節(jié)假體旋轉對線參考標志的變異性和膝關節(jié)解剖特點與屈膝范圍關系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東彬;正常成人股骨后髁偏置率的大小及其意義[D];河北大學;2014年

2 宋恩鴻;股骨隧道角度對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骨隧道影響的實驗研究[D];桂林醫(yī)學院;2014年

3 高亞磊;鈦合金接骨板固定股骨骨折的有限元分析及實驗驗證[D];天津理工大學;2014年

4 尚小可;高齡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不同術式治療的對比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陶坤;國人脛骨平臺內(nèi)翻角的測量及其臨床意義[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王智慧;后交叉韌帶重建中屈膝角度與股骨側隧道口幾何形狀間關系的解剖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張建雷;個體化導航模板輔助全膝關節(jié)置換的基礎研究[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孫久一;國人全膝關節(jié)置換股骨截骨面形態(tài)測量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9 周飛虎;國人正常膝關節(jié)三維幾何形態(tài)測量及相關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3年

10 何天衢;股骨隧道定位點對前交叉韌帶重建中移植物等距性影響的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52125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ndongyixue/152125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2a9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