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膳食結構變化對食物鏈氮素流動的影響及優(yōu)化途徑
發(fā)布時間:2021-11-22 18:23
膳食結構變化是我國食物生產的重要驅動因素,同時也會影響我國食物鏈氮素養(yǎng)分流動及其資源環(huán)境代價。本研究從膳食結構變化角度出發(fā),構建了中國食物鏈氮素綜合影響評價指標體系;以中國食物鏈為研究對象,利用 NUFER(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模型和N-Calculator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國食物鏈氮足跡的歷史變化特征;通過建立我國不同省份間食物貿易矩陣,定量分析了我國食物鏈氮足跡的空間變化特征;最終通過情景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基于膳食結構變化的我國未來食物鏈氮素養(yǎng)分管理的優(yōu)化途徑。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1.1978至2012年間,我國居民人均食物消費量呈下降的趨勢,主要原因是人均糧食和蔬菜消費量不斷降低。我國居民人均能量攝入量呈不斷下降的趨勢,人均蛋白質攝入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人均脂肪攝入量快速上升。中國居民營養(yǎng)素攝入來源中動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不斷上升。1960s至2000s間,中國食物鏈氮素總投入從5.5 MTN/yr增加至44.9 MTN/yr。植物性食物生產過程氮素利用效率不斷下降,動物性食物生產過程...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2本研究的技術路線??Figure?1-2?The?framework?of?general?research?approach??
本研究主要分析植物性食物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氮素損失,動物性食物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氮素損失包括飼料??作物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氮素損失以及動物生產過程中的氣素損失。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食物鏈氮??素流動框架不同(圖2-1),因此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生產至消費過程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氮素平衡??計算方法也不同。??植物性食物生產環(huán)節(jié)氣素損失:??1)?NH3?排放?CEnj^u^:??CE^ijo-piant?-?(Ip?1?fertilizer?+?Ip?1?manure)?X?EFnh3?(2-10)??其中,分別為氮素化肥投入和有機肥投入,見公式2-6;?EFP1為NH3損失??系數(shù),數(shù)據(jù)來源為Guo?et?al.?(2017)。??2)?N2O?排放?CEN2〇-plant:??CEN20-plaM?_?GP1?fertilizer?+?Ip?1?manure)?x?EFn20?(2-11?)??其中,IplfcrtiU^和Iplmanure分別為氮素化肥投入和有機肥投入,見公式2-6;?EFp2SN20損??失系數(shù),數(shù)據(jù)來源為Guo?et?al.?(2017)。??3?)氮素水體損失CE^bpJaw:??CEwaler-plant?_?Isurftoerunoff?+?〇P?1?erosion?+?〇P?1?leaching?(2-12)??其中,〇?18^〇?^為地表徑流引起的氮素損失,地表徑流的損失系數(shù)£43為9.6%;0?1_;。11??為土壤侵蝕引起的氮素損失,損失系數(shù)EFp為0.3%;?OplIeaching為土壤淋洗引起的氮素損失,淋??洗損失的計算基于土壤表層氮素累積
Figure?4-5?Food?net?export?and?net?import?provinces?in?China?in?2015??4.3_3?2015年中國各省份膳食結構差異??我國不同省份居民人均食物消費量存在較大差異(圖4-6)。2015年全國31個省份中,青海??省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費量最低,約250?kg/capita/yr,重慶市居民人均食物消費量最高,達到402??kg/capita7yr,是青海省居民的1.6倍。不同宵份拮民人均食物消費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全國平均值約為81%,但各省份之間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存在較火差??異,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最高的鋝份為新璐(89%),比例最低的畨份為上海(73°/〇)。??我國各鍇份居民對植物性食物的消費偏好存在較大的差別,上要變現(xiàn)為糧食作物中對小麥和??水稻偏好的差異。總體而言,我國山東(屬華東地區(qū)),河南(屬華中地區(qū)),華北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居民偏好于將小麥作為主要糧食,小麥占糧食作物消費量的比例普遍超過50%;我國東北地區(qū),??華東地區(q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面向作物產量和環(huán)境雙贏的氮肥施用策略[J]. 顏曉元,夏龍龍,遆超普.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2)
[2]我國生豬養(yǎng)殖產業(yè)現(xiàn)狀、模式與區(qū)域布局分析[J]. 于洪康,吳建寨,王亞輝,沈辰. 中國豬業(yè). 2018(01)
[3]我國玉米種植區(qū)域比較優(yōu)勢及空間分布——基于全國18省1996-2015年數(shù)據(jù)測算[J]. 楊慧蓮,王海南,韓旭東,鄭風田. 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 2017(06)
[4]農業(yè)潛在資源流動的生態(tài)資本權益補償問題研究——基于“北糧南運”格局下的數(shù)據(jù)分析[J]. 何慧爽.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7(08)
[5]肥胖的膳食控制策略[J]. 林旭,劉鑫,黎懷星,孫亮,霍少峰,熊全,牛振華,羅耀淦.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7(04)
[6]北糧南運運輸策略研究[J]. 王丹.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7(06)
[7]中國大豆主產區(qū)農戶種植結構調整行為分析[J]. 朱思柱,孫洪武. 大豆科學. 2016(05)
[8]2015-2030年中國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及其資金需求預測[J]. 孫東琪,陳明星,陳玉福,葉爾肯·吾扎提. 地理學報. 2016(06)
[9]2003—2013年中國糧食增產格局及其貢獻因素研究[J]. 封志明,孫通,楊艷昭. 自然資源學報. 2016(06)
[10]我國糧食自給率波動分析與糧食安全的保障[J]. 郭修平.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05)
博士論文
[1]中國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變化趨勢及對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D]. 杜文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4
[2]中國成年居民膳食模式變化及與肥胖關系的研究(1991-2009)[D]. 張繼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3
[3]中國糧食主產區(qū)的演變與發(fā)展研究[D]. 顧莉麗.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2
[4]湖北居民膳食與營養(yǎng)變遷及糖尿病影響因素研究[D]. 劉爽.華中科技大學 2012
[5]中國九省居民膳食模式及與高血壓的關系研究(1997-2009)[D]. 劉愛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1
[6]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研究[D]. 張燕林.西南財經大學 2010
[7]我國居民膳食多樣化與營養(yǎng)狀況及慢性疾病關系的研究[D]. 金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9
碩士論文
[1]膳食脂肪攝入與肥胖相關指標、血壓的關系研究[D]. 胡健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7
[2]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的中國糧食安全研究[D]. 江東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12222
【文章來源】: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2本研究的技術路線??Figure?1-2?The?framework?of?general?research?approach??
本研究主要分析植物性食物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氮素損失,動物性食物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氮素損失包括飼料??作物生產環(huán)節(jié)的氮素損失以及動物生產過程中的氣素損失。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食物鏈氮??素流動框架不同(圖2-1),因此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生產至消費過程不同環(huán)節(jié)的氮素平衡??計算方法也不同。??植物性食物生產環(huán)節(jié)氣素損失:??1)?NH3?排放?CEnj^u^:??CE^ijo-piant?-?(Ip?1?fertilizer?+?Ip?1?manure)?X?EFnh3?(2-10)??其中,分別為氮素化肥投入和有機肥投入,見公式2-6;?EFP1為NH3損失??系數(shù),數(shù)據(jù)來源為Guo?et?al.?(2017)。??2)?N2O?排放?CEN2〇-plant:??CEN20-plaM?_?GP1?fertilizer?+?Ip?1?manure)?x?EFn20?(2-11?)??其中,IplfcrtiU^和Iplmanure分別為氮素化肥投入和有機肥投入,見公式2-6;?EFp2SN20損??失系數(shù),數(shù)據(jù)來源為Guo?et?al.?(2017)。??3?)氮素水體損失CE^bpJaw:??CEwaler-plant?_?Isurftoerunoff?+?〇P?1?erosion?+?〇P?1?leaching?(2-12)??其中,〇?18^〇?^為地表徑流引起的氮素損失,地表徑流的損失系數(shù)£43為9.6%;0?1_;。11??為土壤侵蝕引起的氮素損失,損失系數(shù)EFp為0.3%;?OplIeaching為土壤淋洗引起的氮素損失,淋??洗損失的計算基于土壤表層氮素累積
Figure?4-5?Food?net?export?and?net?import?provinces?in?China?in?2015??4.3_3?2015年中國各省份膳食結構差異??我國不同省份居民人均食物消費量存在較大差異(圖4-6)。2015年全國31個省份中,青海??省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費量最低,約250?kg/capita/yr,重慶市居民人均食物消費量最高,達到402??kg/capita7yr,是青海省居民的1.6倍。不同宵份拮民人均食物消費均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全國平均值約為81%,但各省份之間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所占比例存在較火差??異,植物性食物所占比例最高的鋝份為新璐(89%),比例最低的畨份為上海(73°/〇)。??我國各鍇份居民對植物性食物的消費偏好存在較大的差別,上要變現(xiàn)為糧食作物中對小麥和??水稻偏好的差異。總體而言,我國山東(屬華東地區(qū)),河南(屬華中地區(qū)),華北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居民偏好于將小麥作為主要糧食,小麥占糧食作物消費量的比例普遍超過50%;我國東北地區(qū),??華東地區(qū)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面向作物產量和環(huán)境雙贏的氮肥施用策略[J]. 顏曉元,夏龍龍,遆超普.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8(02)
[2]我國生豬養(yǎng)殖產業(yè)現(xiàn)狀、模式與區(qū)域布局分析[J]. 于洪康,吳建寨,王亞輝,沈辰. 中國豬業(yè). 2018(01)
[3]我國玉米種植區(qū)域比較優(yōu)勢及空間分布——基于全國18省1996-2015年數(shù)據(jù)測算[J]. 楊慧蓮,王海南,韓旭東,鄭風田. 農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 2017(06)
[4]農業(yè)潛在資源流動的生態(tài)資本權益補償問題研究——基于“北糧南運”格局下的數(shù)據(jù)分析[J]. 何慧爽. 價格理論與實踐. 2017(08)
[5]肥胖的膳食控制策略[J]. 林旭,劉鑫,黎懷星,孫亮,霍少峰,熊全,牛振華,羅耀淦.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17(04)
[6]北糧南運運輸策略研究[J]. 王丹.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7(06)
[7]中國大豆主產區(qū)農戶種植結構調整行為分析[J]. 朱思柱,孫洪武. 大豆科學. 2016(05)
[8]2015-2030年中國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及其資金需求預測[J]. 孫東琪,陳明星,陳玉福,葉爾肯·吾扎提. 地理學報. 2016(06)
[9]2003—2013年中國糧食增產格局及其貢獻因素研究[J]. 封志明,孫通,楊艷昭. 自然資源學報. 2016(06)
[10]我國糧食自給率波動分析與糧食安全的保障[J]. 郭修平. 中國農機化學報. 2016(05)
博士論文
[1]中國成年居民在外就餐變化趨勢及對營養(yǎng)狀況的影響[D]. 杜文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4
[2]中國成年居民膳食模式變化及與肥胖關系的研究(1991-2009)[D]. 張繼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3
[3]中國糧食主產區(qū)的演變與發(fā)展研究[D]. 顧莉麗.吉林農業(yè)大學 2012
[4]湖北居民膳食與營養(yǎng)變遷及糖尿病影響因素研究[D]. 劉爽.華中科技大學 2012
[5]中國九省居民膳食模式及與高血壓的關系研究(1997-2009)[D]. 劉愛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1
[6]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研究[D]. 張燕林.西南財經大學 2010
[7]我國居民膳食多樣化與營養(yǎng)狀況及慢性疾病關系的研究[D]. 金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9
碩士論文
[1]膳食脂肪攝入與肥胖相關指標、血壓的關系研究[D]. 胡健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17
[2]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的中國糧食安全研究[D]. 江東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122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35122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