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空氣相色譜法快速測定水中10種痕量揮發(fā)性鹵代烴
本文關鍵詞:頂空氣相色譜法快速測定水中10種痕量揮發(fā)性鹵代烴
更多相關文章: 毛細管柱頂空氣相色譜法 揮發(fā)性鹵代烴 定量分析
【摘要】:采用DB-624毛細管柱頂空氣相色譜同時測定水中10種痕量揮發(fā)性鹵代烴的方法。用ECD檢測器檢測。頂空平衡時間為30min,GC分析時間為15min。檢出限可達0.005~5μg/l,均低于HJ620-2011,每種化合物的回收率在85~105%。相對表準偏差在2.0~5.0%之間。
【作者單位】: 湖南景翌環(huán)保檢測有限公司;
【關鍵詞】: 毛細管柱頂空氣相色譜法 揮發(fā)性鹵代烴 定量分析
【分類號】:R123.1;O657.71
【正文快照】: 飲用水中的揮發(fā)性鹵代烴具有特殊氣味,一般通過呼吸、皮膚接觸和飲用途徑進入人體,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飲用水中的揮發(fā)性鹵代烴是由于腐殖質等天然有機物進入水源水后,經過水廠用液態(tài)氯經過水處理時產生的。目前廣泛采用測定水中揮發(fā)性鹵代烴的方法很多,如液-液萃取法、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后效;鹵代烴與環(huán)境問題[J];環(huán)境科學叢刊;1981年12期
2 呂家琪,錢延龍;有機鈦化學——Ⅰ.鈦催化鹵代烴還原反應的研究[J];無機化學學報;1985年00期
3 正端;;氣相色譜法測定水中揮發(fā)性鹵代烴[J];山西化工;1989年03期
4 梅平;倪才華;尹業(yè)高;;直鏈飽和鹵代烴沸點規(guī)律性的研究[J];荊州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年01期
5 王騰蛟,趙菊香;常見鹵代烴濃縮取樣方法研究[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1990年03期
6 鄧祥貴;林瑜;;鹵代烴羰化合成羧酸及其酯類[J];精細石油化工;1990年01期
7 王少彬,唐孝炎;北京地區(qū)大氣中鹵代烴含量的初步測定[J];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93年02期
8 趙月;大氣中鹵代烴氣體測試標樣的研制[J];國外環(huán)境科學技術;1995年04期
9 魏科霞;尹起范;史昆波;;降低自來水中鹵代烴含量的方法探討[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5年12期
10 康莉;陳春曉;李瑞園;;毛細管氣相色譜法測定自來水中多種揮發(fā)性鹵代烴[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翟增秀;王亙;寧曉宇;劉英會;王健壯;閆鳳越;;大港石化園區(qū)環(huán)境空氣中鹵代烴污染特征[A];惡臭污染防治研究進展——第四屆全國惡臭污染測試與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修天陽;王躍思;王迎紅;徐新;孫揚;劉廣仁;;大體積樣品濃縮/氣相色譜-質譜法檢測分析北京大氣中揮發(fā)性鹵代烴[A];2004年全國有機質譜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楊麗莉;張平奇;;手工靜態(tài)頂空法測定水中揮發(fā)性鹵代烴的操作關鍵與改進[A];中國環(huán)境保護優(yōu)秀論文集(2005)(下冊)[C];2005年
4 黃毅;饒竹;劉晨;郭曉晨;宋淑玲;黃園英;;頂空-氣相色譜法測定水中揮發(fā)性鹵代烴[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11年
5 程序;呂劍;;液相催化調聚合成鹵代烴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7年
6 胡春華;劉耀;白燕平;劉克林;;動物鹵代烴中毒頂空色譜分析及體內含量分布[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7 李雅嵐;陳新苗;張?zhí)抑?;SDE-GC-μECD分析水中揮發(fā)性鹵代烴[A];第十五次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文集(上冊)[C];2005年
8 陳新苗;李雅嵐;張?zhí)抑?;CFME與HS在分析水中揮發(fā)性鹵代烴的對比[A];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qū)色譜學術交流會暨儀器展覽會論文集[C];2006年
9 彭清濤;張光友;王力;;某部駐京單位飲用水中鹵代烴濃度調查分析[A];第三屆科學儀器前沿技術及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李巧榮;魯安懷;李寧;劉娟;郭延軍;;天然含釩金紅石降解鹵代烴實驗研究[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礦物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韓欣欣;自來水要燒開3分鐘[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2 韓欣欣;自來水燒開3分鐘才宜飲用[N];山東科技報;2003年
3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職業(yè)高級中學 劉麗麗;化學與健康[N];學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奕奕;錢塘江水體中揮發(fā)性鹵代烴、苯系物的濃度水平及健康風險評估[D];浙江大學;2015年
2 王鳳嬌;Weinreb酰胺和鹵代烴的“一鍋法”反應研究及其產物在不對稱二氟甲基化反應中的應用[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3 陳朝煌;銅(Ⅰ)促進的鹵代烴硫醚化反應及三氟f裎從Φ難芯縖D];福州大學;2014年
4 代旺;雙氨基酸氫膦烷與烯丙式鹵代烴的反應及其機理探究[D];鄭州大學;2016年
5 王琛;廣州大氣中揮發(fā)性鹵代烴的時空分布特征與來源分析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6 魏科霞;水體中鹵代烴的對比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4年
7 張芳;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大氣中與全球變化相關的痕量鹵代烴的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8 陳艷彬;十四種鹵代烴和六種苯系物的頂空氣相色譜檢測方法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9年
9 郭少凡;四種鹵代烴生物標志物的氣相色譜法測定[D];鄭州大學;2014年
10 張道俊;不對稱仲鹵代烴的合成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577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55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